李亮
摘 要 上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學通過范式運動不斷發展、不斷演變。伴隨著西方經濟學范式的變化,經濟學價值觀也在不斷改變。本文從西方經濟學入手,簡要說明了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并對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的演變進行研究,旨在把握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趨勢,為解決社會經濟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范式結構;西方經濟學;演變
引言:
在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的作用下,西方經濟學的范式結構發生了變化,因為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的變化會導致經濟學價值觀的變化。因此,對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的概念、演變過程展開研究,可以更好地認識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規律,對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趨勢更為了解,進一步吩咐了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的研究。
一、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
西方經濟學不僅包括了大量的經濟資料,還包含這各種類型的經濟問題,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學范式的概念被提出并且不斷發展。觀念范式、基礎假設、基本規則是范式結構的主要內容,具體是指人們基于價值觀判斷經濟學范式結構。觀念范式是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的關鍵內容,西方經濟學的范式結構的層次較多。此外,需求與總收入等也是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的重要內容,西方經濟學的范式結構可以引導西方經濟的發展,是一門研究經濟發展的學說[1]。
范式結構的調整對新經濟范式的產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范式結構的變化主要包括以下階段:(1)范式繼承。范式繼承是指繼承已有范式的核心內容。以古典經濟學為例,其認為優化資源的最優配置可以改善市場經濟運行秩序,這一觀點被后來的多樣性競爭理論繼承。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經濟學在原有假設的基礎上進行調整。(2)范式調整。在市場交易階段,因為市場行為結果難以被準確預測,經濟決策與經濟行為只能憑借經濟人的大致判斷與預測,對經濟人主觀因素的依賴性較大。因此,通過改變思想認知與交易行為,并對經濟環境、交易環境深入了解,提升交易主體的判斷能力。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意味著原有的自由主義已經不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這一背景下,凱恩斯提出了國家干預主義,指出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并非僅強調政府市場機制作用。同時,在奇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學的二分法,即價值理論、分配理論以及貨幣理論,也可以看成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同時,就業理論是凱恩斯經濟學的核心,凱恩斯在傳統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非自愿失業的范疇。同時,提出了消費傾向則會理論,認為收入與消費之間存在著某種函數關系。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出現了新的危機,在這一過程中,新古典宏觀經濟結構對凱恩斯經濟范式結構的不足。此外,西方經濟學家及基于已有的經濟學理論,通過不斷調整、拓展分析常見的經濟問題。(3)范式融合。范式融合是指主流經濟學派的經濟理論有效融合。19世紀的英國社會矛盾尖銳,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穆勒將市場經濟原理與李嘉圖經濟學原理融合,提出了市場經濟改革的基本目標。之后,馬歇爾將供求輪、邊際效用論等經濟原理融合,這一理論是新古典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后,多個經濟學派不斷將本學派的經濟理論與其他經濟理論相互融合,引導西方經濟的有效發展。
二、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的演變
1.前期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
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在范式運動中需要以歷史邏輯為支撐,但是前期的西方經濟學結構范式仍未發育成熟,經濟學知識體系尚未建立。一般情況下,思想家一般憑借生活經驗等判斷經濟問題,并未對經濟問題進行系統地范式分析。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西方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古典經濟學從而產生。之后,亞當·斯密將古典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其所著的《國富論》對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并圍繞古典經濟學商品貨幣、地租等問題進行的探討,是古典經濟學最為杰出的代表。隨后,大衛李嘉圖進一步發展了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論,主要完善了勞動價值理論以及分配理論。隨著古典經濟學的發展,在范式結構的基礎形成了貨幣數量論、兩分法,同時也催生了貨幣現象與實物經濟[2]。19世紀70年代,有學者將數學方法應用于經濟分析中,并利用價值論與分配論圖推動古典分析范式的轉變。
2.凱恩斯經濟學范式結構
“新古典經濟學”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科蘭德爾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特征進行了歸納,認為邊際利益的權衡是新古典經濟學的重點,理性假設是新古典經濟學的關鍵,某一時期的資源配置是古典經濟學的中心。在這一背景下,西方經濟學家的觀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部分經濟學家不再局限于均衡理論,部分經濟學家開始結合他人的觀點對經濟問題進行分析。1929年世界各國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社會經濟蕭條,經濟學家逐步認識到自由主義的缺陷,必須調整源之前的基本前提,實現西方經濟學的復興,推動西方經濟學范式變革。凱恩斯了自由主義,主張國家干預主義,這并未對經濟學價值造成較大的影響。上世紀60年代,西方經濟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但是在70年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開始停滯,甚至出現了倒退。在這一時期,凱恩斯基于不同學派的觀點,對不同國家的經濟政策進行總結,并分析了其對經濟發展的消極作用。因此,凱恩斯提出了貨幣供給理論,對國家干預下的財政政策嚴厲批判,健全市場機制,從而防止西方經濟失衡。
3.新古典宏觀經濟結構
隨著2007年經濟危機的爆發,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出現了新的危機,亟待解決。在凱恩斯經濟學的基礎上,明斯基結合經濟學、演化經濟學形成了新古典后宏觀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主張在經濟交易過程中,人們憑借主觀判斷堅持經濟人基本假設,并且優化完美市場,進而降低經濟危機的影響。由此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需要調增與發展,并對市場經濟制度、經濟體系進行完善,引導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學與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西方經濟學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具有獨特的范式結構,并且會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革。基于此,有必要全面分析西方經濟學范式機構的演變,并能夠通過不同分析方法展開研究,使其可以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夏慶宇.經濟學研究范式新探索[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v.29;No.158 (3):48-52.
[2]石曉庚.西方經濟學的范式結構及其演變[J].時代金融,2016(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