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瑩
摘 要 近年來,我國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金融體系不斷完善,農村金融也隨著時代的進步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農村金融的發展為農村經濟提供了強勁的支持,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差異。文中將結合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的區域差異性進行研究,尋找利用農村金融發展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農村金融;農村經濟;經濟增長;區域差異
引言: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城市的金融市場接近飽和。我國農村金融市場還待開發,近年來,大量銀行金融機構積極開發農村金融市場,為我國農村經濟增長提供資金支持。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關注度的提升以及農村經濟改革進程的加快,加快農村土地的流轉,促進農業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在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其對于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力出現了區域性差異。文中結合沿海地區農村金融和內陸地區農村金額的發展的差異,對區域發展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存在區域差異的原因
(一)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原因
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是影響農村金融對于農村經濟增長影響力大小的重要原因之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還包含著不同區域間人力資源、金融資源、農村人民的思想開放性等諸多差異。在國民生產總值核算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廣東省國民生產總值比西部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四個省份的國民生產總值之和還要多。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導致地區人員流失。西部地區農村人口向沿海發達地區轉移,在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源的同時,也使得西部地區農村人口大量減少,農村金融在人口大量流失的西部農村地區缺乏相應的市場,因而對當地的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力較小。
相對而言,沿海發達地區農村憑借地理區位優勢以及氣候優勢,農村經濟發展狀態良好,人員流失率較低,加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們思想意識較為開放,愿意嘗試農村金融,促進了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增長中作用的發揮。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進度差異原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進度差異也是造成農村金融影響力存在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改革開放是從沿海向內陸逐步推進的,改革開放的發展推動了地區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沿海地區由于改革開放較早,其金融體系已經相對完善,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內陸地區受市場化程度的影響,既存在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失衡的問題,又存在金融發展需求不足的問題。而在西部地區,因為其市場化程度較低,當地的經濟發展對政府扶持的依賴程度較大,因此導致農村金融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三)區域金融發展差異原因
區域金融發展差異是影響農村金融發展對于農村經濟增長影響力的主要原因,可以通過對農村金融的需求主體和供給主體的區域差異來看。
1.農村金融需求主體存在區域差異
農村金融的需求主體即是農民、農業、農村,不同區域的農民的素質差異導致農村金融的影響力存在區域差異。
首先是農村金融需求主體的需求能否通過農村金融的發展得到良好的解決。隨著我國農業經濟改革進程的推進,農村合作社、鄉村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資金需求,農村金融的發展很好的滿足了這些需求,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這一情況是發生在沿海地區的農村,但是在內陸地區,農民思想較為保守,不敢融資,因此也阻礙了自身經濟的增長。
其次是農村信息暢通程度的差異,沿海地區農民憑借地理區位優勢,能夠迅速接收到相關經濟信息,加之其本身具備相應的金融知識,使得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增長中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內陸或者是西部地區農村面臨著信息阻礙,無法快速獲取經濟改革的信息,痛死由于金融知識匱乏,不懂得利用農村金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從而使得農村金融的發展對于不同地區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存在區域差異。
2.農村金融供給主體存在區域差異
農村金融的供給主體是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從本質上來說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因此在其發展過程中會重視成本和收益。沿海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良好,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網點較多,這也為農村金融增強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力提供了硬件支持。而內陸地區和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嚴重落后于沿海地區,金融網點的增加只會增加金融機構運營成本。同時,沿海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互聯網金融服務更加完備,農村金融產品不斷創新,對于農村經濟的增長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而內陸地區和西部地區,農村金融缺乏發展動力,這也使得其對于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力微乎其微,造成與沿海地區的區域差異。
二、促進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的有效途徑
(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特點,因地制宜地促進農村金融發展
面對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力的區域差異,我們在促進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應該理性認識這種區域差異,從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入手,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農村金融發展模式,促進全國農村經濟的均衡性發展。在沿海地區可以進行金融產品的創新,給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在內陸地區則是選擇更加靈活的金融管理模式,提高農村經濟發展對于農村金融的需求。在西部地區,可以通過建立與沿海地區的金融互聯,促進沿海地區農商銀行到西部地區投資,改善其農村金融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二)促進農村金融的市場化建設
在推動農村金融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市場化建設的原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加強市場監管,建立良好的農村金融體系。沿海地區的農村金融體系已經相對比較完備,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場監管模式,促進其產品創新。在中部地區,應該加強對農村融資的管理,促進農村金融機構的規范化管理,加強市場引導,促進農村經濟的內生性發展。在西部地區,要將市場引導與政府扶持相結合,積極推廣農村金融的發展,逐步改變農民的思想觀念,增加農村金融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比例,逐步實現市場化管理。
(三)促進農村金融體系供需平衡
在農村金融發展中,政府應該合理利用財政政策增強內陸地區和西部地區的農村經濟法發展需求,提高其對于農村金融的需求力度。其次是加強金融機構的改革,拓寬沿海地區農村金融機構服務范圍,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體系,為沿海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強勁的資金支持。
同時,對于內陸地區和西部地區應該加快金融制度改革,當前的金融制度較為僵化,其發展模式也是根據城市經濟發展而定的。為了提高農村金融對于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力,內陸和西部地區的農村金融制度應該根據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促進農村金融體系的供需平衡,促進農村經濟與金融的良性互動。
三、結語
隨著我國農業改革的推進,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加,但是影響力在沿海地區和內陸、西部地區存在著嚴重的地區差異。促進我國農村金融的均衡性發展,對于我國農村經濟的均衡性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利于減小區域差異,促進農村經濟的協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銀環.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區域差異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
[2]趙新建.區域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