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佳
摘 要 目前,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經濟主體,近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再加上中美經濟的互補性,使中國和美國的雙邊貿易關系發展迅速。然而隨著兩國貿易往來的增多,兩國經濟受益的同時,雙方貿易關系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本文簡要分析了中美貿易現狀,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一些簡要對策。
關鍵詞 貿易順差;貿易順差;貿易保護;產業結構
一、中美貿易關系現狀
(一)中美貿易雙邊關系快速發展,貿易關系密切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全球貿易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而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之間的雙邊關系也迅速發展。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之后,中美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合作主體和貿易伙伴,至2013年底,中美兩國貿易額高達5821.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4.9%。目前,中國是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也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以及首要進口來源地。
(二)中美之間的進出口貿易呈現不平衡狀態
1993年,美國對華首次出現貿易逆差3.2億美元。之后,中美貿易逆差不斷擴大,2006年,兩國逆差數量增長了700多倍,變成2325億美元,到2013年更是高達3184.1億美元,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國。隨著兩國貿易量不斷增加,貿易領域不斷深入,中美貿易競爭逐漸開始加劇并愈演愈烈。美國對華貿易存在巨大貿易赤字,中國對美貿易依存度過大。
(三)美國實行新的貿易保護政策
目前,中美之間出現貿易爭端增加的現象。2012年,在美國經濟復蘇遲緩以及大選背景下,美國內經貿問題政治化傾向明顯,涉華經貿摩擦和矛盾增多。美國開始制定一系列新的貿易壁壘政策,實行貿易保護。尤其在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商品更是不斷打壓。隨著中國入世以來,中美之間的反傾銷調查從未間斷,從2006年至2012年間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共30多起,,其中又24起美國都對中國商品征收了高額的雙重關稅。
二、順差產生原因
(一)中美經濟互補性較強
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在技術和資金方面占有較大優勢。而中國是世界上地理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眾多,因此在勞動力和某些資源方面比較占優勢。美國資金、技術的引入,對我國生產和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而中國的物美價廉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入美國,大大滿足了美國的需求。
(二)產業轉移效應
產業轉移指某些國家或地區的產業轉移到另一些國家或地區進行生產制造的過程,常見的為發達國家或地區經過國際貿易或國際投資過程,將制造業或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以利用其當地廉價的勞動力等資源。由于美國對華投資額巨大,將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至中國,帶動了中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了中國生產力的提高,進而帶動了出口,導致貿易順差不斷擴大。
(三)美國出口管制加劇了雙邊貿易不平衡
美國長期對中國單獨實施的出口管制嚴重束縛了美國的出口能力,美國在大量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同時,卻嚴格限制高新技術及產品的出口, 使得美國對華比較優勢難以發揮,這必然會造成中美貿易失衡的加劇。2007年,美國專門增加了包括計算機、航空航天民用技術、數控機床和集成電路設備在內的47個出口管制項目,迫使中國消費者向日、韓等國尋求進口替代產品。
三、貿易摩擦
“301”條款原指美國1974年修訂的《貿易法》制定的第301條,具體內容是一種非貿易壁壘報復措施或者說是一種威脅措施,即當其他國家有美國認為的“不公正”或者“不公平”的貿易做法時,美國貿易代表可以決定實施撤回貿易減讓或者優惠條件等制裁措施,迫使該國改變其“不公正”或“不公平”的做法。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中國進口的商品進行大規模征收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特朗普聲稱,涉及征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而這僅僅是一個開端。接下來,美國相繼宣布了對中國進口企業及產品,如中興通訊、鋼輪等的制裁措施,
四、中國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相關對策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提升出口產品結構
根據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的自由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是一個正和博弈,交易雙方均能獲利。然而這一理論在中美貿易之間卻不使用。通常情況下,中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出口技術密集型產品,但在實際情況中,美國在自由進口中國的勞動型密集商品時,卻對國內的出口企業加上各種限制,從而限制了美國對中國出口時發揮其比較優勢。因此,我國政府應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大力扶持高技術產業,創造有利于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同時,還要注重利用高科技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革,從而盡快擺脫我國在國際分工中處于不利地位的現狀,逐步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同時減少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
(二)改變中美貿易依賴程度的不對稱性
雖然當前看來,中美貿易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相互依賴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況,然而這種依賴確實不平等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中國部分產品和產業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較大,假如未來有一天美國關閉其對華市場,那中國的相關產業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第二,中美貿易雙邊在出口貿易總額不對稱。近年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而美國向中國出口只占美國出口的一小部分。因此,為持久發展,中國應重視擴大內需,以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三)以積極的心態應對中美貿易摩擦
從歷史上看,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強大都是一個曲折的過程。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已經成為一個貿易大國,在發展過程中,沖突是難免的,因此,尋求一條雙贏之路便至關重要了。面對眾多的貿易摩擦,中國應冷靜分析,沉著應對,用符合國際規則的方法來保護自身利益。
參考文獻:
[1]王備《中美貿易關系現狀及貿易趨勢探究》.《淺析中美貿易摩擦》
[2]朱林子《中美貿易狀況及產生摩擦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