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硯秋
摘 要 2016年以來,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在我國快速興起并蓬勃發展,吸收了大量的投資資金,但好景不長,2017年,多個共享經濟應用場景宣告失敗,共享單車公司經歷洗牌,一時間共享經濟又門庭冷落。應用場景較為復雜且盈利模式不清晰,加之前期高昂的成本投入共同造成了共享經濟的落寞。共享經濟想要健康發展,它的應用場景必須滿足四個特點:簡單、高頻、剛需和替代成本高,而且公司要在明晰盈利模式的基礎上先發制人,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自身的融資能力。
關鍵詞 共享單車;共享經濟;風險投資
一、共享經濟蓬勃發展到門庭冷落
共享經濟首先在歐美市場興起,以Uber和Airbnb為代表的共享平臺如火如荼,而后中國市場迎來共享經濟熱潮。在北京、廣州、杭州等多個城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以及之后的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和共享雨傘等共享經濟新形態不斷涌現,并成為新一輪資本蜂擁的投資風口。僅以共享充電寶為例,短短40天就獲得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入場,融資金額約12億元人民幣。而發展最為成熟的共享單車更是匯聚海量資本,成為互聯網巨頭競賽比拼的戰場,僅摩拜單車的融資額就高達約171.16億人民幣,而ofo總融資額約180.96億人民幣,兩家合計約352.12億之多。但是自2017年下半年“共享單車禁投令”頒布和多家共享單車公司被曝出押金無法兌付問題,共享單車步入了慘淡時期,參與的玩家紛紛出局,即使是龍頭公司ofo也被傳遇到融資困境,一時間共享單車公司門庭冷落。而其他的共享經濟應用場景諸如共享充電寶和共享雨傘,早已被風險投資人拋棄。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共享經濟的核心理念:使用但不擁有,本質上共享經濟是社會流動性增加促使重所有權向重使用權過渡過程中的產物。理論上任何可使用的東西都可以作為共享標的。其實,所有的公共物品和場所,如:公共廁所、公園,這些都屬于共享標的或應用場景,但都不屬于共享經濟范疇,因為共享經濟應用場景中的標的必須屬于私有物品,如:汽車、房子、單車(企業的私有物品),這是共享經濟一個非常大的亮點。
二、共享經濟落地面臨的挑戰
1.盈利模式不清晰
盈利模式是商業化的核心和基礎,沒有穩定持續的回報,產品不可能成功。最著名的例子應該是YouTube,作為全球最大的視頻共享網站,它卻在2015年被《時代周刊》評為近十年以來全球最失敗的十大科技產品之一,原因就在于它沒有找到盈利模式,至今仍在虧損,從商業的角度上講,這款產品是極其失敗的。而當下很多共享經濟場景也遇到同樣的問題。以共享單車為例,摩拜單車在剛上線時就在每輛車上加裝智能鎖和GPS定位系統,即產品定位于未來物聯網的一個終端接口,而反觀ofo起初只是一味降低單車成本,增加投放量,當單車競爭兵戎相見時才恍然大悟,不同的格局不同的定位直接決定了公司的估值和融資額度。時至今日,摩拜已被美團以27億美金收購與外賣餐飲場景形成閉環,而ofo至今仍沒有找到合理的出路,因為最初定位的偏差讓初期占優的ofo錯失了眾多機遇。
2.前期投入成本極高
一方面,共享經濟走的是平臺模式,一家獨大就能夠將邊際成本降到最低,這種行業天性導致了公司間遵從的競爭法則是“誰能活到最后,誰就是大贏家”,所以其競爭異常慘烈,前期投入成本極其高昂。另一方面,我國投資界起步較晚,加之市場缺乏優質投資標的,所以炒概念的現象非常普遍。共享單車當時被媒體稱為投資風口,甚至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一時間熱錢紛紛涌入,這也給各共享單車公司燒錢競爭提供了籌碼。
3.應用場景較復雜,運營成本較高
共享經濟在選擇應用場景時一定要滿足簡單、高頻、剛需和替代成本高這四個特點。目前市場上能夠生存下來的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無疑都滿足了這一特點,而失敗的產品例如共享充電寶,它的確屬于高頻次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講甚至可以歸入剛性需求,但由于充電時間較長,用戶體驗不好,加之充電寶價格便宜易于攜帶,可替代性成本低,這導致市場潛量難以轉化為實際需求。現實中,由于應用場景很難具體化導致無法全面落地,多數共享充電寶公司都會選擇在大型商場內設點,雖然場景落地保證了產品的安全,但這只覆蓋了極小一部分的應用場景。所以無論是需求端還是供給端,共享充電寶模式都無法充分將其激活,最終未能擺脫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三、啟示與應對之策
1.共享經濟應用場景需簡單高頻,入場需理性評估市場需求
共享經濟行業內不用應用場景的命運迥然不同,歸根結底還是對應用場景認知不足,缺乏對市場需求的有效評估。筆者始終堅信共享經濟應用場景要落地,其場景必須滿足四個特點: 簡單、高頻、剛需和替代成本高。所以意向進入共享經濟的玩家需要做好事前評估,厘清真痛點和偽需求。
2.明晰盈利模式與運營模式
商業化是任何一個產品成功落地的基礎。而商業化的核心要素有兩點:盈利模式和產品的運營模式。在產品設計、模式構架時,創始人團隊未能明晰盈利模式是極其危險的。這一失誤會致使產品定位存在偏差,后期更改需付出高昂的成本甚至可能直接導致產品失敗,前期付出和投資付之東流。共享經濟中多數標的都在這一步上栽了跟頭。
3.先發制人,融資能力是關鍵
上文提到共享經濟走的是平臺模式,行業天性是一家獨大。這就要求各個玩家在做好基礎準備工作之后,要力爭率先入場,搶占競爭先機。這不僅有利于之后拓展市場份額,同時在風險投資估值和融資方面都會擁有更多選擇和籌碼。另外共享經濟平臺要注重培養自身的融資能力,與投資人建立良好關系,保持溝通,積極尋求估值和再融資,爭取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共享經濟行業生存更久,走到最后。
參考文獻:
[1]艾瑞咨詢.2017中國共享單車夏季市場專題報告[R].來源:艾瑞咨詢, 2017-10.
[2]IT桔子.摩拜單車與ofo小黃車投融資信息[J/OL], 2018-06-25/ 2018-07-10.
[3]時代周刊.十年來IT業的十大敗筆[N],時代周刊,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