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耀
摘 要:隨著我國交通行業的發展步伐日益加快,許多加油站、加氣站的興建成為了一項大工程,而智慧加氣站的建設,無疑是加氣站發展的必經之路,智慧加氣站倡導以顧客需求為原則,對加氣站實行智慧化的服務,進而有效的促進加氣站服務效率的提升,增加客戶的滿意度,并以此來實現智慧加氣站企業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智慧加氣站;內涵;特點;構成
中圖分類號:U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8-0152-02
隨著各行各業對移動設備的廣泛應用,傳統的加油站、加氣站也實現了創新,在原有的服務模式中加入了信息技術來作為技術支持。從加氣站的創新設計、環保設備、自助服務、智能系統到移動支付等環節,均以客戶為服務中心,最終實現平臺的智慧化。
1 智慧加氣站的內涵
傳統意義上來講,智慧加氣站就是以顧客的需求為核心,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加氣站的各項系統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此來實現對顧客、工作人員、管理人員以及加氣設備的管理和決策。以這種服務為運營模式的加氣站,被稱為智慧加氣站,其倡導“為了顧客一切、為了一切顧客,一切為了顧客”的原則,進而實現加氣站的智慧化管理,在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進而實現了加氣站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發展目標。
智慧加氣站的建設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有效途徑,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手段。在這個信息時代的宏觀背景下,移動設備的不斷應用和創新,推進了智慧化加氣站的發展步伐,使智慧加氣站得到了業界的重視。然而實際上,由于人們還不夠了解智慧加氣站,并將其與智能加氣站、綠色加氣站的概念混淆,這就充分的表現了人們還無法深入的了解智慧加氣站的內涵、特點及構成。智慧加氣站代表的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的應用,而是有效的開展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的服務機制,利用先進的移動設備和互聯網技術,來實現智能化、平臺化及數字化的加氣站服務模式。相比于我國的智慧加氣站的建設情況,國外相關領域的建設就顯得成熟許多了,這與我國的行業建設發展形成了強烈對比。我國第一所智慧加氣站于2008年3月落戶北京,它的建設開創了我國智慧加氣站的先河,為我國智慧加氣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科學性的依據和經驗。
2 智慧加氣站的特點
2.1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
自上世紀70年代末,歐美天然氣市場的發展呈現出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個別地區由于天然氣的產量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與之相反,我國的天然氣市場卻是供過于求。通過國內外的強烈對比,加氣站企業管理者也轉變了經營理念,從顧客需求的角度出發,實現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過渡[1]。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國內外的消費者也相繼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審美疲勞、消費理想化以及移動化等,這也使天然氣市場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天然氣生產企業要提供便捷的服務。在網絡經濟的催化下,傳統的客戶抽樣方法已經無法提供現代客戶的需求,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客戶以不同的身份存在于天然氣的市場,物理者、消費者、社會者以及場景者,對以這些身份存在于天然氣市場的顧客進行收據的收集和整理是智慧加氣站工作的核心。
智慧加氣站的出現,是體現客戶需求的最佳表現形式,它有助于企業深入的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實現了移動終端、商店終端以及POS終端的有機結合,通過終端的連接,輕松實現了消費信息的共享,并為消費者提供其在該地區加氣站的消費記錄。
2.2 運用平臺商業化模式
如今的企業都加強對平臺商業模式的應用。所謂平臺商業化,即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群體提供服務,進而實現群體之間的有效互動,進而極大程度上滿足所有群體的需求,以此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商業目標[2]。一個成功的平臺商業模式,不僅僅只是提供中介服務,最重要在于構建完善的、開發性強以及具有商業價值的商業平臺。在這個平臺中擁有規范化的制度、有效的互動機制以及達成一致性的各個企業。就目前我國的天然氣市場而言,相繼建設了2.69萬所加氣站,其中有90%以上實現了油氣兩用供給,在為加氣消費者服務的同時,也可以為加油消費者服務,除此之外,在提供正常的加氣、加油服務的同時,智慧加氣站也提供了更多的優質服務,包括汽車沙龍服務、餐飲、繳費以及便利店等,集多項服務之大成的一站式平臺,為實現平臺商業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智慧加氣站不僅僅只是天然氣、油品的生產、銷售企業,更是為消費者提供其他便捷服務的綜合平臺,與此同時,它也是整個商業平臺的核心部分,它的規范運行,為整個平臺的運行提供了科學性的依據。智慧加氣站的運營,在有效促進天然氣行業以及便利店銷售業績效的同時,也要帶動周邊企業的發展,比如餐飲企業、繳費企業以及汽車服務企業,進而推動整個平臺的發展。
就目前情況來看,國內的天然氣市場尚未形成相對成熟的運營體制。相比于我國的天然氣市場,國外的發展就顯得成熟許多,因為西方國家擁有相對完善的物流體系,一些國外的銷售企業抓住了天然氣市場的發展脈搏,在實行對外銷售的同時,采用了外包的銷售模式,充分利用了消費者的有效資源。反觀國內的天然氣市場,一些銷售企業受到了企業經濟體制的約束,在引進企業合作的道路上寸步難行。
3 智慧加氣站的構成
3.1 智慧加氣站新增的職能
智慧加氣站的新增職能主要由以下部分構成:交通分析、全球定位系統、位置服務、WiFi熱點、移動支付、移動電子商務以及APP價格提醒等[3]。交通分析,即讓消費者實時掌握路況,并為消費者提供指示信息,加氣站可以根據路況的分析結構,合理調整天然氣的銷售價格;而全球定位系統,可以有效的監測天然氣、成品油運輸車能源消耗情況;位置服務,則是加氣站為消費者提供的地理防護,進而使消費者全面的了解汽車所處的位置和行動軌跡,加氣站可以通過該系統對過往的車輛所攜帶的智能手機發送該加氣站近期的優惠信息;WiFi熱點服務,是最受當下年輕人青睞的一項服務,消費者無聊時,可以連接站內的WiFi熱點,在加氣之余可以上網看新聞、聊天以及看視頻,讓加氣的閑暇時間變的富有趣味性;移動支付是應用智能手機進行支付的方式,可以輕松的解決消費者忘記帶現金的煩惱;移動電子商務,有助于消費者通過手機直接下單,省去了排隊的中間環節;APP價格提醒,即當站內的天然氣價格、油價變化時,APP會在第一時間告知消費者。
3.2 后臺服務系統
后臺服務系統是整個智慧加氣站的技術支撐,它具體囊括了內部綜合管理系統、天然氣、成品油物流管理系統以及集團客戶管理系統[4]。內部綜合管理系統,由多個內部管理系統組成,它的出現,有效的解決了系統數據之間不兼容的問題,使各個組成環節得以完美的銜接;而天然氣、成品油物流管理系統,則是對整個物流系統進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完善的天然氣、成品油物流管理體系,進而有效的預測產品的銷售量,優化庫存以及產品的運輸環節;客戶管理系統,包括了集團客戶系統及零售客戶系統,對于集團客戶系統,主要負責集團客戶的開發和維護,并完善客戶的相關信息,而加氣站則要通過POS機端口、車牌和人臉識別以及其他消費端口來獲取零售客戶的信息,開展針對性的服務。
4 基于智慧加氣站提出的發展策略
4.1 以服務顧客為中心的運營模式
目前,天然氣以及成品油行業加快了發展的步伐,并且在時代的背景下逐步完成了經營模式的轉型,消費者的地位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由最初的企業主導轉而為消費者,消費者由傳統模式的被動地位,轉向了現代化的主導地位,而消費者要重視自己的主導性地位,并積極拓寬實現主導地位的渠道,從最初的紙媒、到現代化的網絡、社交平臺,消費者逐步實現了捍衛主權的目標[5]。再加上我國天然氣、成品油市場正在由供不應求到供過于求的轉變,而智慧加氣站的建設和運營,輕松實現了以消費者為主導地位的經營目標,讓企業實時關注客戶需求的動向。
4.2 以數據作為加氣站的運營基礎設施
智慧加氣站的運營與數據信息息息相關,這就要求了企業要建立完善的數字化管理體系,多角度搜集消費者的相關數據信息[6]。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與其他平臺的交流與合作,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積極運用相關的技術,來實現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的銷售、經營工作中,進而加強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
4.3 在復雜的系統中堅持以開放為原則
智慧加氣站是天然氣、成品油市場的有機結合,是與實現與消費者有效互動的良好開端,它充分的實現了數據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要想和消費者形成有效的互動并取得一定的進展,這就要求了智慧加氣站要以開放為經營理念,實現“三個開放”,其一是對顧客開放,讓更多的顧客在旅途過程中享受到來自智慧加氣站的便捷服務;其二是對商戶開放,讓更多的商戶通過合作,彼此能夠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其三是對其他平臺開放,通過多平臺的合作,輕松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開放,在為客戶提供貼心、便捷、靈活性服務的同時,也提升了智慧加氣站的服務質量[7]。
5 結語
綜上所述,智慧加氣站的建立是時代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消費者在享受智慧加氣站便捷服務的同時,也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實現了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本文首先詳細的闡述了智慧加氣站的內涵,充分強調了智慧加氣站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的應用,更是要注重以顧客的需求為核心,其次提出了智慧加氣站的特點,包括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及運用平臺商業化模式等,然后分析了智慧加氣站的構成,主要包括了智慧加氣站新增的職能和后臺服務系統,最后提出了智慧加氣站提出的發展策略,包括以服務顧客為中心的運營模式、以數據作為加氣站的運營基礎設施以及在復雜的系統中堅持以開放為原則。通過上述對策的實施,使我國的天然氣服務行業具備了發展的優勢,提升了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在有效提升我國加氣站行業服務質量的同時,也為我國智慧加氣站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張寧,徐雅,沈愜,張沖,邵斌,孫大明.基于大冷量斯特林制冷機的LNG加氣站BOG再液化回收技術[J].化工學報,2015,66(S2):166-171.
[2]吳曉南,韓曉瑜,陳利瓊,黃坤,吳世娟,武玉雙.LNG加氣站BOG再液化工藝[J].油氣儲運,2015,34(06):607-610.
[3]魏政.LNG加氣行業運營模式研究和經濟性分析[J].中國能源,2014,36(05):34-39.
[4]張瑋.LNG/L-CNG加氣站的設計[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4,43(02):157-160.
[5]朱凱敏,王晉曦.LNG加氣站設計若干問題的探討[J].煤氣與熱力,2013,33(06):1-5.
[6]舒浩紋,劉蘇,吳曉南,黃坤,宋歡歡,何成強.CNG加氣站工藝流程優化設計探討[J].天然氣與石油,2012,30(05):5-6+42+104.
[7]陳楊,王為民,姜東方,喬偉彪,賀雷.基于故障樹與灰色模糊理論的城市CNG加氣站安全評價[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7(04):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