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欽
摘 要:電解池的工作原理是歷年高考的考點之一,學好電解池的工作原理的基礎知識,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電解池的工作原理的應用,并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電解池的工作原理 教學效果 實驗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1
電化學理論是歷年高考的考點之一。電解池的工作原理是電化學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電解池的工作原理的基礎知識優為重要。如何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是每位老師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效果決定了老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發展體現對知識的求知欲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老師通過對課堂細節的深入研究,應用恰當的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關電解池的工作原理的教學過程,我主要使用探究式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在中學化學中學生識記的內容很多,老師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變為探究情境,會使呆板的知識變得生動。在蘇教版《化學反應原理》教材中,電解池的工作原理是從電解熔融氯化鈉的原理開始,通過實驗探究進入課程學習。我將此實驗探究改為從電解氯化銅溶液的實驗進入新課,并以電解氯化銅溶液的實驗探究為主線,通過實驗探究來分析和理解電解池的工作原理。
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通電前氯化銅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離子如何移動?(2)通電后氯化銅溶液中離子如何移動?
學生思考討論后歸納總結,讓學生表達,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然后打開放燈片放映氯化銅溶液通電前后的微觀模擬動畫,通電前存在Cl- OH- Cu2+ H+ ,離子是自由移動,通電后離子作定向移動。這樣使用動畫的過程把以上的兩個問題形象的表示出來,使呆板的知識變生動起來,把抽象的微觀粒子形象的表示出來,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電解池的工作原理的基礎知識。
之后讓學生獨立完成電解氯化銅溶液的實驗探究。接通直流電源后,將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放在陽極附近,測定陽極產生的氣體物質。在實驗過程提醒學生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根據實驗現象歸納電解過程中參加的反應物與生成物。在陽極觀察到,產生黃綠色氣體能使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變藍色,說明陽極有氯氣生成,在陰極觀察到,有紅色固體生成,說明陰極上有銅生成。
在整個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幾個主要環節: 產生好奇,提出疑問,理論假設,觀察現象,認識變化規律。通過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探究的學習,不僅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拓展了信息面,也使學生多一次實驗體驗,有助于學生的操作能力的提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電解氯化銅溶液的實驗探究,讓學生根據實驗過程歸納電解池的構成條件。構成電解池的條件有:1. 兩個電極與直流電源相連,2. 兩個電極插入熔化的電解質或電解質溶液,3.形成閉合回路。
繼續提出設問,電解過程中電子和離子是怎樣移動的?接通電源后,在外電路上,電子從電源負極到陰極,電子從陽極移向電源正極,Cu2+ H+定向移動到陰極, Cl- OH-定向移動到陽極,。提醒學生,溶液導電是靠陰陽離子的移動而導電。然后打開放燈片放映氯化銅溶液通電后的模擬動畫,溶液中陰陽離子移動方向,加深學生對電解過程的理解。
根據實驗探究分析電極反應,通電后溶液中Cu2+ H+定向移動到陰極,在陰極觀察到有紅色固體生成,說明銅離子比氫離子更容易得到電子,即Cu2+優先放電;Cl- OH-定向移動到陽極,在陽極可以觀察到有黃綠色氣體生成,且該氣體能使濕潤的碘化鉀(淀粉)試紙變藍色,證明有氯氣生成,說明Cl- OH-在溶液中氯離子比氫氧根離子更容易失去電子。讓學生完成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陽極:2Cl- -2e- ==Cl2↑ 氧化反應
陰極:Cu2++2e-==Cu 還原反應
電池反應:CuCl2 Cu+Cl2↑
當電極周圍存在多種離子時,離子的放電是有前后順序,不是同時進行。陽離子在陰極反應的本質是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因此當離子氧化性越強,越先得到電子。通常金屬越不活潑,對應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同理非金屬單質的氧化性越弱其陰離子還原性越強,越先失去電子。陽極上的反應該注意陽極所用的電極材料,當陽極所用電極材料是活潑金屬時,在陽極應該是金屬先失去電子被氧化,電極溶解,溶液中陰離子沒有失去電子。當陽極用惰性電極材料(石墨、鉑、金)時常見陽極上(陰離子)放電順序:F-<含氧酸根< OH-< Cl- < Br-< I- < S2- 。
常見陰極上(陽離子)放電順序:
Ag+>Fe3+>Cu2+>H+(酸)>Fe2+>Zn2+> H+(水)>Al3+>Mg2+>Na+
根據電解氯化銅溶液的實驗探究并結合陰陽離子放電順序,對電解氯化鈉溶液進行分析。Na+ H+定向移動到陰極,H+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氫氣,陰極:2H++2e-==H2 ↑。Cl- OH-定向移動到陽極,Cl-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氯氣,陽極:2Cl- -2e- ==Cl2↑。若在陽極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淀粉)試液,無色溶液變為藍色。若在陰極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為紅色。在陰極H+得電子,陰極區氫離子濃度減小,溶液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溶液PH增大。要恢復原溶液狀態,可以通入一定量氯化氫氣體。電解池反應:2H2O+NaCl 2NaOH+Cl2↑+ H2 ↑
比較原電池與電解池的異同點。不同點主要有,電解池中發生非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原電池中發生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電解池是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在形成條件上主要不同是電解池中用直流電源;等等。電極反應,原電池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正極發生還原反應,電解池陽極發生氧化反應,陰極發生還原反應。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實驗探究相結合,從課堂的細節做起,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學生的高效學習。借助實驗探究,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新知識,還可以通過實驗發現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佐建英:《優化教學過程 提高教學效率》中學化學2016第11期
[2]蘇教版《化學反應原理》電解池的工作原理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