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光明
摘 要:最近幾年,隨著大數據資源的迅速增加,以及數據挖掘技術是應用的日益成熟,為用戶提供的服務正從商務領域向著公共領域轉變。大數據時代到來會對各個領域產生深刻影響。統計工作在新時期只有不斷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變化和要求,通過有效利用客觀存在的各種數據,深入開展數據挖掘數據應用,積極構建完善的信息化統計平臺,通過應用標準化智能化處理技術,進一步發掘海量數據中有價值的數據信息,才能為統計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大數據時代統計工作面臨的挑戰,然后論述了大數據時代做好統計工作的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統計工作 挑戰 對策
中圖分類號:C8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1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逐漸步入了大數據時代,當前社會生活過程中由于互聯網絡和計算機的成熟應用和發展,每天會產生海量數據文獻,通過對這些海量數據文獻進行有效挖掘和分析,能夠為各個領域正常決策,完善工作計劃都有著很大促進作用。大數據技術在統計領域成功應用,需要統計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及時做好相關調整工作,以更好適應大數據時代對統計工作人員提出的全新要求,切實促進大數據時代統計工作發展,有效提高統計部門工作效率。
一、大數據時代統計工作面臨的挑戰分析
1.在統計執法過程中面臨較大難度
現階段,在信息時代與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進程中,統計執法工作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由于執法力度不足,就不能為政府相關部門政策制定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常常導致數據失真,數據缺失等問題。由于部門不能很好適應大數據對統計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使得統計部能不能結合時代發展要求,研究解決統計執法過程中存在的難題和有效策略。上述問題的存在,對進一步提高統計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都產生了不少影響。
2.傳統數據需求層次發生顯著變化,數據關系更為復雜
傳統數據統計過程中,樣本單位主要按照隨機原則進行抽樣檢測,這樣能夠有效排除主觀因素對采集樣本的影響,可以根據調查到的部分數據對比,對調查對象的總體數據特征進行有效評估,利用某些個體指標很好的反映一個部門的整體情況。因此可以比較真實可靠的獲得一個部門相應的數據。但在大數據時代,統計工作開展過程中,統計數據需求層次發生了深刻變化,每天會產生海量數據,數據之間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并且每個部門所產生的數據具有多樣性,大量性,復雜性特點,不同部門之間,甚至是相同部門之間的個體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對傳統數據統計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統計部門在開展工作過程中,不僅要統計含有文本的數據信息,而且還要結合需求分析音頻、視頻、傳感器等相關數據,數據結構呈現復雜化,結構內容呈現半結構和非結構化。在這一背景下,就需要統計部門及時轉變傳統統計理念,不能再像傳統統計那樣精確到個體,以某一個部分或某一個個體作為研究對象,而是要確保數據選取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只能重視大數據集合體之間不同變量間的相互關系,才能對海量數據信息進行針對性的信息化分析。
3.對統計工作提出了信息化要求
傳統統計工作任務輕,過程不復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也能開展工作。傳統統計在開展過程中,一般只需要相關統計單位進行配合,及時上報相關材料,對各數據進行簡單的加工、匯總,制作成表格即可,無需要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篩選、整理和分析,這也不能夠發現數據中所富含的更大潛在價值。此外,傳統統計工作開展過程中,還需要其他單位密切配合,如果這些單位不能及時上報材料,反映真實的數據信息,則會導致統計工作進程緩慢,最終得出的結果缺乏真實性。而進入大數據時代以后,每天需要面臨海量數據信息,數據龐雜統計工作變得更為復雜。但大數據都是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記錄下來的真實信息,數據真實可靠,使用性真實性,價值較高。為了進一步適應大數據時代對統計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需要統計部門積極構建信息化統計系統,應用電子計算機軟件,對系統中儲存的海量數據進行有效篩選和處理。和傳統統計工作得出的數據相比,大數據技術處理的數據結果更加真實可靠,數據質量和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二、大數據時代做好統計工作的對策分析
1.進一步改進統計方法
首先,統計部門應該順應大數據時代發展趨勢,及時革新傳統的統計方法和統計模式,將過去繁重落后,重復計算指標及時清理,設置能夠反映科技進步和信息化水平的統計指標;其次,進一步改進統計方法。在開展大數據統計工作過程中,應該多采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將信息化指數法、回歸分析、多元貢獻分析、環比對陣分析、綜合評分法、主要成分分析法等統計學分析方法應用到傳統統計學領域;最后,確保統計工作規范化開展。要高度重視統計工作數據質量和真實性,在原始數據記錄、統計臺賬、統計報表、統計分析、管理制度、統計手段、法制建設等方面,要采取必要措施,夯實統計部門的大數據基礎。
2.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統計體系
首先,確保數據采集科學規范,統計數據真實性、可靠性。在進行大數據統計工作開展中,應該進一步對數據采集流程進行有效規范,通過積極應用先進的數據采集技術,如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積極構建標準的一體化數據采集模式,以實現各個部門相關統計數據的交互共享;其次,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統計管理機制。統計部門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大數據發展趨勢,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制定統計規范與數據標準制度。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大數據季度月信息發布機制;最后,強化統計安全管理。在大數據背景下,統計部門在方便獲取信息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信息安全風險。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大數據統計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強化信息技術和系統安全漏洞分析管理,完善信息通報渠道,做好信息風險評估工作,加強專業合作,確保大數據統計工作安全可靠。
3.積極構建信息化平臺
為了進一步發揮大數據統計的價值,需要積極開展統計信息化系統建設,構建一個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共享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收集海量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逐漸提高統計部門的數據分析能力。此外,通過積極構建信息化平臺,還能夠對海量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預處理,提高數據處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并綜合應用各種統計學方法,提高數據統計的深度和廣度,為政府行政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大數據時代統計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苗志芹.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5(08)
[2]大數據時代完善信息化統計工作的思考[J]. 林青. 價值工程. 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