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利
(深圳市寶安中學〈集團〉,廣東 深圳)
如何打造高效的復習課堂?這是很多老師思考和追求的方向。從老師角度講,教學設計的準備很關鍵。在教學設計中如何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此時一個個微專題便能更好地幫助老師達到目標。微專題可以是教材某一章或某一節內容中的重點,也可以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點或易錯點或易混淆點。本文中的微專題是針對復習過程中某一知識點所做的專門性的教學設計。
現以中圖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二章《城市的空間結構》中“城市空間結構形成的經濟因素”專題為例試述微專題的設計。
城市空間結構形成的經濟因素——地租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讓學生聯系生活分析作答,培養地理實踐能力。
【案例探究】
角色扮演
請大家玩一個游戲,看圖和數據,本市有這么三塊地,如果你是一位大老板,你將會在這三塊地如何布局你的工廠、商店和住宅?你這樣布局的原因是什么?
【問題探究】
一、地租對城市功能區分布的影響
認真讀下面坐標圖,完成以下填空:

1.描述 a、b、c 三曲線變化的異同:_____________。
2.a、b曲線交點P表示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
3.OA范圍內,__________付租能力最強,故布局___________(功能區);AB范圍內,_____________付租能力較強,故布局_______(功能區);BC范圍內,_______付租能力強,故布局_________(功能區)。
【結論1】受土地租金和付租能力強弱的影響,隨著與市中心距離的增加依次布局有_____________。
注意:占地面積小但收入回報高的工業可在城區布局(如服裝工業、印刷工業等)。
【學以致用】
1.我們參考了一份某城市商業、住宅、工業活動支付地租能力調查統計表。對該表數據分析正確的是 ( )
A.商業活動受距離因素的影響最小
B.距市中心2~4千米的范圍適宜建設住宅區
C.工業活動在各種距離上的付租能力均最低
D.距市中心8千米處建設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都適宜
(2016天津文綜)地租是城市各種環境因素在經濟上的綜合表現,下圖中顯示了某市中心城區地租從中心向邊緣遞減的變化趨勢,由于環境質量、基礎設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變化程度存在差異。
2.符合下圖中該城區實際情況的表述是 ( )
A.北部地區的地租梯度總體大于南部地區
B.地租相同的區位,西南方向距離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線稀疏,表示該方向交通設施較好
D.東南方向地租等值線密集,表示該方向空氣質量較好
3.該市規劃在甲地建設產業園區,最適宜的是 ( )
A.電子信息產業園區
B.鋼鐵工業產業園區
C.航空航天產業園區
D.汽車工業產業園區

某市中心城區地租等值線分布示意圖
習題選擇,由淺入深,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圖形變換,提高讀圖、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能力。
【專題小結】
1.受土地租金和付租能力強弱的影響,隨著與市中心距離的增加依次布局有商業區、住宅區和工業區。但占地面積小而收入高額的工業可在城區布局(如服裝工業、印刷工業等)。
2.影響地租的主要因素有:與市中心的距離和交通通達度。
3.城市空間結構形成的影響因素很多,經濟因素只是其中之一。
專題知識清晰明了,自然會打下知識聯系的伏筆。
根據本人多年教學實踐,在復習課中使用微專題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微專題的選擇至關重要,選擇的專題應該能讓學生“見微知著”。就具體章節知識來講,如地球運動之地方時區時的判斷可以作為一個微專題,通過了解世界各地的地方時和區時,學生知道在交通和通信無比順暢的地球這個大家庭里,大家求同(區時)存異(地方時),可以根據自己所處地區的地方時或區時推理世界其他地方的地方時或區時,從而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程等。從學生易錯易混淆的知識來講,有專題如山谷風。通過認識山谷風的形成與熱力環流,從而認識到在農業生產、工業布局中如何合理利用山谷風。
其次,既要體現“微”也要體現復習課的綜合性。微專題應該是以某個知識或問題為中心,但不能以中心論中心,更要體現復習過程中知識之間的聯系或知識的綜合性,體現本專題知識或問題的內涵與外延。如,在認識海陸風的形成時,可以聯系湖陸風、季風的形成,而海陸風與季風的差異不僅僅在于熱力環流與大氣環流知識的不同,更是時間尺度與空間尺度劃分的不同。
最后,微專題的使用要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知識梳理或問題解決的效果。如何評定效果?一是用思維導圖實現知識或問題的總結,如外力作用的形式可以用右側思維導圖實現,那么“外力作用”微專題知識結構便清晰明了了。二是用習題的形式進行評定。所以習題選擇至關重要。考試試題多種多樣,但考核核心萬變不離其宗。試題選擇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地理知識、概念和原理的鞏固,要能體現地理思維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