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爽
摘 要:土木工程的發展與城市化進程息息相關,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土木工程的要求較高,尤其是表現在對土木工程各項功能的要求上更為嚴格等方面上。對于土木工程而言,在建設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的是結構設計。結構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進而對整個建筑的使用產生影響,結構自身的穩定性與否一般表現在抗震性能上,在地震自然環境中,它帶給我們的損失比較大。所以在實施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期間,要合理的進行規劃設計,秉承嚴格的態度來對待這一工作,并制定出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以此增強整項結構的抗震性能。在本文中,重點分析了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性能。
關鍵詞: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抗震
中圖分類號:TU35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9-0113-02
在現階段的發展中,社會不斷進步,每年地震發生的次數逐漸增多,因此,人們逐漸加大了對地震安全的重視力度。所以,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在實施工程的時候,需要確保結構設計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這個時候要求我們在抗震工作中,需要先測算出數據的準確性,特別是當地震來臨前,務必將損失降到最低,從而保證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
1 關于現階段土木工程結構策劃抗震的重要性
隨著近些年的發展,在我國經常出現不同等級的地震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嚴重阻礙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那么怎樣提高土木建設工程抗震性能,并且凸顯出對自身的價值,需要從以下兩個角度出發。第一,土木施工組成比較復雜,當地震一旦發生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動力作用效應;第二,在進行抗震的時候,該設計其實是土木施工結構設計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因此,要想確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還需要先保證設計的可靠性,所以,要求我們從建筑施工的科學性和牢固性入手,從而滿足抗震設計的相關要求。
2 對于土木工程結構抗震性能影響因素的分析
2.1 材料的選擇以及相關機構體系的設計
對于土木建筑工程而言,在實施結構設計工作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符合要求的高性能材料,并且制定出完善的結構體系。當前,在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通常采取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方式開展施工工作,不過,鋼筋混凝土自身具備彎曲以及容易變形等一系列特征,受這一特征的影響,人們對于鋼筋混凝土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從整體入手,綜合性的展開分析和應用。此外,要想增強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震強度,可以適當的選擇鋼骨混凝土結構或者鋼管混凝土結構,這幾種結構作用極高,效果好,將其應用于工程中去,不僅可以縮小柱斷面的相應尺寸,與此同時,還會提高整項工程的抗震性能,保障工程質量。
2.2 對于建筑場地的選擇
目前,在土木工程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較低,通過分析表明,影響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為工程建設場地,兩者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要想有效的增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應當規范性的選擇建設場地,使其符合要求。在選擇場地的時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施工場地中的地基情況;場地中的地基對于結構的抗震性能有著決定性影響,對于不穩定的地基而言,在遇到地震事故之后,會使工程結構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從而發生一系列安全性問題,進而對人員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2)當選擇施工場地的時候,應當考慮地勢平整以及地質堅硬、均勻的場地,避免在滑坡、斷層以及地質情況較差的場地中施工,以此增強地基的整體性能,從根本上保障土木工程結構的質量和安全性。
2.3 嚴格控制土木工程中結構的高度
不管是何種類型的土木工程結構,自身都應當具備適合的高度。規范合理的結構高度對于抗震性能有著很大的作用。經過分析表明,在出現地震事件之后,由于結構物高度較少,因此,建筑物本身遭到的損壞也比較小,對于結構物較高的建筑而言,在遇到地震事故之后,結構受到作用力影響,從而發生了變形現象,使得抗震性能降低,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實施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工作的時候,要大力考慮結構物高度等多方面因素,只有符合要求的結構物高度才能夠提高工程抗震性能和質量。
2.4 需要嚴格控制結構抗震防裂度
當前,對于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震設防標準而言,要求上可能比較嚴格,特別是在軸壓比較以及配筋率上,需要進行嚴格管理,還要求在施工前,需要對抗震的防裂度進行考慮,那么在對結構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按照嚴格的規定,做好對抗震防裂度的審查工作,從而提升施工的抗震性能。
3 土木工程結構抗震設計
3.1 對于抗震技術的要求
要想避免地震的發生,建筑物要想在坍塌出現之前,需要保證建筑物有很好的牢固性和功能性,主要是適合人們日常生活。因此在對房屋建筑進行加固的時候,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第一,面對項目承包單位而言,需要有著自己的資質等級、機械裝備以及完善的專業人才;第二,有些項目承包單位在進行施工的時候需要按照提前設計好的圖紙以及施工計劃進行建設,主要是要認真執行國家行業制度以及 有關標準等;第三,一般在對項目進行操作的時候,不能像以往的部件和沒有實行的部件一樣出現損壞的情況;第四,如果對項目進行操作的時候,項目承包單位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的解決措施以及文明施工,并且進行統一的檢查;第五,在實際的作業過程中,使用到的材料和半成品這些在進行入到場地前需要根據規定進行檢測,并且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申報,在合格以后才可以應用到項目發展過程中去;第六,在實際的作業過程中,使用到的原材料要按照施工合同以及設計資料的標準進行;第七,施工開始前,結構部件一定要先進行檢測,并且需要提供相應的檢測證明。
3.2 關于土木工程抗震機構設計中的重點問題
因為在很大程度上地震破壞性很強,因此這些建筑師對抗震設計比較關注,為了可以不斷提高土木工程使用的穩定性,那么在對抗震結構進行設計的時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需要做到科學合理性,在該階段中,結構整齊性是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保證建筑的外界形狀以及體積有著一定的對稱性,還需要確保整個抗震性能的提高,以此實現整個建筑質量以及外界對稱的總體目標,同時對于建筑物的重心和抗震性能有著積極的作用;(2)需要對結構形狀進行管理,在對結構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先保證和分析出各個部件的承載力情況,主要是保證對數據信息的準確性;(3)需要對設計做到有效性,在進行結構設計的時候,需要先制定相關的基礎體系,還需要保證設計的強度以及剛度要符合規定,另外,和以上所說的建筑物做好連接。同樣的情況下,保證隔板以及柱體需要留出一定的距離,其目的是讓整個建筑結構剛度和承載力度達到標準,確保和外界因素形成比較好的緊密性,最后對于整個抗震水平有著有效的提高。
4 在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提升抗震性能的對策
4.1 選擇符合要求的工程材料
當前,提升土木工程結構抗震性能的基本途徑為選擇符合要求的工程材料,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點,必須加以重視。在結構設計初期階段,要從各個材料的參數以及質量入手,全方面的分析抗震性能,大力研究材料參數產生的變化情況。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部分材料出現問題,那么會不會對整項工程產生不利的影響,這一問題是應當重點進行考慮的,也就是說,即便是少數材料出現了異?,F象,無法發揮出相應的價值,但是對其它環節而言,并不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一現象表明了盡可能防止出現過度依賴某項結構的情況。
在制定土木工程結構體系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便是明確計算的圖紙,再者,提高工程的抗變形能力、承受能力以及擴散地震作用力的能力。因此,在現有的建筑工程施工期間,應當使用鋼筋混凝土這一結構形式來實施施工工作。對于結構體系,應當保持較強的剛度,面對較為薄弱的階段,要使用相應的加固方式或者制定加固對策,以此實現整項結構抗震性能的提高。
4.2 合理的選擇場地
在開展結構場地選擇工作的時候,應當從多方面入手,首先,做好前期地質勘察以及分析工作,根據當地區域的地形以及地質條件來選擇符合要求的抗震區域,針對存在的斷層或者塌陷等危害較大的地形,應當遠離,以免受到這一地形的影響,使得土木工程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呈現下降趨勢。針對無法有效避免的地形,要想提升結構的抗震性能,可以使用規范的加固模式或者措施,將加固處理落實于不良區域內,如此一來,既可以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與此同時,還能夠保障工程的質量,使其符合安全性需求。
4.3 需要合理的進行設計以分配好結構,從而增加對梁柱的抗震性能
如果對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震性能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先保證整個土木工程的穩定性,還需要確保施工結構的牢固性,這樣在最開始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全面進行考慮,以此確保每個部件有著比較好的優勢,同樣的情況下,可以增加各個部件的抗剪性能,更要對塑性內部結構進行合理的使用。
5 結語
以上所述,在我國土木施工結構中,抗震性能在發展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全面的考慮。還需要不斷增加結構的抗震性能,同樣的情況下,除了采用本文中使用的措施以外,更需要對經驗進行總結,這樣在提升有關人員素質的基礎上,還可以增強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震性能。
參考文獻
[1]沈杉,毛一玲.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27):123.
[2]黃鶴.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對抗震問題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33+37.
[3]劉金海.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對抗震問題的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17,(0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