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活體肝移植手術護理配合中預見性護理的應用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取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間被我院肝移植科收治的準備進行活體肝移植手術的患者100例,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為了確保治療結果的公平性,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平均50例患者。對于對照組的50例患者實行基本的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預見性護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治療費用、術中護理并發癥發生率、供體肝臟的冷缺血時間以及患者治療滿意度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干預組患者相較于對照組患者來說,在手術時間、治療費用、術中護理并發癥發生率、供體肝臟的冷缺血時間等方面均明顯降低,患者對于手術滿意度顯著增高。結論:在進行活體肝移植的手術中對患者實行預見性護理可以使手術效果顯著提高,優化護理質量,同時有效降低術中并發癥的發生率,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大大提高了患者對于手術治療的滿意度。
【關鍵詞】活體肝移植手術;預見性護理;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322.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19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間被我院肝移植科收治的準備進行活體肝移植手術的患者100例,年齡分布在35歲到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5±1.5)歲,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為了確保治療結果的公平性,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平均50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分布在37歲到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5±2.5)歲;干預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分布在35歲到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5±1.5)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自然信息上的差異不是很大,對本次治療的結果沒有影響,(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于對照組的50例患者施行基本的常規護理。活體肝移植手術主要由兩個手術組成,一個是供體手術,另一個是受體手術,二者缺一不可。
供體手術:(1).首先要做好術前準備,準備好手術需要的相關器械以及肝移植特需的儀器。(2).準備好供體,提前一小時將供肝者和受肝者接入手術室,分別鋪好加溫毯,建立一條外周靜脈通路,安置導尿管,之后連接好超吸刀、吸引器等相關器械,創建一個無菌的手術環境。(3).對腹腔進行認真探查,在確定腹腔無異常游離肝臟后切除膽囊;利用超聲波檢查游離肝臟,確定肝游離后利用超聲波切割肝組織。這時洗手護士必須要立即做好相關輔助工作,將門靜脈右支以及右肝動脈懸吊起來;巡回護士要時刻備好灌注管,記錄好手術情況并及時向主刀大夫進行匯報。
受體手術:(1).前期準備同供體手術一樣。(2).對患者腹腔進行仔細探查,之后靠近肝臟切斷肝動脈、膽管等,將病肝移出,完畢后立即對創面進行清洗和止血。由于病肝在切除的過程中流血較多,因此洗手護士必須要對手術過程進行密切關注,以便可以及時提供一切需要。(3).移植新肝。要確保肝靜脈的吻合,持續灌注溫度為4度的平衡液,勻速緩慢的推注免疫制劑,在確保肝靜脈完全吻合之后將灌注管關閉。
1.2.2 干預組 對干預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施行預見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心理護理:手術之前醫護人員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臨床資料,并且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其科普手術中的一些相關知識,簡單介紹手術過程、手術環境等等,讓患者在做好心理準備的同時緩解家屬以及患者的緊張、焦慮、懷疑等不良情緒,幫助患者平復心里狀態。醫護人員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要實施不同的溝通方式,多多給予鼓勵與表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使患者能夠良好的配合治療,減輕心理負擔,為接下來順利的手術打好基礎。
(2)手術設備:手術之前要對手術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種物品進行嚴格的檢查,確保其完好無損,已全部進行殺毒,完全可以正常工作;確保藥物完全處于保質期內。
(3)麻醉護理:巡回護士必須要提前做好手術相關知識的了解,熟識麻醉特點,在手術時要完全配合醫生,及時與麻醉師進行溝通,保證密切配合,對于一些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要提前做好準備。
(4)體溫檢測護理:手術之前測好患者體溫,隨后在手術過程中每十五分鐘再次測量一次,一旦發現持續上升或是下降等異常情況必須立即通知手術醫生,以便及時處理。
(5)皮膚護理:由于肝移植手術時間比較長,導致很皮膚很容易出現一些皮損和壓瘡,因此,必須要加強對患者皮膚的保護力度。尤其是一些特殊之處,最好適當的墊上一些海綿軟枕,避免皮膚發生一些不必要的破損。
(6)不良事件護理:手術過程中及時對患者身體情況進行檢測,防止一些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
2 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可以得知:(1).相對于對照組來說,干預組在供肝冷缺血時間、手術時間以及手術費用上明顯減少,(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干預組患者對于治療的滿意度以及醫生和護士對于配合的滿意度明顯增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相較于對照組來說,干預組術中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論
預見性護理是最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新型的、優質的護理理念。主要指的是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可能發生的一切事件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確定護理重點,及早做好相應的防護,以便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的治療痛苦,提高護理質量與臨床治療效果。
以上研究結果證明:在活體肝移植手術中使用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增進手術醫生、麻醉醫生以及相關護士人員的配合默契度,有效縮短了供肝冷缺血時間和手術時間,同時也減少了手術費用,為患者家庭降低了負擔,具有十分顯著的臨床效果。由此可見,預見性護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極具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靖.活體肝移植供體與受體護理進展.天津護理.2010,18(3):177-178.
[2] 俞志女.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腦病的預見性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53-55.
[3] 呂君,董蘭.預見性護理在肝移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