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課堂教學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要努力做到讓學生學會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并找到教與學的結合點,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行之有效的科學教學方法。
關鍵詞: 學會學習;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平等和對話中進行。”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我們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學會學習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主要讓學生養成能夠樂學善學、勤于反思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教學是師生相互合作、雙向交流的活動。課堂教學中要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對學生課堂學習活動作出正確的、激勵性的評價,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和動力,才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結合語文教學經驗和具體教學實踐,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 貫徹新課程理念,用情感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只有在課堂上重視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鼓勵和贊許,進行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加強與學生情感的溝通,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才能做好這些呢?第一,教師要主動親近學生,只有主動親近學生、熱愛、關心、幫助學生,才能使學生親近教師,對教師產生感情。這樣,教師的話學生才會聽,教師的課學生才愿意學。第二,營造課堂民主氣氛。充分發揮課堂民主,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最終達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統一。第三,對學生多表揚,勤鼓勵。
(二)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讓學生學習的很廣闊的空間,在學會學習語文的同時學會做人,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課堂氛圍,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展現他們自己,結合教材中的問題設置,有意識地開展“讀一讀”“說一說”“比一比”“講一講”“演一演”等一系列活動,要求他們多動腦、動手、動眼,讓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中更加開心、活潑、主動的學習。
(三) 用激勵性的語言適時表揚和鼓勵。心理研究表明,獲得成功是每一個人樹立自信的必要條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每當一個問題得到學生的解決后,教師用激勵性語言作出表揚和鼓勵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強化低年級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適時的表揚和鼓勵會給他們產生一種動力,能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身能力和價值的真正體現。學生總是希望自己的學習能得到教師和同學的承認、賞識。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會有助于他們克服自身的缺點,盡量和教師評價保持一致。
二、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種良好的學習行為,堅持久了,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通過教學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由“學會”變成“會學”,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我們教學的重中之重。
在教學中常常發現學生一接到教師批改的作業,最心急的是自己作業的打鉤有幾題,至于自己哪些題目做錯了,錯在哪里,為什么會出錯,很多學生沒有深入地去思考、分析。教師批改后的試卷發到手,學生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分數或評定等級。成績高,心里暗自高興,甚至會驕傲起來;見到“掛紅燈”,便把試卷揉一揉,塞進抽屜里。試想一下,如果學生都養成這樣不良習慣,教師的批改還有什么意義呢?學生的學習還會進步嗎?為此,我對全班學生統一要求,今后無論分發哪一個科目的作業、試卷,都要認真地用眼看、用腦想、用嘴議、用筆改,千萬不要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尤其是在作文方面,我讓學生把教師批改后的作文再次認真修改后又重新寫下來,讓學生自覺養成勤于修改作文的習慣。當然,其他諸多方面的學習習慣也要加以注意培養,如課前自覺預習的習慣,上課舉手發言的習慣,課后鞏固復習的習慣,還有細致觀察的習慣,認真思考的習慣等。一句話,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對學生來說是終身受益,對教師的教學來說是事半功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有了良好的基礎。
三、 以學生為主體,為他們創造主動學習的空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知識的積極構建者,倡導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主動思考,積極思維,完成知識的構建過程。要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和指導下,主動地去思考、討論、質疑、發現、嘗試和創新,從而自覺地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們常常倡導教師要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中央,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質疑的時間,引導學生由不會質疑到敢于質疑,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特別是在語文閱讀教學方面顯得尤為重要。現在的小學生眼界開闊,思維敏捷。教師要讓他們走出教室,走向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人和事,把生活融入語文教學中,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語文的人文性。
總之,為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會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我們應根據各個班級學生的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2011.
[2]賈翠琴.淺談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設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5).
[3]曹衛星.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核心問題”設計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1(3).
作者簡介: 李紅葉,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