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音樂以其優美的旋律,高低起伏的音節,快慢有序的節奏,豐富、形象、動人的音樂語言,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兒童的音樂啟蒙過程中,我們應努力探索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創造出生動、富有美感、利于啟發、卓有成效的音樂活動形式。但學前兒童對于聲音的強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是不理解的,只有把音樂融于兒童的生活和游戲中,在實踐過程中直接體驗,感知音樂,學習用語言、肢體來表達音樂。區域游戲是兒童在兒童園期間最重要的游戲之一。音樂區域游戲可以讓兒童在游戲的過程中提高音樂素養,在以音樂區域游戲為載體的活動中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關鍵詞: 音樂;區域;游戲
兒童[1]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音樂可以融合、協調人的知識、經驗,促進人的和諧、整體的完善和發展。區域游戲是兒童在兒童園期間最重要的游戲之一。音樂區域游戲可以讓兒童在游戲過程中提高音樂素養同時促進其他能力的發展。如:區域游戲中欣賞鋼琴曲《小鳥捉蟲》,兒童可以憑借自己對音樂的感覺和理解,結合自己生活實際,編出自己喜歡的,生動活潑的小故事講給別人聽,從中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既獲得了對音樂的理解又提升了語言能力。由此可知,開展音樂區域游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遵循兒童發展規律,確定音樂區域的內容
區域活動內容的選擇應從兒童身邊取材,必須符合兒童的發展目標、認知特點、興趣需要,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活動的積極性,使兒童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動性,使兒童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 以兒童的興趣、需要為指導,設計區域內容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摯友”。在音樂區,教師可采取靈活的方式引導兒童發展。我們通過音樂欣賞、歌唱、打擊樂等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來發展兒童的能力,利用一些圖片、動感的畫面讓兒童學會把音樂說出來,唱出來。例如:一首歌曲或樂曲,我們配上不同的畫面、不同的圖案讓兒童自己想象創編故事、創編動作等。孩子的表現還十分的稚拙但都是真實情感的流露,體現了他們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有讓兒童按自己的條件、方式、愿意去做,他們才能學得主動,才能發揮想象力、獨創性。
(二) 以貼近兒童生活的材料為元素,生成區域內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這句話充分指出了生活與教育的關系,區域活動也不例外。選擇與兒童息息相關的內容,兒童就有了知識經驗的準備,兒童就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也會根據這些內容引發他們的話題。例如:中班歌曲《買菜》兒童就會談論菜場里面還有什么菜,進行一個創編,之后還可以進行情景表演。
二、 根據兒童發展特點,創設音樂區域的環境
新《綱要》強調給兒童創設一個豐富多彩、多層次,具有選擇性和自由度的,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到的環境,使孩子通過自己的方式在與環境主動積極地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將環境的教育價值擺在了整個教育的重要位置。
(一) 利用環境吸引孩子,設計豐富的環境裝飾
班級教室音樂區域內部可以貼一些可愛的音符寶寶。教室里面可以掛一些著名音樂家圖像及簡介等,還可以布置一些樂器圖形的小掛飾。在區域活動的時候播放一些音樂,讓孩子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同時,教室里面還可以擺放一些樂器的模型,激發兒童無限的求知欲望。
(二) 營造環境吸引孩子,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
結合兒童年齡特點和主題課程,在音樂區投放一些孩子喜歡的材料。兒童是通過直接接觸、動手操作、反復體驗來進行音樂活動,在音樂區我們會投放一些打擊樂器、各類漂亮的服飾及和主題有關的動物頭飾使孩子們對此區域的興致更濃。游戲后要求兒童知道每次活動自己都玩了什么游戲,向同伴介紹自己玩游戲的感受。定期給兒童一個展示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表演欲望。
三、 激發兒童的自主性,參與音樂區域的創設
只有解開束縛,為兒童提供一個盡可能寬松的自主空間才能達到“促進每個兒童富有個性的發展”的教育總目標。在兒童音樂區域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兒童游戲的支持者。不吝嗇贊美的語言,及時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鼓勵他們大膽創造與表達,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使兒童的游戲更自主、更愉快。
(一) 兒童的自主性體現在區域創設準備時
1. 利用孩子能夠看懂的圖文,設計比較好懂的音樂區域游戲規則,挑選數名兒童做小小督查員,捕捉兒童游戲時發生的一些不好的行為,讓孩子們參與規則設計,讓兒童畫出來,提醒其他兒童,也為了督促兒童的規則意識可以經常更換督查員。
2. 材料標記的制作,既要方便于兒童認識、又要方便于兒童整理,這樣也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游戲規則。為了幫助兒童理解材料的操作步驟,在材料盤中有材料名稱和不同層次玩法體現。
(二) 兒童的自主性體現在游戲過程中
1. 游戲過程的自我檢驗:培養兒童對自己成果進行檢測的能力,可以通過照片、視頻、區域記錄表等形式;
2. 活動痕跡的積累:區域活動中積累孩子活動的痕跡,注重積累,可以運用展板、照片、記錄表等形式;
3. 建立區域/材料評星榜:班級設立區域/材料評星榜,通過投票的形式,自己為喜愛的音樂區域材料投上一票,從而了解孩子的愛好,適時進行調整。
四、 優化音樂區域游戲,提升區域實施成效
(一) 突顯區域游戲流程的規范性
1. 每次音樂區域活動的時候播放進出區域歌曲,養成良好的區域游戲習慣;老師按要求組織兒童進行區域活動。組織形式多樣,可以是上次區域活動的回顧,可以是新材料的介紹,可以是新要求的介紹等等。
2. 教室貼有圖文并茂的音樂區域整體流程圖,讓每個兒童明確區域整體流程,在區域游戲的時候,老師開場組織明確操作布置及要求。兒童按要求操作游戲材料。
3. 規范音樂區域流程實施,培養兒童自主與合作、操作與交流(體現在記錄表上)、協調評價的能力,注重評價,設計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記錄表。如一些簡譜游戲,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可以設計相關的記錄表,小年齡可以“√”表示是否完成,大年齡可以“笑臉”的形式表示完成的效果。
(二) 突出區域材料的層次性和重復利用性
提供多余孩子數量及超出發展范圍的操作材料,很好地避免了兒童爭搶的現象和能力不適合的情況。并且可以多次利用,比如:本周投放在音樂區的頭飾材料,下周也可以放在語言區,成為語言區的材料,這樣既節約了成本又節約時間。
總之,音樂是智慧的教育,它是靈動的語言,多彩的圖畫,生命的律動的融合。音樂區域游戲就是要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經常性不間斷地通過傾聽、歌唱、拍手、游戲、律動等多種形式,采取生動、有效的方法對兒童進行教育,使兒童在生動有益的音樂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
注釋:
[1]兒童,本文所指兒童為學前兒童,一般指三到六歲兒童。
參考文獻:
[1]徐春艷.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8.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兒童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曹玉娟,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