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科技最前沿
“全球首個機器人手術成功恢復患者視覺
美國美敦力公司開發的自動胰島素輸送系統Minimed 670G“先行一步”,成為首個得到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人工胰島”。
這種設備可對血糖進行實時監測,并通過插入皮膚的小導管自動向使用者注射胰島素,減輕了患者負擔的同時也實現了更精確的血糖控制。
3D打印與精準醫療
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是一種新興的快速制造技術,只要設計好產品圖紙,3D打印機就可以生產多樣化的產品而不需要理會復雜的生產工藝。3D打印已廣泛應用于醫療行業,如3D打印器官、骨骼、手術器械及藥品等。人類健康面臨的主要危害之一是組織缺損,3D打印為實現精準醫療,解決組織修復提供了重要方法和手段。
大數據智能醫療
健康醫療大數據是國家的重要基礎性戰略資源,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健康醫療大數據進行分析和利用,必將對現有健康醫療模式變革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大數據也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會,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得到快速發展,智能醫療也應運而生。”
Big Data·大數據
2012-2017年國內醫療器械行業規模
2017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其實現銷售收入3285.12億元,同比增長47.31%;行業總產值達到3175.56億元,同比增長52.37%。從近年醫療器械和醫藥工業總產值增速來看,醫療器械的發展速度逐年加快,這與國家提升醫療器械資金投入以及優惠政策密不可分。根據此趨勢推斷,未來中國醫療器械嵌入醫療行業規模將繼續上升趨勢。國內醫療器械市場各類產品份額
從近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產品結構來看,影像診斷設備(CT、磁共振、PET/CT、XR、超聲等)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近幾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斷上升趨勢;其次是各類耗材(明膠海綿、生物蛋白膠、止血海綿、紗布墊、脫脂紗布塊、醫用棉球、紗布繃帶、醫用夾板、手術衣等),占據20%左右的市場份額;骨科及植入性醫療器械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剩余的市場份額被牙科及其他類器械占據。
2015-2016年中國省市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同比增長量前十榜
2016年醫療器械行業總產值地區排名第一的是江蘇省,共588.05億元,在全國行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為23.22%;廣東省位居第二位,2016年實現行業總產值332.05億元,占比為13.11%;山東省位居第三,2016年實現行業總產值284.70億元,占比為11.24%。
2015年醫療器械行業全球銷售前十名企業
國內外醫療器械供應商及產品領域對比
聽TA說
@瑯邪(合肥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醫療機械質檢員)
單純的“質量把關人”稱號,并不能完全概括我們醫療器械質檢員。
一個合格質檢員工作應該是立體的,質量把關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從事質檢工作幾年來,我最深刻的體會。既要苦練內功,也要善借外力。具備專業技術技能是開展質檢工作的基礎,質檢過程中的為人處事之道也很重要。
“每個醫療器械質檢員都是一枚釘子”,這是對質檢員工作狀態的最好寫照。質檢工作拼的就一個“心細”,細到你能發現一枚螺母螺紋的變形。人們大都評價質檢員工作枯燥、無趣。但反過來想想,每次質檢時,心里反復出現只有合格的醫療器械才能為患者帶來健康時,便覺得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責任感,工作起來也更有動力。
@大熊(中南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醫療機械設計工程師)
國外大公司對醫療器械的專利壟斷,導致我國醫療器械的研發關鍵部件仍只能靠進口。
作為機械專業畢業生,已從事醫療器械設計兩年。醫療器械產品屬于高新技術,行業前景非常不錯。剛開始會有一些培訓(高分子材料和生物技術方面),學習機會很多。
聽師姐師兄談及過醫療器械的研發不太涉及機械專業的知識和傳統機械設計(汽車、工程機械、機械設備等),我曾也懷疑自己的選擇。
醫療器械設計與常見的機械設計不同之處在于,精度、安全和人性化的考量。這是一個極其煩瑣復雜的過程。不僅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周全,就連醫療器械中最簡單的一枚鏡片,其設計的細節往往也要經歷成百上千次的核算。每次在做研發器材工作的時候,我都想像自己是病人,如此才能感受自己研發的器材是不是真的適合病人使用。
從醫療器械技術人員轉型到醫療器械銷售,第一關便是必須越過“溝通的坎兒”。
醫療器械銷售不同于普通的銷售行業,醫療銷售行業必須是建立在專業知識積累之上,遠比普通銷售行業辛苦。你得懂醫療知識,還要掌握銷售技巧。從最初了解客戶采購意向,到跟單、簽約、驗收、回款。其中還涉及與醫院談判、代理商談判、招標流程表填寫、圍標、二次報價等專業的銷售流程。醫療器械企業大都歡迎自家工程師兼銷售,可以省下大量的培訓時間和拜訪客戶的差旅費。
我之前從事的是醫療器械技術相關工作,醫療器械專業知識比較扎實,也有一些潛在客戶。即便如此,在剛轉行的那一陣子我還是吃了不少苦頭。市場行情變幻莫測,讓我的技術員思維有些跟不上節奏,很多次都覺得自己快千不下去。每當要放棄時,我都告訴自己再堅持一陣,過了這個坎兒就好了!人生不就是翻完一個坎又有另外一個坎嗎?不斷挑戰自己,也是一種職業樂趣。
@醉鴨(上海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醫療器械銷售員)
我們和醫生“懸壺濟世,普救眾生”的使命一樣,醫生救治的是人,我們救治的是機器。
好習慣比好技術更重要。我做醫療設備維修有很多年,有經驗也有教訓。記得老維修工程師曾經對我說: “機匠機匠,拆拆裝裝;裝不上了,換個方向。”
“手術室,一塊砂布也不能差!”我們的工作也是如此。雖然沒有手術那么嚴格,但我們不能沒有這個意識,不能沒有這種嚴謹的態度。
一個螺絲,都有可能惹出大禍。前兩年某機場機械師檢修飛機時一不小心把一個螺釘掉到油箱里,怎么也取不出來。求助于波音公司未果,人家取出來要價幾十萬元人民幣。最后還是咱們醫生幫忙,用胃鏡把這個小東西取了出來。若未被及時發現,恐怕又是機毀人亡的慘禍。
在這個行業中做久了,大家也會總結出一些心得。醫療檢修有三到:心到、眼到、手到。此外,疲勞工作一定不可取,每一次工作都應高度集中注意力。
@老馬(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器械工程專業,醫療器械維修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