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 趙若萱 鄧春姊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物流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型、戰略型、先導型產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備條件,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大戰略部署,物流業協同發展是戰略部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先行一步的引領產業,對區域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大力發展物流業是必須的,更是必要的;而產業的發展必然離不開人才的需求與培養,本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進行分析,提出京津冀地區物流人才培養途徑,以及實施的前提條件,使高校與企業有機結合,讓物流專業的學生學有所用,讓企業招即可用,為京津冀物流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一、京津冀地區物流人才培養途徑
1.建立訂單式物流人才培養模式
這種模式下,首先需要企業與學校共同建立一個“購需”平臺,企業可根據自身人才需求計劃在平臺上進行“人才需求訂單”的下達,而學生在大一或大二期間需要學習基本課程、專業基礎課程,進行課程實訓、假期社會實踐等,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且需要具備基本的物流工作能力,大三便可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意愿到平臺上進行崗位選擇,不同的選擇會形成不同的課程安排,例如:學生甲選擇倉儲相關崗位,那么他在大三的主要課程將圍繞倉儲展開;學生乙選擇了報關相關崗位,那么他的課程會圍繞報關展開,以此類推。而學生在學習完相關課程后進行考核,考核通過便可進入當初選擇的“訂單”企業進行實習。
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打破了傳統的畢業找工作模式,讓學生提前兩年選擇自己喜歡的崗位,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企業,避免了以往學的知識用不上,不喜歡的課程也要學的弊端,真正做到學有所用,用其所長。
2.建立競賽式物流人才培養模式
這種競賽式培養模式指的是,企業提出人才需求,同時提出對需求的人才的具體要求,需要具備什么技能,再由企業與教師商定,將對技能的考核制定成競賽形式,企業可派人到學校對有意愿的學生進行技能培訓或者由企業對教師進行培訓,再由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這種模式與前一種的不同在于不會改變原有學校的課程體系,只是由學生自己利用其它時間進行學習,而競賽成績優異者可直接進入企業實習。
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通過競賽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這種競賽的形式相對于傳統的面試來說更能全面了解一個人,而通過競賽的方式節省了學生入職培訓環節,錄用后可直接上手工作,此外,競賽結果證明也可作為其他公司對于學生的一個參考,且可以多個企業合作對競賽進行承辦,分項培訓,達到共贏。
3.建立學徒式物流人才培養模式
這種模式需要企業與學校進行長期深入的合作,由企業與學校共同研究課程內容,這種模式下,將學生的大學四年分為四個階段,如下:①學生階段。大一學年為學生階段,學生在學校完成公共基礎課程和少量專業基礎課程。②學徒階段。大二學年進入學徒階段,由企業派導師進入學校與教師一樣對學生進行授課,實行雙師模式,導師授課課程結束后由導師帶領學徒到企業進行工作內容演示,學徒進行基本操作。③預備員工階段。大三學年進入預備員工階段,在學徒階段進行基本技能學習完畢后,這個階段主要是對工作的進一步熟悉,同時,在一個崗位熟悉后可以輪換崗位,以達到綜合發展的目的。④準員工階段。大四學年是從學生身份過渡到員工身份的一年,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可以完全可以勝任工作。
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企業與學校有了一個很完整的融合,企業可以完整的了解所聘員工從學生到員工的全部過程,同樣省去了對新聘員工的培訓過程,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技能積累經驗,企業可以解決人才缺少問題,達到學生、學校與企業三方共贏。
二、京津冀地區物流人才培養的前提條件
以上三種模式是對京津冀物流人才需求培養的初步想法,具體還應根據不同企業不同學校進行改進。而這三種模式的實施都應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對企業和學生都有一定的要求。
1.對企業的要求
由于三種模式相對來說都屬于長期合作,所以需要挑選規模完善、信譽良好、制度完善、知名度高的本地企業,這樣的企業能夠保證一定的合作穩定性,也是對學生的負責。
2.對學生的要求
2016年,李克強總理提出“工匠精神”,而由此也引出了“工匠型人才”概念,即具有工匠精神,利用現代化技術對產品和服務追求完美的創新型人才,在這提出這個概念是希望學生能夠以此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雖然工匠型人才大多形容制造業,但如今飛速發展的物流產業更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們,因此,在企業提供大好工作機會的時候,在校大學生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為未來的物流產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物流行業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物流專業人才在我國當前發展形勢中是非常渴求的,基于對物流設施設備的保護,以及人員自身安全出發,必須使用合格的物流專業人才。本文通過對物流人才需求現狀進行分析討論,結合京津冀三地需求特點,將物流行業的發展和物流人才的培養聯系起來,讓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總結出京津冀一體化環境下,物流人才在培養過程中的三種培養模式,即新型訂單式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競賽式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式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期望將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深入了解物流企業實際需求,也希望通過這些途徑,最終能培養出符合實際需求高質量物流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衛東,吳硯峰.面向東盟培養區域特色物流專業人才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68-70.
[2]原文濤.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踐與探索-以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18(4):57-58.
[3]南廣友.“雙創”視角下應用技術型高校物流人才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7(9):104-107.
[4]司原,李媛.營口自貿區物流工匠型人才培養問題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8(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