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娟
【摘 要】目的:探討腦梗死后患者腦電圖與繼發癲癇的相關性。方法:對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腦梗死患者做回顧性研究分析。選擇同期發生的75例腦梗死后繼發癲癇患者作為研究組,選取未發生繼發性癲癇患者75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的腦電圖異樣率來評價腦電圖對繼發性癲癇的診斷價值;分析研究組癇樣放電率來比較梗死病灶部位與繼發性癲癇的關系。結果:研究組中腦電波癇樣放電率和非特異性異常放電率(89.33%)明顯高于無繼發性癲癇發作患者(1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腦葉皮質區的癇樣波的檢出率明顯高于深部白質區。結論:對腦梗死患者進行腦電圖監測,能為有效預測腦梗死后癲癇發作幾率、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并制定治療措施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腦梗死;腦電圖;繼發性癲癇
【中圖分類號】R74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01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局部腦組織出現供血異常,從而使腦組織出現缺氧性病變及壞死。它是老年患者較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上多表現語言障礙及肢體障礙。腦梗死患者容易引起繼發性癲癇發作。主要癥狀為腦功能短暫失常的腦功能紊亂。反復的癲癇發作會進一步加重腦損傷,不利于預后。臨床上很多發作性疾病易與癲癇混淆。腦電圖是臨床診斷癲癇的重要輔助方法。本研究主要是通過回顧性分析腦梗死繼發癲癇患者的腦電圖,以期找出腦電圖與繼發性癲癇之間的相關性,為臨床預防和快速診斷癲癇及其發作部位提供依據,以便更好的防治腦梗死惡化及繼發性癲癇。現將詳情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腦梗死患者中選擇75例腦梗死后繼發癲癇患者作為研究組,選擇75例未發生繼發性癲癇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齡48~76歲,平均(57.13±2.22)歲,45例梗死部位在腦葉皮質區,20例在深部白質區;對照組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齡45~77歲,平均(56.8±3.21)歲,43例梗死部位在腦葉皮質區,21例在深部白質區。所有患者均經頭顱MRI或CT證實出現腦梗死病灶,既往無癲癇及精神病史。其中研究組中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伴有癲癇發作,對照組均無癲癇發作。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體格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并行頭部CT/MRI檢查。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比較平穩的狀態下進行腦電圖監測。如果發生異常,則需要開展視反應或對患者進行深呼吸練習指導,做過度換氣誘發實驗,時間為3分鐘。在安靜的環境下,患者取坐位或者臥位,用導電膏在頭上上固定電極,雙、單極導聯記錄監測情況。少數患者可適當延長監測時間。
1.3 觀察指標 分析研究組和對照組采用腦電圖監測后異常放電結果和癇樣放電與病灶部位的關系。
1.4 統計學分析 本試驗所記錄的數據都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研究,計數資料以(n/%)表示,檢驗標準以P<0.05為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中,67例存在腦電波的彌漫性慢活動或尖慢與棘慢復合波等異常,異常率為67(89.33%);45例腦梗死病灶在腦葉皮質區,有癇樣波27(60%),20例腦梗死病灶在深部白質區,有癇樣波7(35%);對照組中,腦電波異常率為10(13.33%)),43例腦梗死病灶在腦葉皮質區,有癇樣波2(4.65%),21例腦梗死病灶在深部白質區,有癇樣波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腦梗死后,局部腦組織由于血管閉塞出現缺血缺氧,病灶中心區的腦組織開始出現軟化、壞死,膠質細胞增生,導致腦功能障礙,大腦皮質神經元異常過度放電,從而發生繼發性癲癇。腦梗死后癲癇發生可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僅影響神經功能的恢復,還威脅患者的生命。因為癲癇具有突發性、間歇性和短暫性的特點,如果患者發作頻率較低就有可能漏診從而延誤患者的治療。這個時候就需要腦電圖(EEG)這種新型的生物電活動檢查技術進行監測。通過本研究可以發現,75例繼發性癲癇患者中,67例(89.33%)存在異常腦電波異常,癇樣放電率和非特異性異常放電率顯著高于無繼發性癲癇發作患者,說明腦電圖能作為預測腦梗死后繼發性癲癇的檢查手段。另外,通過本研究還發現,研究組中,腦葉皮質區梗死患者45例,癇樣放電率為(60%),比深部白質區的癇樣放電頻率(35%)明顯增高,說明腦葉梗死患者更易發生繼發性癲癇,根據腦電圖監測結果和臨床發作部位能明確梗死病灶和繼發性癲癇的關系。
我院每年有大約80例腦梗死患者會引發繼發性癲癇。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用腦電圖監測,可以預測患者發生繼發性癲癇的可能并判斷發生部位,這樣對臨床制定預防和治療方案提供了幫助,值得普及推廣。
參考文獻
葉彬.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腦梗死及其相關疾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廣西醫學,2018,(11):1246-1248.
荀皓.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磁共振波譜學與臨床評分的相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13):6-8.
華剛,譚紅平,張立民,等.枕葉癲癇的臨床特點及手術治療策略[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8,(3):165-169.
楊華俊,王越,孔朝紅,等.連續腦電圖監測在神經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8,(3):180-184.
練曉文,侯春艷,游恒星,等.難治性癲癇患者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異常與預后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18,(9):1420-1423.
蔣萍,鄭麗華,劉沁,等.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癲癇患者的臨床及腦電圖特征分析[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8,(3):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