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目的:分析腦梗塞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經過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腦梗塞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120例,根據平行法原則與雙盲法方式將所有120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患者有60例,給予對照組康復訓練治療,觀察組基于對照組的康復訓練治療上再采取針灸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的行為功能與認知功能。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行為功能評分與認知功能評分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比于對照組組,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與認知功能評分明顯較高,行為功能評分明顯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腦梗塞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采用針灸配合康復訓練療法不僅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還能極大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行為能力,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腦梗塞;認知功能障礙;針灸;康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1
臨床上,腦部疾病中較為常見的當屬腦梗塞,并且該病具有一定的突發性,發病的年齡也沒有任何限制,但是以中老年群體為主要發病群體。患者患病后主要表現為嘔吐、惡心、頭痛、頭暈、暈眩等臨床癥狀,大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語言功能、認知功能及肢體功能障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威脅。當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之后,需要對其進行認知功能康復訓練,但是單純依靠該康復訓練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需要結合針灸治療方能改善患者的患者臨床癥狀[1]。本院選取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腦梗塞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120例,探討康復訓練與針灸配合治療在各類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具體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腦梗塞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120例,根據平行法原則與雙盲法方式將所有120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患者有60例,給予對照組康復訓練治療,觀察組基于對照組的康復訓練治療上再采取針灸治療。觀察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有36例與24例,年齡最小患者與年齡最大患者分別為40歲與80歲,平均年齡為(60.25±6.34)歲。對照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有37例與23例,年齡最小患者與年齡最大患者分別為39歲與79歲,平均年齡為(60.26±6.3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結果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康復訓練治療。具體為常規運動訓練以及認知障礙康復訓練,觀察組患者在康復訓練的同時,還需要接受針灸治療,針灸的穴位主要有水溝穴、四神聰穴以及百會穴和雙側內關穴,頭部針灸的時候選用毫針,型號為28號,尺寸為1.5寸,針灸方法選擇平刺;身體針灸的時候也選用毫針,型號為30號,尺寸為1.5-2寸,針灸方式選擇直刺,在針灸治療的時候,得氣以后需要留針,留針的時間為0.5h,同時需要捻轉毫針,每次捻轉的時間為1分鐘,捻轉的頻率為200次/min,兩次捻轉的時間間隔為10min,以此方式,每天對患者行一次針灸治療,以5天為一療程,連續12個療程,療程結束后間隔2d方可開始下一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以及行為量表(Blessed-Roth)評分。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效果包括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這三個等級,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將此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有關數據經專業人員錄進SPSS22.0軟件內完成整理與分析。一般情況下,由n表示患者例數,由()代表的計量數據資料,用T檢驗對比計量數據資料,用方差對比計數數據資料。無論計量資料還是計數資料,凡P值<0.05皆表示兩組數據差異明顯,并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MMSE(認知功能)評分與Blessed-Roth(行為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行為功能評分與認知功能評分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12療程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行為功能評分與認知功能評分均有明顯改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比于對照組組,觀察組的認知功能評分明顯較高,行為功能評分明顯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8.33%與85.00%。治療后相比于對照組組,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較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梗塞在臨床腦血管疾病中較為常見。一旦患者患上腦梗塞后,認知功能極易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繼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肢體功能、神經功能的恢復效果,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極大的威脅,同時還對患者的臨床預后效果與康復質量非常不利。在臨床治療腦梗塞后認知功能障礙中,如果單純依靠康復訓練,則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需要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之上,對患者進行針對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行為功能評分與認知功能評分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12療程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行為功能評分與認知功能評分均有明顯改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比于對照組組,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8.33%與85.00%,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與認知功能評分明顯較高,行為功能評分明顯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腦梗塞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采用針灸配合康復訓練療法不僅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還能極大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行為能力,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朱才豐,蔡圣朝,徐斌,等.通督調神針灸療法治療遺忘型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觀察[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4(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