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榮
【摘 要】目的:對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腦梗死患者抑郁情緒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方法:經過對本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腦梗死住院患者臨床資料展開回顧分析,隨機分為2組各40例,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添加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抑郁評分。結果:護理前,兩組抑郁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添加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抑郁情緒,值得在臨床應用中加以推廣。
【關鍵詞】早期心理護理干預;腦梗死;抑郁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2
腦梗死屬于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與致殘率,對患者的軀體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患者心理負擔加重、易于出現抑郁情緒[1]。為了研究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腦梗死患者抑郁情緒中的應用效果,我院對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腦梗死住院患者采取了兩種不同的護理方法。其中,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添加早期心理護理干預的40例患者抑郁情緒出現明顯的改善。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對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腦梗死住院患者進行了研究,以隨機抽簽的方式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齡范圍為50~79歲,平均年齡為(62.9±5.1)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齡范圍是51~78歲,平均年齡為(63.1±5.2)歲。將兩組一般臨床資料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其內容包括:動態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急救措施,依據病情變化提高相應的處理方法,保持患者病房環境的干凈整潔、合理調整溫濕度并定期進行通風消毒,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添加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其具體內容為:(1)入院早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①護理人員要與患者進行友好的溝通交流,使用親切的用語多對患者表示關心以增加相互之間的信任度,引導患者積極地表達自己的心理情緒以及產生這些心理情緒的原因并認真傾聽患者的感受,從而準確地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緒并針對其不良情緒采取相應的緩解方法以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②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講述腦梗死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從而使其對病情的治療有一個準確的認識,若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以確保患者的安全,從而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2)早期精神支持:①對于并發失語、偏癱等后遺癥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采取正面引導、心理暗示等方法使患者消除對自身病情的恐懼,讓其明白只要以積極的態度接受治療病情就會有所好轉;②護理人員也可以為其播放一些比較好聽的輕音樂或提供一些患者喜歡的圖書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以使其盡早擺脫抑郁等不良情緒;③護理人員可以向患者講述已經康復的成功病例,并告知患者康復患者之所以恢復健康的原因以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從而使其感受到護理人員所提供的精神支持。④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采取相應的語言功能與軀體功能鍛煉,以促進患者語言與軀體功能的恢復,從而使患者真正地身有所感,深信自己病情會隨著治療的進行而不斷改善。(3)社會支持:①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家屬為患者多提供情感支持與心理呵護,讓患者感受到家人對自己的關心,可以讓家屬在患者的生活范圍內放置一些患者喜歡的東西或講講生活中的故事以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從而提升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以使其積極地面對病情的治療。②可以對不同程度的腦梗死患者組織交流會,有助于促進患者之間的互相交流,讓其互相討論并學習改善病情的有效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以交流的方式增進患者之間的關系,從而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評分進行比較。
1.4 判定標準 根據標準的抑郁評分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的抑郁程度,包括心理障礙、精神運動障礙、軀體障礙以及精神情感等4個維度共20項,以50分作為抑郁程度的臨界值,其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抑郁程度越嚴重。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來對數據做以比較,運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如果數據差異表示為P<0.05,說明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腦梗死患者護理前后的對比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抑郁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腦梗死是一種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其發病原因為患者腦部出現供血障礙從而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臨床表現為語言、肢體等功能障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從而使得患者容易出現比較激烈的抑郁情緒。這種抑郁情緒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預后造成嚴重的影響[2]。因此,有必要為腦梗死患者選擇一種更好的護理模式。
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以往常常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僅僅圍繞患者的病情與體質而展開,對患者與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信任感的關注程度不足,從而不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情緒變化,因此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葉邁蘊等人[3]的研究結果顯示,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添加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抑郁情緒。早期心理護理指針對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不良情緒為其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從而有效地改善患者出現的各種不良情緒,從而維持患者病情的穩定[4]。其中,入院早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以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開始,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有利于使患者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從而可以使護理人員正確把握患者的情緒變化并予以相應的緩解措施;早期精神支持可以使患者減弱對自身病情的恐懼,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社會支持可以使患者感受到親屬對其的關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并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抑郁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與僅僅采用常規護理相比,在其基礎上添加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因此有必要將早期心理護理干預推廣應用于腦梗死患者的護理當中。
參考文獻
黃小惠,王蘭芬,胡姑長,等.早期心理干預在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7,7(3):110-112.
郭慧玲.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5,14(16):247-248.
葉邁蘊,鄭淑智,張孝琴.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9-10.
張龑敏.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22(18):2774-2775.
林永珍.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在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心理醫生,2016,22(2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