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偉光 李莉 馬向超 崔晨宇
【摘 要】目的:探討靜吸復合全麻加改良喉罩應用于纖維支氣管鏡診療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60例纖支鏡診治的患者隨機平均分為Ⅰ組(局麻組)、Ⅱ組(靜脈全麻組)和Ⅲ組(靜吸全麻加改良喉罩組).Ⅰ組在表面麻醉后,進行纖支鏡檢查和治療;Ⅱ組患者保留自主呼吸,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誘導后進行纖支鏡的診治,鼻導管吸氧,Ⅲ組采用改良喉罩,給予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阿曲庫銨麻醉誘導后插入改良喉罩,靜脈輸入丙泊酚、瑞芬太尼復合吸入七氟烷進行麻醉維持,通過從喉罩的直管處進入的纖支鏡進行患者的檢查和治療,通過改良喉罩的側管處連接麻醉機,進行患者的呼吸控制。三組患者的HR、MAP以及SpO2在纖支鏡檢查前(T0)、鏡檢后1分鐘(T1)和纖支鏡檢完成后(T2)均要詳細記錄,同時對患者檢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以及鏡檢治療時間進行記錄,對患者和鏡檢醫生的滿意程度進行調查。結果:①三組患者SpO2、MAP和HR比較:Ⅱ組、Ⅲ組與Ⅰ組數據進行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Ⅱ組和Ⅲ組數據進行對比,具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②三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由于患者的嗆咳、屏氣和體動造成的SpO2進一步降低至SpO2≤90%甚至SpO2≤85%Ⅲ組與Ⅰ、Ⅱ組對比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檢查治療時間:對比Ⅰ組、Ⅱ組和Ⅲ組檢查治療的總計時長,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④醫患滿意度調查:與Ⅰ組患者比較,Ⅱ組和Ⅲ組所有患者意識在檢查過程中均不存在,具有較高的滿意度(P<0.05)。結論:靜吸全麻加改良喉罩方法可以減少患者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和治療中缺氧的發生,血流動力學平穩,呼吸容易調節,減輕嗆咳和體動反應;患者和鏡檢醫生滿意度高。
【關鍵詞】改良喉罩;支氣管鏡檢查;靜吸復合全麻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來醫院就診的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和治療的患者共60例。ASAⅠ~Ⅲ級,患肺部或氣管疾病需做纖支鏡檢查和治療的患者,體重40~90kg,20~70歲。患者標準:①無嚴重心腦系統疾病(如腦腫瘤、腦出血、顱內高壓、心肌梗死6個月內);②排除日常和緊急麻醉過程中不需禁食的病人;③無牙關緊閉、張口限制、喉周膿腫、創傷、活動性大咯血或有腫物的患者;④無咽喉部大手術史者;⑤無肺功能嚴重損害⑥無凝血機制異常⑦無全身衰竭⑨心功能Ⅰ~Ⅲ級。
1.2 分組 按照隨機數字抽樣法,將患者分為三組:局麻組(Ⅰ組)、靜脈全麻組(Ⅱ組)、靜吸復合全麻+改良喉罩組(Ⅲ組)。每組各20例。
麻醉方法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建立有效通暢的靜脈通路,連接監護儀,監測基礎生命體征。局麻組麻醉:鼻導管吸氧,常規喉部表面用2%利多卡因麻醉后進行纖支鏡檢查。血氧飽和度下降時利用面罩加壓供氧。靜脈全麻組:患者麻醉誘導利用丙泊酚1.0~1.5mg/kg、芬太尼1.0μg/kg,纖支鏡檢查和治療在睫毛反射不存在后進行,維持患者自主呼吸,通過鼻導管吸氧,血氧飽和度下降時面罩加壓供氧。靜吸全麻加改良喉罩組:長托寧1.0mg、舒芬太尼0.2μg/kg,阿曲庫銨0.15mg/kg,依托咪酯20mg,依次進行靜脈注射,右美托咪定通過靜脈泵給藥,根據患者體重選擇大小適合的改良喉罩進行置入(體重30~50kg用3號,51~70 kg用4號,>70kg用5號),患者呼吸的控制通過在自制的連接管的一端連接到呼吸機的螺紋管上。設定呼吸機呼吸比為1:2,呼吸頻率(12~20)次/min,潮氣量為(8~10)ml/kg,利用靜脈泵注瑞芬太尼0.1mg/(kg·h),丙泊酚4~8mg/(kg·h)來進行麻醉維持,纖支鏡的檢查與治療在患者麻醉狀態穩定5min后進行,完全潤滑纖支鏡以后從自制連接管的橡皮孔內插入,穿過改良喉罩以后就能夠觀察到聲門、由此伸到氣管、支氣管進行治療和檢查。
1.3 觀察指標
于纖支鏡檢查或治療前(T0)、纖支鏡檢查或治療后1分鐘(T1)和纖支鏡檢查或治療結束(T2)這三個時間點分別檢測三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SpO2)、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因患者氣道被纖支鏡占用后或因患者嗆咳、屏氣、喉痙攣和體動造成的SpO2進一步降低,分別對SpO2≤90%和SpO2≤85%的患者數量進行記錄;對纖支鏡檢查治療的時間進行記錄;對患者和鏡檢醫生對麻醉的滿意情況進行調查,分別記錄滿意和不滿意的患者和鏡檢醫生的數量。
1.4 統計分析 統計學分析軟件采用SPSS19.0進行研究數據,利用卡方檢驗進行計數資料間對比,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SD)表示,組間對比利用t檢驗,確切概率法進行不良反應和鏡檢條件的對比,血流動力學通過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均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三組患者的ASA分級、體重、年齡、性別、檢查總計時間等進行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不良反應是指在鏡檢過程中,在氣道被纖支鏡占用后患者的潮氣量出現下降的情況,和部分患者產生嗆咳、屏氣和體動造成SpO2再次降低的情況。
Ⅲ組患者的檢查過程較為順利,與Ⅰ、Ⅱ組患者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Ⅲ組患者具有較高的滿意度,與Ⅰ、Ⅱ組患者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
討論
在對一些呼吸系統的疾病進行確診時纖維支氣管鏡是最常選用的檢查手段[3],由于肺部疾病的復雜化,纖支鏡的使用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檢查病灶,還可以對病灶進行各種治療[4],這些治療往往所需時間較長。肺病患者呼吸儲備差,術前并發癥多,缺氧與二氧化碳潴留嚴重威脅患者麻醉安全。
無痛纖支鏡檢查常用靜脈麻醉藥有鎮靜類藥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和咪達唑侖[5],靜脈全麻組雖然能有效抑制咽喉反射,且下頜松弛,聲帶外帶固定,嗆咳發生率低,鎮靜效果好,但卻不能避免上呼吸道梗阻的發生,在托下頜改善呼吸道梗阻時,不可避免的影響到鏡檢醫師的操作。而改良喉罩組中的患者均采用了全麻,可以根據術中刺激強度調整麻醉藥的用量,使患者的血壓、心律不會產生明顯的波動。并且喉罩通氣具有操作容易,置入簡單,對循環呼吸影響不大,對呼吸道損傷小[6],適合于老年、高血壓、合并多種系統性疾病的患者,更加適用于無痛纖支鏡檢查和治療的氣道管理。
綜合分析,臨床應用靜吸復合全麻加改良喉罩在纖支鏡檢查和治療中可以較好的控制呼吸,使纖支鏡診療和控制呼吸相互不受影響,減輕嗆咳和體動反應,降低呼吸道梗阻的發生,有效的降低缺氧的發生,血流動力學穩定;患者和鏡檢人員滿意程度高。
參考文獻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主編.現代麻醉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81-487.
楊娟,姜覺如,茅敏華。異丙酚符合芬太尼麻醉在無痛支氣管鏡檢查中的鎮靜與安全性評價[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