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光
摘 要:針對留守兒童問題,目前很多學者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干預方法,然而政策層面的干預居多,行動層面的干預較少,對不同地區、不同條件的學校,實踐指導有限。因此,文章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探討了如何能幫助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健康成長。希望文章的研究成果能夠為以后學校在留守兒童教育方面提供可操作的經驗。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校園文化;網絡媒體
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那樓中學(以下簡稱我校)留守兒童現狀
我校是一所規模較大的農村寄宿制學校,2017年秋季學期共有學生1968人,其中寄宿生有1876人。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所轄的20個村委和2個社區。我校目前有留守兒童120名,超過了2個班的總人數,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學習能力較差,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明顯感覺到留守兒童的問題較多,需要教師與社會、家庭在生活上給予更多的關愛和服務,在學習上給予更多的輔導和培養。尤其是對于農村寄宿制學校而言,由于留守兒童生活與學習幾乎都在學校里,所以不論是教育教學方面,還是日常管理服務方面,都面臨著新的挑戰與要求,如何對現有的關愛方式改進、優化,探索健全完善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與服務體系的構建,借此助力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已經成為迫在眉睫之事。
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具體舉措
1.充分發揮家庭主體責任作用
當父母決定要外出務工以增加家庭經濟收入之前,父母有必要提前對自己的孩子進行生活知識、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傳授與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能力,讓他們懂得更多的生活常識以及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因為祖輩年齡較大,有時候會存在照顧不到的時候,此時就需要依靠孩子自己。而父母在外出務工后就算平時工作再忙碌、再辛苦,也一定要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關心他們的生理、心理發展情況,并糾正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不能因為忙碌而忽略孩子,要盡可能避免單純地使用物質來彌補孩子親情的缺失,父母應多給予精神上的鼓勵與獎勵。當孩子放假時,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既可以培養感情又能讓孩子增長見識,同時也可以觀察孩子是否出現了缺點、陋習等,從而加以干預,幫助孩子改正缺點與陋習。
2.充分發揮學校教育陣地作用
學校作為教育管理學生的主要陣地,應當將自身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一方面,教師要深入留守兒童之中,與他們交流談心,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渴望,多利用當地資源優勢,通過遠足拉練、登山、社會實踐等活動,磨煉他們的意志、錘煉他們的品質,提高他們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比如多開展文體興趣小組、讀書分享大賽、詩文朗讀大賽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留守兒童可以在校園文化氛圍里尋找到他們心靈的依靠,有效彌補留守兒童缺失的愛,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學校這個大集體的溫暖。
3.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關愛中來
要想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家長以及學校,還應當讓整個社會也參與進來,通過人人伸出援助之手,貢獻一份力量,從而在整個社會中,營造出良好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注與關愛環境的氛圍。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各類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的宣傳作用,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宣傳力度,正面引導全社會將目光放到農村留守兒童身上,從而讓整個社會共同參與到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行列中來。另一方面,將各群團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和引導各群團組織參與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中來。比如,協助開展家庭隨訪,做好救助保護工作,做好相關信息情況調查評估工作,做好心理疏導、精神關愛工作,配合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家庭暴力預防教育,積極開展各項社會關愛服務,協助農村學校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
總而言之,作為特殊背景下產生的弱勢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理所應當獲得來自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方更多的關注與關愛,只有通過多方的合力,才可以為農村留守兒童真正筑起一片溫暖的天空,使他們得以在這片溫暖的天空下健康成長,最終成長成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石蘭月.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成效、問題與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91-95.
[2]李笑恬.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優化[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14(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