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增
摘 要:在生活化教學這一理念上,部分教師還不能充分理解和深刻認識,這一理念的真正內涵在部分教師心中還不夠深入,不利于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世界的聯系,也不利于學生真正掌握學習內容。應用生活化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是高中教學課程改革的主要要求,文章主要論述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和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改內容也進行了屢次更新和修訂,傳統教學模式和新型教學模式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沒有完全融合,導致很多教師的授課思路出現混亂,使新課改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生活化教學正是解決這一尷尬局面的有效手段,將生活化教學理念合理地與高中教學相結合,在關心學生生活狀態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創新,有效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養成,是在多方面都能起到良好作用的方法[1]。
二、生活化教學理念概述
當今教育界已經越來越重視生活化教學理念,《現代漢語詞典》對“生活”一詞是這樣解釋的:生活指人類或生物為了生產和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教育界的生活化教育理念就是將人在現實世界中行動、休閑、社交等行為與高中教學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開發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將實際課堂與生活情境、生活方式等結合在一起,在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基本特征基礎上去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彰顯學生的創造性,讓課本與學生生活融合,使學生的學習和生命更加豐富多彩,學生的價值可由此得到更明顯的體現。
三、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內涵
生活化教學是將高中教學活動結合到學生的生活實踐當中,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同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教師將高中課堂內容更好地融入學生的生活中,使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可以將更加有活力、吸引力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將生活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轉化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所需要的知識,使高中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吸收理解新知識效率得到提升。
四、促進當前生活化教學理念應用的具體措施
1.教學目標生活化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說過:“教育活動就是要教會學生過美好的生活。”培養生活品質、完善生活狀態、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使學生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是教學目標生活化所重點強調的內容。教師需要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未來生活和現實生活所需的素質,堅持教學要回歸生活的理念,讓教學起源于生活、發展于生活、面向未來生活而又回歸現實生活。將科學、正面、積極的生活經驗和需求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健康快樂地迎接美好未來。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與技能、方法、情感三者進行融合,不能只是單單把知識傳授給學生[2]。
2.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生活化就是教師要使用教材去教學生,而不是教學生去理解教材。注重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將靜態的課本知識與生動實際的生活經驗相結合,由此才能使枯燥呆板的課本知識變得鮮活。現在大部分教師的認知誤區就是認為教材已經是對生活知識的具體體現,只要將課本講解給學生就可以了,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導致知識的傳授缺少了創新精神和主動性。教材不應當滿足于展示靜態知識,必須與實際生活進行因地制宜的整合。如同英語學習中的語言情境,農村和城市學生的理解就不太一樣,城市學生逛公園、超市購物等在農村很難實現,因此教學內容生活化需要教師將知識與生活整合的同時考慮到不同地區的差異。
3.教學評價生活化
教學評價主要包括了學生成績、教師工作質量等內容,教師對學生成績的評價導致了現在更加注重分數從而忽視了學生生活,缺少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教師應將評價重點從成績轉移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動機等方面上來,評價應面向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需求[3]。評價內容要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學生的學習和現實生活中對他們進行評價,對他們的未來生活和發展方向進行指導。教師通過利用學校、社會等資源,開展研究性的實踐活動,通過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來評價,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去體驗生活,以此考察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在生活中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
五、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意義
1.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最首要的目標就是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高中生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十分繁雜,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去理解并記住所學內容。這種方式沒能將學習和生活進行結合,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去記憶如此龐大并復雜的內容,會導致學生有非常大的壓力,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理念的介入,讓學生的壓力大幅度降低,并能讓學生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化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的由教師傳授知識,布置課后習題、定期考試等模式,通過課程與相關生活知識的融合,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生活體驗中完成學習。
例如,學習中國近代史中的《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章節,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相關影視資料,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進行圓明園實地考察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與生活相結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提升了其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體驗靜態知識無法展示的沖擊力。
3.吸引學生主動學習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還可以吸引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由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本來枯燥的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加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了主動探尋,更加有利于學生自主人格的養成[4]。
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創新的時代,創新是我國公民應具備的重要素質。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可以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例如,中國近代史甲午中日戰爭中《馬關條約》的簽訂,到底是李鴻章賣國求榮還是清政府軟弱無能所導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進而讓學生互相討論或是進行不同觀點的辯論,在牢固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考的能力。
六、結語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在減輕學生壓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去接受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教師應當充分理解并將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傳統教學模式中,為教學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黃 陳.生活化教學,歷史問題改善——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2]李曉煥.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8):138.
[3]吳松濤.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6(20):181.
[4]樊 磊.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