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凌茹
“讓‘秘密’走開,讓安全回來,我們可以做什么?”一項家校聯動的探索性實踐活動已經在中山市竹苑小學啟動,那就是培育種子家長,助力校園開展性教育。
有專家指出,人類在一生中有兩個特別重要的教育時期,一個是從出生后至四歲的嬰幼兒時期,一個是十歲至十五歲的青少年時期。尤其是后者,青少年性器官逐漸發育成熟,出現第二性征,生理和心理發生急劇的變化。其變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們難以預測的,有些學者把這個時期稱為“暴風驟雨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有許多問題希望得到解答、指導和幫助,他們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們迫切地尋找答案。
但在校園里,只是老師、社工跟孩子談性,這遠遠不夠。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啟蒙老師,因此性教育的工作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參與。
有鑒于此,竹苑小學通過前期的宣傳招募,組織了一批有想法、有力量、支持性教育工作的家長義工參與到性教育種子家長的培訓中。
在培訓活動中,社工通過新聞案例分享、討論,以及PPT講解,啟發家長對性教育工作開展的意義。
培訓現場家長們各抒己見,紛紛說出自己的心聲。

種子家長在參加相關培訓

種子家長在校園開展性教育

校園性教育活動現場
家長A表示:“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受到性侵害的情況相對比較多,一方面來自于家長的疏忽管教,另一方面來自于現在社會環境的復雜。我們很難想象社會上有些人是心理變態,隨意做出侵害的行為。”
家長B接著說:“對,我們無法改變現在的社會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我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不斷地對自己的兒子說,除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舅舅舅媽還有我們認為可以信任的大人外,都不能單獨地跟其他人外出。”
家長C用肯定的口吻說:“我們只有反復說,重復強調,才能讓孩子牢記,讓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有條件反射,立馬走開,保護自己。”
一個半小時的分享交流,家長們意猶未盡,熱情高漲地說:“我們希望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接受培訓的首批家長不久后便來到竹苑小學,開始用行動實踐性教育的服務工作,助力校園性教育宣傳活動。這次,種子家長們采用了孩子們喜歡的、內容豐富多彩的攤位活動形式展開宣教工作。
在身體保護展板區,家長A為孩子講述:“泳衣泳褲遮住的地方是需要保護的,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的,知道不?”
在男孩女孩展架區,家長B讓孩子貼衣服的時候會問:“知道自己所貼衣服的部位是什么嗎?”
現場的宣教活動中,家長們感受到,參與活動的多為低年級的學生,他們非常活躍地參與到活動中,并且能用言語和行為表示自己認識隱私部位,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懂得這些知識,但是在面對家長的提問時會表現得害羞。
活動結束后,種子家長們進行了此次活動的總結和分享,通過實踐他們深深感知校園開展性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校方也表示,性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家校社合作才能更有效地為學生建立安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