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蓉 鹿 彬[洛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00]
當前初中英語教學在英語教科書的版本選擇上,以新版義務教育英語教科書為主。新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科書研究所、英語課程教科書研究開發中心和(美國)圣智學習集團合作,以2011年出版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核心理念,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英語實驗教學用書》(2002年出版)中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并于2012年秋至2015夏實現第一期更替完畢。該套教科書共分五冊,由七年級上下冊、八年級上下冊和九年級全冊組成。每冊都由學生和教師用書、練習冊評價手冊、教學掛圖、聽力磁帶構成。②本文選取的分析對象為學生用書,關注學生用書對于初中生在中國文化元素方面獲取的信息及其形式,探索中學英語教科書改革問題。
不同時代的教科書,往往承載著不同的時代使命。當前的新時代發展,呼喚新型教科書改革來培育國家和社會急需的新型人才。每一個階段的英語教科書完成了當前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教育使命,就會進入一個重新審視和修訂的新時期。剛剛出臺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強調文化意識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強調文化意識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增強國家認同和國家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學會做人做事,成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④因此,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應該關注對學生們開展實施多元文化的教育模式,并在實施這種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時,不僅需要向學生傳輸語言本身的知識,還要結合語言背后蘊含的文化背景信息,才能更好地提高外語學習的成效。⑤根據新大綱的要求,對于當前初中英語教科書的跨文化意識培養以及本土文化培養的重要性就需要重視起來。
教科書中的中國元素符號,是傳達給學生們知識認知建構的最直接的符號形式,中國元素符號的出現頻率以及形式,可以影響到中學生跨文化建構的比例以及文化自信心的建構效果。因此,中國文化在我國英語教育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中國文化內容的選擇與表達有助于讓學生了解英語學習的本質與目的,培養愛國主義及民族認同感,讓中國真正走出世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⑥中學階段的英語教育是最為基礎的教育,也是最為重要的教育,中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對很多事物感興趣。⑦因此,這段時期應該加強本國的文化元素滲透使中學生對中國文化有較強的情感認知,為以后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同時,加強英語教科書的中國元素認知程度,對于解決當前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問題也尤其重要。早在2000年,南京大學的從叢教授就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的文章,首次提出了“中國文化失語癥”這一概念,激發了許多英語教育者對“中國文化失語癥”現象開展了系列相關研究。⑧近期關于英語教學改革的呼聲比較高,問題主要集中在當前的英語教學能否輔助學生們實現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層面,也就是說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卻無法用英語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事實上,造成中國文化失語現象,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中國初中各級各類的英語教學中,無論在英語教科書還是在英語教學課堂中,大部分都強調英語國家實際情況以及英美文學的教學內容,對中國文化卻缺少重視⑨,對于英語表達的中國元素的關注更少,基本上就是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只言片語,沒有章法,沒有體系,沒有深刻思考引領等。
關于中國元素的相關研究,主要可以從文本的類型、內容分析等方面展開。中國元素的文本類型,以電影、廣告、動畫、藝術傳播、產品設計、服裝品牌、小說、雜志為主,相關檢索內容較多,這個領域的研究涉獵范圍廣闊,成果較為豐富。
關于凸顯中國元素重要價值的相關研究有:劉雙認為中國電影藝術中中國元素特有的符號性及其精神文化內涵,才構成了中國電影的獨特個性和風貌⑩;邵龍寶在《中國元素:實現中國夢的文化基因》提出了實現中國夢要進一步注入中國元素,要將“仁愛”經反思和批判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明燈在《“華流”來襲?走出國門的中國元素》中分析了中國元素走出去的原因,也說明了中國元素走出去的必然趨勢。?
在中國元素的應用研究方面的相關研究有:崔曉在《中國元素在體育舞蹈作品中的運用》中,提出了將中國元素應用到體育舞蹈作品中,可以豐富體育舞蹈的文化內容和藝術形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繼承與弘揚,以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胡國華在《中國元素在廣告中的應用研究》中論述了廣告中應用中國元素存在的不足及廣告中中國元素應用發展的趨勢?;朱瑩在《中國元素在西方電影中的呈現與分析》中,闡述了同一中國元素在中西方電影的不同呈現及其原因與啟示?;林琳在《從跨文化傳播視角解析好萊塢電影中國元素的演變——以21世紀好萊塢電影運用的中國元素為例》中,通過分析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元素”都發生了怎么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提出了中國電影應該立足于本土產業,才能推動國產電影走出國門。?
教科書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培養質量有著重大影響。?從檢索內容的梳理中可以發現,關于中國元素的研究越來越多,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這也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在中國知網上直接檢索中國元素和教科書、圖畫書有關的研究分析,相關研究還不夠豐富,涉及中國元素的教科書相關研究較少。內容對象以大學教科書為主,高中教科書較少,初中和小學教科書更少;研究內容主要有解讀蘊含在教科書的中國元素內容,中國元素在教科書中的分布所涉及的主題和所占比例以及中國元素在教科書中的呈現形式等等。
通過檢索梳理,英語文化仍在教科書中占據大量的比例,英語教科書中應該容納一定數量的弘揚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篇章?;在對教科書中中國元素的解讀方面,崔怡清從關注修身、關注自我發展、關注人與社會等方面對中國元素進行解讀?;在引進中國元素進入教科書中,應關注其與學科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中國元素的特點,發揮傳統文化對課程教學的作用。?在分析方法上,主要以內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為主,其次是利用自建的語料庫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綜合文獻梳理可知,較多領域已經開始專注中國元素在自身領域的應用與發展。但還是以傳播媒體中中國元素為對象的研究較多,文本研究也以小說和散文為主,教科書相關研究較少。僅有的幾篇研究教科書的中國元素也以大學教科書為主,幾乎沒有涉及中學教科書。所以本文以中學英語教科書為研究對象,對該教科書中的中國元素相關內容進行解讀和探析,為中學教科書改革做參考依據。
關于中國元素,從教科書的研究背景來看,所謂中國元素,就是在教科書中呈現的被中華文化圈及世界文化圈認同的,能展現中國文明的一種積極正面的符號與精神形象。教科書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傳播知識的重要媒介。因此,教科書中的中國元素對提高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能夠加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把握,并利用教科書推廣中國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科書為研究對象,通過分類、分析和統計,發現在內容安排上,該套教科書為學生提供了詳實的英語國家文化習俗的學習內容,西方語境的呈現也較為明顯,但是在當代中國形象的國際化塑造上,缺少系統的、豐富的中國元素相關內容。
本文對該套教科書中的中國元素進行分類。第一類以圖片/英語描寫和圖片/單詞和圖片/單詞/文字描述進行分類,分析中國元素在該套教科書中的展示形式;第二類以顯性/半顯性/半隱性/隱性進行分類,分析中國元素在本套教科書的呈現是否明顯。

年級 內容 展示形式 呈現欄目 頁碼中國地圖/CCTV標志圖片 預備篇 S5,S7,S10圖片 A部分 1,9,49七年級上中國地圖/中國老照片/長城、唐詩宋詞元曲乒乓球 單詞、圖片 A部分 25乒乓球 英語描寫、圖片 B部分 29中國節假日日期中國家庭親屬成員之間的稱謂單詞文字解釋B部分課后注釋48 56乒乓球/熊貓 英語描寫、圖片 A部分 5,27七年級下中國偏遠地區學生上學交通不便/賽龍舟、吃粽子/哈爾濱冬天 /中國的生日美食英語描寫、圖片 B部分 17,35,42,59 25,37,55,56南京/中國象棋 單詞 B部分 42,48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熊貓/北京、上海旗袍/菜單單詞、圖片圖片A部分A部分單詞 A部分 56餃子 單詞、圖片 B部分 58下象棋/北京 單詞 課后注釋 73 78

表格一(以圖片/英語描寫和圖片/單詞和圖片/單詞進行分類)

表格二(以顯性/半顯性/半隱性/隱性進行分類)
從表格一可以得知,該套教科書主要從地理文化、傳統文化、名勝古跡、飲食文化等方面來呈現較為分散的中國元素。就其呈現方式來看,通過英語描寫、圖片/單詞、圖片/圖片/單詞/文字注釋這幾種方式來呈現中國元素,呈現方式相對單一且不具有系統性;就其呈現內容來看,內容相對廣泛,涉獵范圍比較廣,但是分布不均勻,比較零散,也沒有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表格二可以得出,七年級上冊的隱形中國元素內容相對于其他各冊來說較多,這是由于考慮到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銜接過程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而本套教材的顯性中國元素內容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越來越多,這說明了本套教材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適應性問題,體現了教科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通過分析發現,該套教科書真實再現語言環境,對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但是,隨著當前新時代的發展需求,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呼聲越來越高,有些中國元素內容需要在最新的中國教育理念有所體現。如:七年級下冊中第三單元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圖片依然是中國偏遠地區孩子用繩索過河上學的相關介紹,而在中國教育事業日益發展的今天,社會發展水平進入較好的發展時期,過索道過河上學的現象正在逐步退出中國教育歷史,當前的教育理念,樹立文化自信和樹立中國形象成為重要的內容之一。
綜上所述,該套教科書中的中國本土文化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具有鮮明的生活化氣息。但有關中國元素的內容較為單一,在此基礎上,應拓寬中國元素的呈現方式,增加中國元素的呈現內容,注重中西方跨文化對比,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只有在深刻認識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內涵,在面對各國文化相互融合的時代,能更好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形成自身正確的文化認知,能夠真正實現中學英語教育中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①?胡國華:《中國元素在廣告中的應用研究——以2005—2009IAI中國廣告作品年鑒為樣本》,江西師范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頁,第14頁。
②常佳:《初中英語教科書〈〉新舊版比較研究》,閩南師范大學2015級教育碩士專業學術論文,第9頁。
③胡麗珍:《對新版義務教育英語教科書〈〉的評價》,華中師范大學2016級碩士學位論文,第35頁,第36頁。
④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4頁。
⑤ 劉瑤:《論文化教育在中國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濟寧學院學報》2013年第34卷第5期,第1頁。
⑥⑨ 金虹:《2013,論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33卷第8期,第77頁,第78頁。
⑦ 黃顯領:《新課改下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年第33期,第134頁。
⑧ 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光明日報》2000年10月19日。
⑩ 劉雙:《電影藝術中中國元素的符號性及其精神價值》,湖南師范大學2011級碩士學位論文,第1頁。
? 邵龍寶:《中國元素:實現中國夢的文化基因》,《蘭州學刊》2013年第7期,第5頁。
? 明燈:《“華流”來襲?走出國門的中國元素》,《新作文(校園文學)》2014年第9期,第14頁。
? 崔曉:《中國元素在體育舞蹈作品中的運用》,武漢體育學院2014級碩士學位論文,第1頁。
? 朱瑩:《中國元素在西方電影中的呈現與分析》,山東大學2013級碩士學位論文,第1頁。
? 林琳:《從跨文化傳播視角解析好萊塢電影中國元素的演變——以21世紀好萊塢電影運用的中國元素為例》,遼寧大學2014級專業學位論文,第1頁。
? 趙晨輝:《對接文化“走出去戰略”,加強英語教材建設》,《外文研究》2016年第4卷第6期,第52頁。
?柳婷婷:《關于當前大學英語教科書中中國元素所占比例的幾點思考》,《文教資料》2017年第26期,第211頁。
? 崔怡清:《大學英語教科書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解讀——以〈新編大學英語(第二版)〉》,《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2卷第1期,第78-81頁。
?高嵩:《教科書引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研究——以物理教科書為例》,《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7卷(第4期),第135頁。
?閆巖:《論英語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2014年第33卷第7期,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