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業聯動是現代產業體系創新發展的基礎,也是推動產業國際化的原動力。哈爾濱市要積極推動區域產業聯動發展,推進城市國際化進程。從哈爾濱市區域產業聯動的現實基礎入手,詳細分析了哈爾濱市區域產業聯動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給出了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區域;產業聯動;產業帶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5-0018-03
Abstract: Industrial linkage is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nd also the motive force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y.Therefore, Harbin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y linkage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Starting with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linkage in Harbin,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linkage in Harbin, and then gives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District;Industrial Linkage;Industrial Belt
[作者簡介]張卓寧(1980-),女,山東平度人,科員,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城市經濟。
產業聯動是現代產業體系創新發展的基礎,也是推動產業國際化的原動力。因此,哈爾濱市要借助哈長城市群規劃實施與建立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契機,積極推動區域產業聯動發展,加快企業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的步伐,進而促進哈爾濱市現代產業體系的建立,推進城市國際化進程。
一、哈爾濱市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的現實基礎
(一)哈爾濱市經濟基礎進一步夯實
2016年,哈爾濱市實現GDP61016億元,較上年增長73%,其中縣域共實現GDP16289億元,較上年增長71%。哈爾濱市全年實現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6810億元,較上年增長46%,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763億元,較上年增長62%,其中縣域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8億元,較上年下降42%。全市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401億元,較上年增長97%,其中縣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419億元。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442億元,較上年增長103%,其中城鎮零售額33638億元,較上年增長101%;鄉村零售額3804億元,較上年增長117%。
(二)哈爾濱市梯次產業帶初步形成
從目前哈爾濱市區域內的產業結構情況來看,已經初步形成了層次分明的以哈爾濱新區為主,臨空經濟區和哈東地區為輔,衛星城市為支撐的梯次產業帶。由平房區、南崗區、香坊區、阿城區、五常市等區域圍成的哈南工業新城;由松北、呼蘭等區域圍成的哈爾濱科技創新城; 呼蘭區依托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的利民健康產業帶;依托航空港區和臨空產業區建成的臨空經濟區;借助哈爾濱綜合保稅區、哈爾濱內陸港、華南城、中鐵國際集裝箱哈爾濱中心站等產業載體建立的哈東經濟區;以及由雙城區、阿城區、賓縣和呼蘭區組成的衛星城市。
(三)哈爾濱市區域產業密集度相對較高
2016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7∶324∶559調整為113∶311∶576。其中,市區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63∶339∶598調整為61∶323∶615;縣域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64∶284∶452調整為256∶276∶468。市區、縣域與全市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大體一致,均為一產、二產比重降低,三產比重上升。從數據中不難看出,縣域對哈爾濱市一產的貢獻率高、拉動幅度大,是一產密集度較高的區域;而市區對于哈爾濱市二產、三產的貢獻率高、拉大幅度大,是二產、三產密集度較為集中的區域。
(四)哈爾濱市產業聯動流通網絡逐步完善
交通網絡是保證產業聯動要素流動的基礎。近年來,經過黑龍江省實施的“三年公路決戰”戰略,哈爾濱市內部干線公路網絡基本形成,行政區域內有公路4532條,全長24137公里。依托哈大客專、哈齊客專、哈嘉鐵路、哈牡客專等鐵路大通道,圍繞哈西站、哈站、哈東站、太平國際機場等外部交通綜合樞紐,已初步形成了覆蓋東北、輻射全國、連通世界的外部綜合交通網絡體系。
二、哈爾濱市區域產業聯動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
哈爾濱市區域內部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現象一直十分突出,區域二元經濟特征較為明顯。無論是區縣之間,還是各縣之間都存在著較大的發展差距。哈爾濱市區生產總值占全市的733%,而縣域生產總值僅占267%。其中,生產總值超500億元的區域有四個;生產總值在400億元到500億元的區域有兩個;生產總值在300億元到400億元的區域有三個;生產總值在200億元到300億元的區域有兩個;生產總值在100億元到200億元的區域有三個;生產總值低于100億元的區域有四個。從數據中不難看出,縣域經濟發展增速相對較快,但因其經濟總量小,發展不同步以及產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與市區中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落差。
(二)產業聯動機制不健全
目前,哈爾濱市針對區域間經濟合作和產業聯動的制度和政策尚未出臺。雖然,哈爾濱市域內的區縣間已有一些產業正在進行合作與互動,但相關制度的缺失、政府調控能力的薄弱以及行政區域的壁壘等問題仍然是產業聯動發展的阻力。哈爾濱市各級政府雖然一直致力于發展區域內產業以及經濟聯動,并希望通過市域內部產業聯動盡早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及域內產業垂直分工與合作的良好局面,但缺乏具有宏觀性、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政府協調機構、能夠保證區域間產業聯動順利實施的合作機制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產學研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產學研合作是推進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促進區域產業合作的主要因素。然而,哈爾濱市95%的高校、80%的科研院所、90%的科研人員都集中在市區,科研力量嚴重分布不均。縣域中除了少數幾家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聯系,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與科研院所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甚至企業內部的科技活動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對科技的重視不夠、對合作伙伴不了解、缺乏有效的溝通平臺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
(四)產業鏈垂直整合不到位
產業鏈垂直整合是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聯動的基本模式。目前,哈爾濱市的企業大多數還在采用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商貿物流、加工生產、推廣銷售以及售后服務一條龍的經營模式。這種經營模式使企業不僅要在找資源、找渠道、找市場上花費精力,還要在物流、銷售、售后上花大力氣。企業對于核心技術研發和產品生產上的投入與關注度不足,失去了整合外部優勢資源、合理國際產業分工的機會,使企業長期處于高成本、高風險、高資源的生產模式。
(五)產業外向型聯動欠缺
產業外向聯動程度高低直接影響產業參與國際分工的層次和水平。目前,哈爾濱市能夠參與國際分工的企業較少,只有少數的大企業集團作為產業鏈的供應企業參與到全球產業鏈當中。因為企業技術能力有限、知名度不高等原因,一直處于全球產業鏈的底端。而哈爾濱市大多數中小企業不僅沒有參與國際分工,就是與市域外的企業聯系也不多。這種“單打獨斗”的發展模式不僅阻礙企業自身的發展,更對哈爾濱市產業的承接與轉移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三、哈爾濱市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哈爾濱市產業聯動機制
產業聯動機制是保障產業聯動發展的基礎。哈爾濱市政府應牽頭,聯合區縣各級政府組建“哈爾濱市產業聯動發展辦公室”,共同制定發展方案,組織實施。各區縣要相應成立產業聯動辦公室的分支機構,并實行領導會晤制度,每年定期舉辦碰頭會議,共同制定哈爾濱市產業聯動發展的重大決策與決議,從而保障哈爾濱市區域內產業決策統一、聯動有序。根據哈爾濱市各區縣產業發展情況制定區域產業發展的規劃,制定當前的首要任務以及產業聯動的布局,使各縣市之間、區域與外域之間、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之間和諧發展,并與周圍省市以及深圳等發達地區聯合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為產業聯動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的政策保障,進而打造哈爾濱市區域內梯次產業帶以及東北亞區域內協同效應強的產業經濟帶。
(二)加大哈爾濱市要素市場供給
要素供給是產業發展的原動力,更是促進產業聯動的主要推手。哈爾濱市政府要為區域產業聯動提供最強有力的制度供給。政府要為產業聯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還要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解決因區域壁壘引起的產業要素流動不暢等問題。哈爾濱市政府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協助建立產業聯動管理機構,并為產業聯動制定一系列發展規劃和優惠政策,通過宏觀調控來合理區域分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哈爾濱市要通過引導和調控打破區域壁壘,建立統一開放的各類要素市場,實現技術、資金、人才以及資源等要素在區縣間的整合利用和合理流動。
(三)推動區域間企業聯盟
哈爾濱市要積極推進域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組建企業聯盟。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服務系統,為中小企業聯盟提供從市場調研、技術研發、產品生產、推廣銷售等方面的一體化服務。還要著手培育一批能與跨國公司開展競爭與合作的大企業集團,扶持一批具有創新實力、掌握關鍵技術、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的大企業集團,在特定領域或針對某一項目、某一產品組建研發戰略聯盟,提高哈爾濱市企業整體創新實力,為參與國際分工做好準備。哈爾濱市區縣在機械制造、食品以及生物醫藥等產業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補性,為適應產業的發展需要,應由政府牽頭進行企業的跨區域聯盟,聯合域內外同產業的各大龍頭企業組成更具發展規模和競爭優勢的超大企業聯盟,并通企業聯盟整合優質的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一批立足哈爾濱市,走向全世界的巨型企業集團,使哈爾濱市參與到東北亞地區乃至全球的產業分工與合作當中。
(四)提高哈爾濱市縣域工業發展水平
哈爾濱市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給予優惠政策,以此推動縣域產業集群發展。利用縣域廣闊的土地資源和廉價的人力資源,吸引大項目進駐,通過統一的產業發展規劃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使每個縣(市)盡快形成特色的工業產業集群項目。以各縣(市)的產業園區為載體,積極發展產業配套型和科技應用型工業企業,主動承接域外和市區的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通過產業聯動,引進關鍵技術提高現有產業層次;通過參與域內外垂直產業整合,引導生產要素向縣域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集中,加速優勢企業和龍頭產業做大做強,從而帶動縣域工業發展。
(五)加快哈爾濱市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
哈爾濱市要實現產業聯動發展,就要消除區縣間基礎設施發展不同步的現象,實現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一是統籌規劃,合理配置公用設施。哈爾濱市要在市域內實行統一的基礎設施標準,對每項公用設施都有標準,排水管線的密集、防洪標準、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環境噪聲平均值等指標都要明確規定,統一標準;二是建立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格局。哈爾濱要積極推進快速路網建設,提高區縣間的快速公路的通達能力,形成區域間兩地高速公路連接、多條快速公路聯通的發展格局。逐漸形成城區之間的地鐵連接,城際之間的輕軌、快速公路連接的區域交通一體化新格局;三是搭建覆蓋整個哈爾濱市的信息網絡平臺。哈爾濱市政府應大力促進政務、經濟、科技和旅游等信息資源上網,并且及時更新,加快形成信息綜合服務體系,為產業聯動發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劉穎琦,鄧元慧,郭名.西部生態脆弱貧困區產業聯動模式研究[J].科學決策,2009(2).
[2]王德利,方創琳.中國跨區域產業分工與聯動特征[J].地理研究,2010(8).
[3]周松蘭,劉棟.產業關聯度分析模型及其理論綜述[J].商業研究,2005(5).
[4]高偉,聶銳,張燚,張磊.區際產業聯動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中國軟科學,2011(5).
[5]劉玥.產業聯動網絡演化模型與聯動路徑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08.
(責任編輯:喬虹 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