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鑫
摘 要 特殊教育學校最適合視障學生的專業就是按摩,也是重點專業。在課程設置中,充分考慮其生理缺陷,所開設的專業教學課堂能夠滿足生存和職業需要,且能夠保證知識教學形式多樣化,對視障學生具有吸引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按摩專業課程內容龐雜,要保證教學質量,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本文針對提高按摩課的教學質量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 視障學生 按摩課 教學質量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8.028
Abstract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is best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It is a massage and a key specialty. In the curriculum setting, full consideration of its physiological defects,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classroom can meet the needs of survival and occupation, and can ensure the diversity of knowledge teaching forms, attractive to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and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However, the content of the massage professional course is very complicate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an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strategy of massage class.
Keywords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 massage class;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strategy
0 引言
特殊教育學校所開設的按摩課程是以盲人按摩中專教材內容為參考展開教學的。該教材(全國十二五規劃教材)適用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針對視障學生的生理特點,在教學指導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視障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進行培養,落實到具體的實施中,按摩教學存在不少困難和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諸如教學模式的“一刀切”、教學方法的“滿堂灌”等等,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試圖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提高視障學生按摩課教學質量應采取的教學策略,進行一些探討。
1 將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轉變為分類教學的模式
按摩課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對于課堂上的所有學生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隨班就讀除外)。由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個性特點不同,這種“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可以滿足個別學生的需求,基礎非常好的學生對知識很快理解,就會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由于還沒有理解透徹,教師就進入到下一個知識點的講解,逐漸地,就會對按摩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少數基礎差的學生,則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所以對于不同類別的學生,從備課的時候就要有所區分,教學中也要進行分類,包括理論講述、課堂練習、課后作業與輔導等都要具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質量檢測、考試以及評價等等都要根據盲人群體所屬類別不同展開。
鑒于不同的視障學生對于按摩教學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提高按摩教學質量,就要轉變傳統的“一刀切”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分類教學。將知識接受能力程度不同的學生劃分為不同的類別,甲類視障學生有文化基礎,具有良好的記憶力,對于知識理解能力非常強,不僅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而且具有非常強的動手能力;乙類視障學生有一定文化基礎,記憶力和知識理解能力一般,課堂上思維不夠活躍,動手能力不是很強;丙類視障學生無文化基礎,記憶力不足,知識理解能力不足,課堂上的思維活躍程度不夠,動手能力也不是很強。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相應的教學模式,可以具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甲類學生既要掌握理論,又要應用于實踐,乙類學生要強化理論學習,鍛煉動手能力,丙類學生重點強調動手能力。采用這種分類教學的方式雖然會使得教師的工作量增加,但是,學生在課堂上對按摩知識的學習更為有效,各自的潛在能力都可以充分地發揮出來。隨著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成就,且得到教師的肯定,就會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信心,從而對按摩學習產生興趣。從教師的角度而言,自己的教學有所收獲,也能夠體會到付出而有所獲的喜悅。
2 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轉變為“自主學習”模式
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接受型”方法,學生把他叫“填鴨式”、“滿堂灌”。這種教學方法采用的是單向的信息傳遞方式,教師是信息的主動發出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師生之間很少有主動的信息的雙向交流。它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積極性,剝奪了學生課堂教學中的情感生活,造成了課堂教學的沉悶局面,使學生產生厭學現象。因此,這一教學方法必須改變。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領導者,起主導作用;視障學生是受教育者,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自己主觀努力去動手、動腦,積極活動,才能將老師傳授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所以,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選擇和實施恰當、靈活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塑造主體能力發揮的空間,引導其學習。
(1)塑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使學生不再認為按摩是枯燥乏味的,從而全身心地、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激發其思維靈感,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對按摩的領悟力。
(2)教師在整個的課堂教學中要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職業發展,讓學生將自己的知識學習與未來的職業建立關聯性,由此對按摩知識的學習具有主動意識。教師則應因勢利導,引領學生主動學習,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習,使學生從領悟按摩知識、掌握按摩技能,到從職業的角度應用按摩知識,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非常有利。
(3)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對知識的講解,要有條有理,深入淺出,善于抓問題實質,巧設情境,巧妙質疑,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針對學生個性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內容,選擇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儀器測評法等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對盲人學生起到引領作用,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起來。
(4)在教師主導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模式的貫徹,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起來,會主動地學習按摩知識,探索尋求答案,當遇到不懂的手法或者摸不準穴位的時候,就會通過相互交流、切磋技藝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一方面又能鍛煉團隊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3 教學中設置的按摩實踐課要靈活多樣
按摩教學中,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課時分配一直是大家探討的問題。從筆者的經驗來看,建議比例為3:7,只有加大實訓力度才能讓視障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而只有真正掌握了按摩機能,學生才能體會到按摩實踐課的引力和樂趣,更加積極認真地投身到實踐課的學習。按摩實踐課包括校內按摩實訓課和校外按摩實踐課。
(1)校內按摩實訓是在課堂中采用模擬演示的方式,第一步學生之間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對手法、穴位等進行指導糾錯;第二步由教師可以扮演患者,盲人學生可以扮演按摩醫生,塑造門診環境,對學生進行按摩模擬訓練,教師通過自身感覺,幫助學生改變手法、力度、點穴的習慣,提高按摩技能的學習質量。從筆者的教學情況來看,視障學生普遍對表演感興趣,都會參與到角色表演中,以表演的方式接受教師的指導,教師在表演情境中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提高臨床技能。課后可實行視障學生勤工儉學制度,即在校期間每周一至周五課后安排保健按摩和足療,并給予一定費用。一方面提高了盲生的積極性,一方面鍛煉了盲生的臨床技能,一舉兩得。
(2)校外按摩實訓是在附近實習或者到外地實習。教師將視障學生劃分為小組,就近到社區或者單位進行按摩實踐操作。單位可以派出車輛和人員將盲生接到單位,為單位的員工進行按摩。由于單位的員工都或多或少地患有職業病,視障學生給員工按摩,可以給員工緩解疲勞,對疾病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視障學生到外地實習,是學校組織學生到外地比較知名的按摩診所或本校優秀畢業生開辦的按摩店等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學校指定實習指導老師從中聯系協調,這樣可以使學生獲得在學校課堂上無法獲得的知識,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安排回訪機制,對畢業生進行追蹤回訪,了解畢業生的現狀和薪資情況,對用人單位進行滿意度調查,將省內和省外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匯總,從而形成良好的課程評價體系,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法學法等,并逐步完善。
4 教師要強化專業學習并接受培訓
提高視障學生按摩課教學質量,創新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關鍵在教師。
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要將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轉變為分類教學模式,將教師“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轉變為教師主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將重理論、輕實踐的做法轉變為理實結合、融為一體,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和提高。
其次,就要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承擔視障學生按摩教學的教師多為醫學院校畢業的專業教師,且多為按摩理論知識與按摩技術能力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這些教師的專業性比較強,但沒有接受高等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方面的系統化教育,所以導致其在教育方法策略上有所欠缺。所以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一方面要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他們接受培訓,補充學習心理學知識和教育學知識,不斷充電,也可以邀請教育專家進行講座,讓教師接受專業以外的知識,以提高教育教學的綜合能力;一方面學校也可以組織教師到醫院、高等院校、按摩連鎖機構、實習基地進修、鍛煉,將所獲得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專業教學中,不斷創新。還可以組織教師到兄弟院校學習取經,取長補短。隨著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學資源的擴大,教學質量一定會隨之提高。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視障學生的生理特點,導致按摩教學存在諸多困難。為了保證按摩課的教學質量,就需要針對教學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探討,并積極地探索完善的教學方法。在對盲人學生進行教學中,要力求教學形式多樣,將盲人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并根據學生的需求不斷地探索新的按摩課教學方法,使得盲人學生接受教育后,能夠在社會上生存,且滿足市場需要,活得有尊嚴。
參考文獻
[1] 華建英.盲校按摩手法教學中整體觀的滲透[J].現代特殊教育,2015(21):31-32.
[2] 孫娟娟.病案引入在盲校傷科按摩學中的應用[J].中學時代,2014(6):103-104.
[3] 錢志亮.盲校課程與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24-127.
[4] 趙雪梅.盲校中專生專業思想與專業技能的培養[J].現代特殊教育,2014(4):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