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鑫
(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皮膚科,四川 簡陽 641400)
靜脈留置針穿刺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靜脈穿刺方式,具有操作簡單、對患者的肢體活動影響小、可減輕患者的疼痛等優勢。相關研究表明,由于兒童易出汗且皮膚嬌嫩,在其使用靜脈留置針的過程中,用于固定靜脈留置針的敷貼膠布易被其汗漬浸濕而使其注射部位的皮膚出現瘙癢、皮膚潮紅等過敏反應,若其經常抓撓出現過敏反應的皮膚可導致皮膚潰爛[1-2]。為進一步探討對敷貼膠布所致皮膚過敏患兒進行治療的有效方法,筆者對簡陽市人民醫院皮膚科收治的90例敷貼膠布所致皮膚過敏患兒進行了以下研究。
選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間簡陽市人民醫院皮膚科收治的90例敷貼膠布所致皮膚過敏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這90例患兒的家屬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為:1)患有精神類疾病的患兒。2)患有其他嚴重疾病的患兒。將這90例患兒隨機平均分為甲組和乙組。在甲組的45例患兒中,有男性21例,女性24例;其年齡為2個月~11個月,平均年齡為(7.15±1.02)個月。在乙組的45例患兒中,有男性20例,女性25例;其年齡為2個月至11個月,平均年齡為(7.21±1.02)個月。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了簡陽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為甲組患兒使用爐甘石洗劑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為患兒拔除留置針后,對其注射部位進行壓迫止血處理。2)使用生理鹽水對患兒的注射部位皮膚進行清潔處理。3)在患兒的過敏皮膚處涂抹爐甘石洗劑,6 h/次,持續治療時間為3 d。為乙組患兒使用醋酸潑尼松爐甘石洗劑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為患兒拔除留置針后,對其注射部位進行壓迫止血處理。2)使用生理鹽水對患兒的注射部位皮膚進行清潔處理。3)若患兒的過敏皮膚處出現水痘或膿性分泌物,可使用無菌針將其水痘挑破,并將水痘滲液和膿性分泌物清除干凈,然后使用碘伏對其挑破的皮膚部位進行消毒處理。4)將50 mg的醋酸潑尼松爐甘石洗劑加入到爐甘石洗劑中混勻,并將此藥液涂抹于患兒的過敏皮膚處。
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和臨床相關指標。將患兒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1)顯效:治療后,患兒的患處皮膚未出現瘙癢、滲液等情況,其皮膚顏色由鮮紅色轉為暗紅色。2)有效:治療后,患兒患處皮膚瘙癢和滲液的癥狀均有所緩解。3)無效:治療后,患兒患處皮膚瘙癢和滲液的癥狀沒有減輕。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26.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與甲組患兒相比,乙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對比
經過治療,與甲組患兒相比,乙組患兒皮膚瘙癢癥狀緩解的時間和皮疹消失的時間均更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各項臨床相關指標的對比(d,)

表2 兩組患兒各項臨床相關指標的對比(d,)
組別 例數 皮膚瘙癢緩解的時間 皮疹消失的時間甲組 45 4.25±1.47 7.25±1.18乙組 45 3.21±1.15 5.45±1.17
敷貼膠布所致皮膚過敏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兒童是敷貼膠布所致皮膚過敏的多發人群。兒童的年齡較低,對輸液治療的配合度較差。護理人員受患兒影響,易在尚未擦干消毒液的情況下對其進行靜脈穿刺,進而可使其穿刺部位的皮膚出現過敏的情況。爐甘石洗劑是臨床上治療敷貼膠布所致皮膚過敏的常用藥物,其主要成分有氧化鋅、甘油、爐甘石等,具有止血、止癢、防腐等功效。但使用爐甘石洗劑對敷貼膠布所致皮膚過敏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不理想。相關研究表明,使用醋酸潑尼松爐甘石洗劑治療敷貼膠布所致皮膚過敏,可較快的解除患者皮膚過敏的癥狀,具有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等特點。為進一步研究醋酸潑尼松爐甘石的臨床效果,我院進行了對敷貼膠布所致皮膚過敏患兒使用醋酸潑尼松爐甘石洗劑進行治療的研究[3]。經過本次研究,我院建議,應認真執行患者穿刺部位的消毒工作,并使用透氣性好的敷貼膠布對靜脈留置針進行固定處理。若患者的皮膚出現過敏的癥狀,應立即對其進行對癥治療[4]。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與甲組患兒相比,乙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其皮膚瘙癢癥狀緩解的時間和皮疹消失的時間均更早。這說明,使用醋酸潑尼松爐甘石洗劑治療敷貼膠布所致皮膚過敏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緩解患兒皮膚瘙癢的癥狀,加快其皮疹消退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