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 100069)
2型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終身性代謝異常性疾病,其臨床表現主要有乏力、多尿、血糖增高等。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及現代飲食結構的變化,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1]。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討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家庭醫生服務式健康教育的效果。
選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的病情均符合WHO(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患者均無嚴重的精神障礙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3)患者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將這88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44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8例;其年齡為55~80歲,平均年齡為(67.08±6.78)歲;其病程為4~27年,平均病程為(9.06±1.33)年。在觀察組的44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9例;其年齡為54~79歲,平均年齡為(67.57±6.81)歲;其病程為5~28年,平均病程為(9.18±1.4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社區健康教育,包括對其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宣教、指導其合理飲食、協助其進行病情監測等。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家庭醫生服務式健康教育。進行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1)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持有家庭醫生證書的社區醫生作為本研究的家庭醫生。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康復中心對參與本研究的家庭醫生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培訓。2)家庭醫生與患者簽訂健康管理服務協議書,為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對患者的健康狀態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的結果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3)選取家庭醫生、營養專業人員和慢性病防治專家組成健康教育小組。由小組的成員針對糖尿病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編寫健康教育手冊,并將其發放至患者的手中。4)社區健康教育團隊每隔4周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一次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健康講座。并邀請有治療經驗的患者分享對糖尿病進行治療和管理的經驗。5)由家庭醫生與營養專業人員應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并為其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每隔半年對患者進行一次健康評估,并對身體狀態較差的患者進行健康干預,協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6)為患者講解血糖儀、血壓計等糖尿病監測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要求患者對其監測的相關數值進行詳細記錄。家庭醫生可根據患者血糖的變化情況為其合理的調整健康教育方案。7)家庭醫生主動與患者進行對話,及時對其產生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設法緩解其心理壓力,提高其對疾病治療的自信心。8)家庭醫生每個月對患者進行一次一對一的隨訪,并對進行健康教育的情況進行了解和評估。若患者出現病情控制不良的情況,應對其進行預約隨訪,并由社區護士對其進行電話提醒,對其出現的病情變化進行糾正。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一年的家庭隨訪和健康教育。
接受健康教育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和治療依從性相關行為的變化情況。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20.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健康教育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BMI(身體質量指數)、FPG(空腹血糖指數)、HbAlc(糖化血紅蛋白)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的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的對比()
組別 例數 BMI(kg/m2) FPG(mmol/L)HbAlc(%)對照組 44 26.12±2.09 8.85±2.49 7.69±1.88觀察組 44 24.03±1.92 7.36±2.4 6.42±1.73 t值 4.88 2.86 3.3 P值 <0.05 <0.05 <0.05
接受健康教育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遵醫囑服藥方面、定期進行血糖監測方面、飲食控制方面和適度鍛煉方面的依從性均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相關行為變化情況的對比[n(%)]
2型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內分泌系統疾病。目前,臨床上尚未出現可徹底治愈糖尿病的治療方法。相關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病情控制與患者的生活習慣和自我管理意識密切相關[3]。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是一種全新的醫療服務模式,是初級衛生保健體系的基礎。家庭醫生服務模式以社區為載體、以家庭為單位、以患者為中心,可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持續性的醫療服務和健康指導。在此基礎上,家庭醫生通過與患者進行簽約服務、上門隨訪、電話隨訪等手段,對患者的生活方式、情緒變化、病程進展等方面進行更為全面的了解,以便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通過定期為患者舉辦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健康講座,可有效地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意識,糾正其不良的生活習慣,從而提高其自我控制血糖和臨床治療的依從性。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健康教育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BMI(身體質量指數)、FPG(空腹血糖指數)、HbAlc(糖化血紅蛋白)均更低,其在遵醫囑服藥方面、定期進行血糖監測方面、飲食控制方面和適度鍛煉方面的依從性均更高。這說明,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家庭醫生服務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血糖情況,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