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睿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中醫科,江蘇 南京 2115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主要是由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及外力作用導致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髓核周圍神經受壓引起的。LDH患者可出現腰痛、下肢放射痛及麻木等癥狀[1]。在本次研究中,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用針刺療法聯合腰椎穩定肌群訓練對30例LDH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從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收治的LDH患者中隨機選取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試驗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試驗組30例患者中有男18例,女12例;其年齡為40~69歲,平均年齡(57.2±8.4)歲;其中病程最短的3個月,最長的10年。對照組30例患者中有男17例,女13例;其年齡為42~70歲,平均年齡(56.9±8.1)歲;其中病程最短的2個月,最長的10年。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1)納入標準:(1)經臨床綜合檢查被確診患有旁側型LDH。(2)具有進行保守治療的適應證。(3)肢體功能正常,可耐受腰椎穩定肌群訓練。(4)對治療的依從性良好。(5)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1)患有中央型LDH。(2)合并有腰椎骨折、腰椎腫瘤或腰椎結核。(3)存在馬尾神經壓迫的癥狀。(4)合并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5)近期內接受過LDH的治療。(6)進行針刺的部位存在感染、潰瘍或瘢痕。(7)存在出血傾向。
為試驗組患者采用針刺療法和腰椎穩定肌群訓練進行治療。進行針刺治療的方法是:將患者的阿是穴、腰陽關穴、環跳穴、十七椎穴、陽陵泉穴作為對其進行針刺治療的主穴,將其委中穴、承山穴、膈俞穴、三陰交穴、昆侖穴、跗陽穴、大腸俞穴作為對其進行針刺治療的配穴。協助患者取俯臥位,充分暴露其腰部及下肢,囑咐其放松全身。使用75%的酒精棉球對針刺部位的皮膚進行消毒。選取合適型號的毫針,采用夾持進針法對上述穴位進行針刺(進針的深度以患者有酸、麻、脹等針感為宜)。在得氣后,留針20 min。每天針刺1次,連續治療2周。指導患者進行腰椎穩定肌群訓練的方法是:1)指導其進行四足游泳訓練。告知患者用雙手、雙膝支撐起身體(手臂和大腿與地面垂直),雙手打開與肩同寬,雙膝打開一拳距離,背部向上擺平,脊柱取中立位。讓患者將一側手臂向前伸展(抬至與背部同高),同時將對側腿向后伸展(盡量抬至與髖部同高),然后收回手臂及對側腿,換另一側手臂及其對側腿重復上述動作。在此期間,注意保持背部及肩部的平穩,不能歪斜。同時指導患者做腹部配合收緊的動作。2)指導患者進行行軍踏步訓練。讓患者取仰臥位,屈膝90°,使其大腿、小腿垂直,雙足盡量著地,背部和臀部與地面自然貼合,雙手平放于身體兩側。告知患者抬起一側腿(盡量抬至與地面垂直),5 s后將腿緩慢地放回原位,然后換另一條腿重復上述動作。在此期間,注意保持雙腿平穩,骨盆不能歪斜。3)每天訓練1次,每次訓練15~20 min(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連續訓練2周。為對照組患者采用追風透骨膠囊進行治療。追風透骨膠囊(規格:12粒/板×2板/盒;生產廠家:湖南德康制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83219)的用法是:口服,4粒/次,2次/d(早晚各服1次),連續用藥2周。在治療期間,囑咐兩組患者注意休息,避免久坐、久站或長時間彎腰。告知其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腰痛癥狀和腰椎功能的改善情況,統計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患者腰痛的嚴重程度,使用腰椎JOA量表評價患者腰椎的功能。患者的VAS評分越高,表示其腰痛的癥狀越嚴重。腰椎JOA量表包括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常活動受限、膀胱功能等四個評價維度。患者的JOA評分越高,表示其腰椎的功能越好。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試驗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腰痛癥狀改善情況的比較(分,±s )

表1 兩組患者腰痛癥狀改善情況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VAS評分 t值 P值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6.7±1.3 2.1±0.9 6.37 <0.05對照組 30 6.5±1.6 4.3±1.1 4.85 <0.05 t值 0.96 3.97 P值 >0.05 <0.05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JOA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試驗組患者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況的比較(分,±s )

表2 兩組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況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JOA評分 t值 P值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13.5±4.7 22.4±3.6 10.63 <0.05對照組 30 13.4±5.1 17.9±4.0 4.82 >0.05 t值 0.81 6.75 P值 >0.05 <0.05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且均未主訴不適。
中醫認為,LDH屬于“腰痛”、“痹癥”的范疇。有研究指出,此病主要是由腎氣虛損、筋骨失養導致的經脈困阻、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2]。針刺療法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中醫療法,具有疏經通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3]。在本研究中,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基于“循經取穴”、“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等中醫針刺治療理論對30例LDH患者進行了針刺治療。邱玲等[4]研究指出,對LDH患者的阿是穴、腰陽關穴、環跳穴、十七椎穴和陽陵泉穴進行針刺可有效地改善其經絡瘀阻的情況,從而可改善其腰痛的癥狀。相關的研究表明,對LDH患者的上述穴位進行針刺能夠改善其腰部的微循環,減輕其腰椎神經根水腫的癥狀,促進其神經遞質的釋放,提高其耐痛閾。有學者指出,指導LDH患者進行腰椎穩定肌群訓練可促進其腰部的血液循環,改善其腰椎的血供,從而有利于其受損腰間盤的恢復。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其JOA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這與相關文獻的結論相符[5]。
綜上所述,用針刺療法聯合腰椎穩定肌群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確切,可有效地緩解患者腰痛的癥狀,改善其腰椎的功能,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