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青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上海 201700)
支原體肺炎是兒科的常見病。該病患兒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等,病情嚴重的患兒可出現肺不張、肺氣腫、呼吸困難和胸腔積液等。支原體肺炎患兒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可并發扁桃體炎、鼻炎、中耳炎、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等嚴重的病變。有研究表明,由于幼兒各個器官的生理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其一旦罹患支原體肺炎,可嚴重影響其生長發育[1]。因此,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對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2]。本文主要對比使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和紅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
將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間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收治的9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紅霉素組和阿奇霉素組。在紅霉素組患兒中,有男25例,女20例;其年齡為1~10歲,平均年齡為(5.2±1.8)歲。在阿奇霉素組患兒中,有男22例,女23例;其年齡為1~11歲,平均年齡為(5.1±1.4)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對其進行體征檢查、實驗室檢查等常規檢查。然后,為紅霉素組患兒使用紅霉素序貫療法(紅霉素注射液+紅霉素片)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法是:在對患兒進行治療的第1~第5 d,為其靜脈滴注25~30 mg/kg-1·d-1的紅霉素注射液,1次/d;在對患兒進行治療的第6~第7 d,讓其口服紅霉素片,用藥量為25~30 mg/kg-1·d-1,分三次服用。為阿奇霉素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阿奇霉素注射液+阿奇霉素片)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法是:在對患兒進行治療的第1~第4 d,為其靜脈滴注10 mg的阿奇霉素注射液,1次/d;在對患兒進行治療的第5~第7 d,讓其口服阿奇霉素片,10 mg/次,1次/d。
治療結束后,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咳嗽緩解的時間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以下四個等級:1)治愈:治療后,患兒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體溫恢復正常,其肺部啰音完全消失。2)顯效:治療后,患兒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其體溫恢復正常,其肺部啰音明顯消失。3)有效:治療后,患兒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肺部啰音明顯減少。4)無效:治療后,患兒發熱、咳嗽、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其病情甚至在加重。
使用SPSS18.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與紅霉素組患兒相比,阿奇霉素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n(%)]
治療后,與紅霉素組患兒相比,阿奇霉素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和咳嗽緩解的時間均較短,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和咳嗽緩解的時間(d,)

表2 治療后兩組患兒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和咳嗽緩解的時間(d,)
組別 例數 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 咳嗽緩解的時間阿奇霉素組 45 4.05±0.83 4.87±1.27紅霉素組 45 5.79±0.91 6.58±1.45
治療期間,在紅霉素組患兒中,出現惡心嘔吐、關節疼痛、皮疹的患兒各有1例,該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67%。在阿奇霉素組患兒中,出現惡心嘔吐、皮疹的患兒各有1例,該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44%。與紅霉素組患兒相比,阿奇霉素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由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支原體肺炎患兒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胸骨下疼痛、厭食、畏寒、發熱、咳嗽等,年齡較小的患兒甚至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喘鳴音等。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霉素、阿奇霉素等)對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治療。紅霉素是臨床上治療肺部感染疾病的常用藥物。該藥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功效,但用藥后的不良反應較多,患兒若長期服用該藥可損傷其肝、腎的功能,甚至可引發溶血反應,導致其腎功能衰竭[4]。阿奇霉素為新一代的半合成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該藥通過與細菌細胞中的核糖體50S亞基結合,可有效地阻礙細菌轉肽的過程,從而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此外,阿奇霉素的半衰期較長,能夠有效地將藥物成分滲透至受損的細胞中,增加血液和細胞中藥物的濃度,從而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許全珍[5]的研究表明,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治療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療的效果,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說明,與使用紅霉素序貫療法相比,使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有效地緩解患兒的各項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