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輝
(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 重慶 400000)
十二指腸球部胃黏膜異位癥(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the Duodenal Bulb,HGMDB)是指出現在十二指腸球部的胃黏膜異位[1]。有研究指出,此病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密切相關。此病患者可出現上腹部疼痛、反酸、腹脹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十二指腸潰瘍及出血[2]。近年來,十二指腸球部胃黏膜異位癥的發病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對在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接受診治的32例十二指腸胃黏膜異位癥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研究,旨在探究用氬離子凝固術治療十二指腸球部胃黏膜異位癥的效果。
從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接受診治的十二指腸球部胃黏膜異位癥患者中抽選3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經胃鏡檢查和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十二指腸球部胃黏膜異位,其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的結果均為陽性,其本人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將這32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1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其年齡在24歲至5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7±5.3)歲;其中有4例患者合并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對照組1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其年齡在26歲至5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7±5.8)歲;其中有5例患者合并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獲得了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藥物療法進行治療。進行藥物治療所用的藥物和用法是:1)阿莫西林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3420,生產廠家:海口市制藥廠有限公司),每天服3次,每次服0.5 g。2)克拉霉素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3044,生產廠家:上海雅培制藥有限公司),每天服2次,每次服0.25 g。3)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228,生產廠家: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每天服1次,每次服20 mg。為研究組患者采用氬離子凝固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靜脈麻醉,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將內鏡置入其食管內。在明確病灶的位置后,將氬氣高頻電刀經內鏡活檢孔道置于病灶處。使用氬氣高頻電刀對病灶進行電凝治療(直至病灶組織被灼燒至呈灰白色或焦黃色為止,燒灼范圍應超過病灶邊緣0.5 cm左右)。在確認病灶部位無活動性出血點后,將內鏡和氬氣高頻電刀取出,并抽出胃腔內的氣體[3]。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分級標準是[4]:1)治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明顯改善,其胃黏膜異位病灶完全消失。2)好轉。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其胃黏膜異位病灶基本消失。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好轉。
對本文中的數據應用軟件SPSS 22.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治愈的患者有10例(占62.5%),為好轉的患者有5例(占31.25%),為無效的患者有1例(占6.25%)。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75%(15/16)。對照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治愈的患者有5例(占31.25%),為好轉的患者有4例(占25%),為無效的患者有7例(占43.75%)。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56.25%(9/16)。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氬離子凝固術是一種新型的電凝技術。此技術主要是利用氬離子束傳導的高頻電流對病灶組織進行高頻電凝固處理[5]。相關的文獻指出,用氬離子凝固術治療十二指腸球部胃黏膜異位癥的效果較為理想[6]。為了進一步探究用氬離子凝固術治療十二指腸球部胃黏膜異位癥的效果,筆者對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接受診治的32例十二指腸胃黏膜異位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3.75%(15/16)〕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56.25%(9/16)〕。
綜上所述,用氬離子凝固術治療十二指腸球部胃黏膜異位癥的效果顯著。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