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香奇
(海口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海南 海口 570311)
海南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于2002年4月成立。它的成立標志著我省藥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及藥物濫用的監測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近年來,我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質量不斷提高,上報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數量逐年上升,收到的報告內容覆蓋面不斷擴大,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體系不斷完善。為了分析海南省藥品不良反應檢測工作的現狀,筆者對2016年海南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上報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數據與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到的不良事件報告數據進行了以下研究。
將2016年海南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上報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的數據與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到的不良事件報告數據作為研究對象[1]。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分析的內容包括報告的總體趨勢、報告的構成類型、報告病例的來源、報告人的職業分布、報告的均衡性、報告上報及評價的及時性。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自2004年起連續12年,海南省發生的藥品不良事件呈逐年增多的趨勢。2016年海南省每百萬人口平均病例報告數為754份,比2015年海南省每百萬人口平均病例報告數增長18.2%,比2016年國家每百萬人口平均的病例報告數少29.4%(2016年我國每百萬人口平均病例報告數為1068份)[1]。但2016年海南省每百萬人口平均病例報告數的增長速率較2016年我國每百萬人口平均病例報告數的增長速率快15.8%(2016年國家每百萬人口平均的病例報告數的增長速率較2015年增加了2.4%)[1]。詳見圖1。

圖1 2004年~2016年海南省藥品不良事件報告趨勢圖
2016年,海南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共上報藥品不良事件報告6917份,占全國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的0.48%。
2016年海南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上報的不良事件報告中,有一般報告4400份,有新的及嚴重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2517份。其中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占我省同期報告總數的36.39%。2016年國家新的和嚴重報告的增長率為29.6%,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1.4個百分點[1]。2016年海南省共收到嚴重藥品不良事件報告345份,占我省同期報告總數的5.0%,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2.4個百分比,成為我省歷史中收到嚴重藥品不良事件報告最高的年份。2016年海南省收到不良事件報告的增長率為42.8%,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6.2個百分點。詳見圖2。

圖2 2004年~2016年海南省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比例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海南省監測網絡共有基層用戶1470名。這些基層用戶主要來自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及藥品生產企業。2016年全省共有444家監測單位上報了藥品不良事件的報告表,較2015年的報告單位數量增加了1.6%。按照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的來源進行統計,其中來自醫療機構的報告有6752份,占報告總數的97.6%;來自藥品經營企業的報告有123份,占報告總數的1.8%;來自藥品生產企業的報告有42份,占報告總數的0.6%。詳見表1。

表1 海南省不良事件報告的病例來源的情況
2016年海南省上報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的報告人中,有醫生4308名,占報告總人數的55.5%;有藥師1203名,占報告總人數的25.3%;有護士1073名,占報告總人數15.1%;有其他職業者333名,占報告總人數的4.1%。上述數據與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事件報告數據和2015年海南省上報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的報告人職業構成的情況基本相同。詳見圖3。

圖3 2016年海南省上報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的報告人的職業構成
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上報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共2110份,占海南省不良事件報告總數的30.5%。選取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各月份的報告數據制作月報告數量的曲線圖。從該圖中可看出,該市各季度末均有一個上報的小高峰。該市上報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最高峰在12月,該月報告的數量與1月份的報告數量差距較大,具有不佳的均衡性。詳見圖4。

圖4 海南省海口市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月報告數量的曲線圖
選取2016年海南省會城市海口市上報的藥品不良事件的報告數據,分析該市上報不良事件報告的及時性及評價報告的及時性。該市全年共上報2110份報告表,其中有新的和嚴重的報告155份,有一般報告1955份。
2.6.1 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上報不良事件送出報告的及時率 2016年海口市上報的不良事件報告中,有155份新的和嚴重的不良事件報告,這155份報告中從不良事件發生開始至國家接收報告的平均時間為28.5 d,其送出報告的及時率為38.1%;有1955份一般報告,這1955份報告中從藥品不良事件發生開始至國家接收報告的平均時間為63.3 d,其送出報告的及時率為42.9%。詳見表2。

表2 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上報不良事件送出報告的及時率
2.6.2 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不良事件報告評價的及時性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對新的和嚴重報告進行評價的平均時間為2.8d,在3日內及時評價的報告數為128份,其評價報告的及時率為82.6%;對一般報告進行評價的平均時間為3.0 d,在15日內及時評價的報告數為1947份,其評價報告的及時率為99.6%。詳見表3。

表3 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不良事件報告及時評價的情況
自2004年至今,海南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到的報告數量連續12年呈增長趨勢。這一現象可說明我省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體系正在逐步健全。
每百萬人口平均病例報告數量是衡量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世界衛生組織要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健全的國家,其每年收到的病例報告數量不應低于每百萬人口300份[2]。2016年海南省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每百萬人口平均病例報告數為754份,雖然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但少于國家2016年每百萬人口平均病例報告數,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具有很大的差距。海南省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的數量雖然逐年增加,但存在漏報率高的情況。這種現象會嚴重影響我國藥品生產企業、醫務工作者等人群通過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獲取藥品安全信息的效果。
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是公眾獲取用藥安全信息的最重要途徑。對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進行評估后,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可及時地采取風險控制措施,對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3]。2004年~2016年,海南省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比例呈上升趨勢且較為穩定。2016年海南省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比例達到37.2%,較國家同期數據高7.6個百分比。但2016年海南省上報的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比例偏低,僅為5%,遠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嚴重病例報告比例不低于30%的指標[4]。為推動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快速發展,在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初級階段,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的原則為可疑即報、重點抓報告數量。但此原則可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影響為:上報的不良事件報告中一般報告占80%左右,多數不良事件報告中的不良反應為已知的或說明書已記載的藥品常見不良反應。這種報告占用了基層用戶人員、各級監測機構的大部分精力,在報告分析中可利用的價值不高。因此,隨著不良事件監測工作的深入開展,應逐步從追求報告數量向追求報告質量轉變,提高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比例。
海南省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主要來源于醫療機構、藥品生產企業及經營企業,其中藥品生產企業上報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僅占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總數的0.6%,比國家同期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總數少0.8個百分比。據統計,藥品不良事件報告者的職業主要是醫生、藥師和護士。可見,藥品生產企業對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根據我國《藥品不良事件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第十三條規定: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應當建立藥品不良事件報告和監測管理制度。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及醫療機構應當設立或指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并配備專(兼)職人員承擔本單位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和監測的工作[5]。建議藥品監管部門加大對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管,將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的上報情況納入企業認證和評價的重要考核指標中。對于知情不報的企業,監管部門應視情節輕重對其進行處罰[3]。
統計每月藥品不良事件報告的數量可反映報告的均衡性。2016年海口市在1月份和2月份藥品不良反應的報告數量較少,在4月份與9月份前后月報告數量曲線圖上均有一個上升和下降的趨勢,在12月份藥品不良事件的報告數量大幅上升。由此可見,海南省每月報告數量極不均衡,不能準確地反映藥品不良事件的實際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監管機構應進一步將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來做,將相關監測工作做到日常化、制度化、責任化、科學化,并及時報告發現的藥品不良事件,以提高報告的可利用度,為開展藥物警戒工作提供科學的數據[6]。
本次研究通過對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不良事件報告上報的及時性和評價的及時性進行分析發現,該市上報的不良事件報告中,有61.9%新的和嚴重的不良事件報告未按規定在15 d內上報國家,有57.1%的一般報告未在30 d內上報國家。在評價報告的及時性方面,約五分之一的新的和嚴重報告未在3 d內進行評價。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未在規定時限內上報和評價,會影響對不良事件報告的跟蹤調查,導致部分重要信息可能無法及時獲取。我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應加強這一方面工作的督導,重點提高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事件報告上報及評價的及時性。
綜上所述,海南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實施較好,但其上報的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的報告數量需要增加,其上報報告的均衡性、及時性及評價報告的及時性需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