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麗
(安徽省立醫院南區CCU,安徽 合肥 230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臨床上常見的嚴重心血管疾病。此病患者主要有胸骨后疼痛等臨床表現。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有研究發現,對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地改善其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安徽省立醫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經心電圖檢查和心肌酶學檢查后,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2)患者具有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指征。本次研究獲得了安徽省立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其排除標準是:1)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2)存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3)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在這80例患者中,有男性44例,女性36例。將這8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兩組患者的性別、Killip分級(心功能分級)、年齡、BMI(身體質量指數)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同時,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心電監測。2)告知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的1~3天內,要臥床休息。3)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讓其以低鹽、低糖和低脂的飲食為主,并告知其多進食易消化的食物。4)遵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5)對患者進行排便護理。對患者排便的次數、糞便的性狀及排便的難易程度進行評估,詢問其平時是否有習慣性便秘的情況,然后決定是否需遵醫囑讓其服用通便藥。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方法是:1)在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的第1~第3天,護理人員要定時為患者按摩四肢,以促進其肢體的血液循環。2)在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第4~第5天,指導其進行坐起訓練,在進行訓練時需注意其對訓練的耐受度。指導患者進行洗漱、穿衣、吃飯等日常活動的鍛煉。3)在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第6~第10天,指導其進行適當的床邊運動,告知其在每次下床前需先靜臥30 min后再進行運動,進行運動的時間需根據其具體情況而定。4)在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第11~第12天,讓其在走廊進行適當的活動。5)在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第13~第14天,可讓其進行適當的戶外散步等活動,并告知其注意控制活動的時間。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2周的護理。
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Barthel指數(巴塞爾指數)的評分。生活質量的評分包括體力、病情、一般生活、社會心理、醫療狀況及工作狀況等[3],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Barthel評分即為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強。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體力 病情 一般生活 社會心理 醫療狀況 工作狀況A 組 40 12.40±4.1 12.89±2.7 7.45±1.72 6.77±1.43 5.04±1.12 4.87±0.67 B 組 40 18.47±5.23 17.34±4.42 9.48±2.1 9.73±1.86 6.27±0.96 6.79±1.03 t值 5.777 5.434 4.730 7.979 5.274 9.88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接受護理后,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Barthel指數的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進行護理前后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分的比較(分,±s )

表3 進行護理前后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分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Barthel指數 t值 P值護理前 護理后A 組 40 50.36±11.5 73.10±12.128.608 0.000 B 組 40 52.89±8.79 82.56±14.6310.995 0.000 t值 1.105 3.149 P值 0.272 0.002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長時間缺血導致的心肌細胞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屬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嚴重類型,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持久性胸骨后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和血清心肌壞死標志物升高及心電圖進行性改變等,嚴重時還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目前,臨床上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是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4]。有研究發現,對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可促進其心臟側支循環的建立,有助于其病灶的修復[5]。另外,對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可促使其將接受訓練的態度由被動地接受轉變為積極主動地進行訓練,進而提高其進行自我保健的能力。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其生活自理的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