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翌
摘 要:小學德育工作在整個學校德育體系當中是最為基礎的一環,有著相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但目前的工作開展情況并不理想,在學校教育體系當中知識教育仍然有著絕對的權威。情感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倡導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調整學生的認知評價體系,在學校教育中理應占據與知識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結合當前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分析了情感教育和內在涵義和必要性,并對如何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實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可參考的策略和建議,希望為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德育;情感教育;途徑策略
1.小學德育工作的特點及現狀
德育是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學校教育不僅應該教給學生們廣闊的知識,更應該幫助學生們養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幫助學生們形成正直的人格品質。小學德育是學校德育體系中最基礎的環節,肩負著培養學生行為習慣、引導學生形成正直品格的使命。由于小學的孩子們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的年齡段,在行為習慣和性格特征上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通過教育和實踐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正直善良溫暖的人格品質。正因為小學生們年齡和心理特征的特殊性,小學德育在整個學校德育體系當中有著相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不過,從當前的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學校引起重視,優化小學德育工作。第一,德育工作并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盡管素質教育已成為教師和家長的共識,但在實際操作中,單方面重視學習成績,忽視德育發展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學校和家長習慣性地用成績去定義學生的優劣。第二,德育工作開展較為形式化。目前德育工作主要以說教為主,實踐活動不豐富,也不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忽視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程度,導致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而對學生們習慣和性格影響的實際效果不佳。第三,德育工作團隊不夠專業。盡管社會一直在強調德育,但在實際的操作當中,許多學校并沒有專業的德育教師團隊,也沒有給開展德育工作的教師給予充分的培訓和指導,德育團隊與教育團隊相比,需要更懂學生的想法、情緒和心理特征,能夠在情感上、在思考上為學生提供引導。
2.情感教育的內涵和必要性
情感教育的實質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真正地關注學生的內心,給予學生們更多的人文關懷,調整學生的認知評價體系。情感教育,與理智教育相對比,更多關注地是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和心理,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和自尊。理智教育教會學生們知識和技能,情感教育教會學生們了解自己,認可自己,了解他人,關懷他人。長期以來,情感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一直處于從屬地位,一直被視為理智教育的輔助手段。但是,人們往往忽視了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樹人,是培養人,對人格的培養才是教育的核心。
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必要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但是實際上情感教育無論是在知識教育,還是人格教育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知識教育上面,已有許多研究驗證了情感因素會顯著影響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教育的關鍵在于真實地,帶著尊重的態度去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去關注他們在學習中的困惑、沮喪、興奮等等,然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意義。因此,情感教育對于良好的知識教育其實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在人格教育上,情感教育更是肩負著無比重要的使命。因為情感本身就是構成人格的重要部分,是影響人格和品德建立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的本質就是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給予他們尊重和認可,幫助他們形成對自我和對世界的認知。不得不說,當下的一些學生驕傲自滿,或是自卑寡言的現象其實都與情感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關聯,因為他們缺乏對自我和對世界的正確認知,只能通過知識教育的標準來衡量自我的價值。
3.小學德育實施實施情感教育的途徑
(1)加強教師的情感修養,注重對學生情感的關注
學校教師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群體,也是能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的群體,教師的一言一行其實都會影響學生對自我和對世界的判斷。加強教師情感修養的關鍵在于兩部分,一是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去了解和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僅僅關注學習成績和排名。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和沮喪,也應關注學生在生活中的自卑和自滿,真實地,帶著尊重地去與學生交流。二是教師應該樹立人格品德和待人處事的榜樣,正直善良溫暖,不歧視不偏私,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認可學生的優點,以此來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和人格品質。
(2)強化學校和家庭聯系,調整學生認知評價體系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是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完成的,在孩子的自我認識和世界觀形成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是對其最為影響深遠的群體。學生對于自我的認知往往來自教師和家長對自己的評價,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往往來自教師和家長如何待人處事。加強學校與家庭聯系的關鍵在于,使教師和家長處在同一目標下,處在同一方針下,通過學校開放日、家長會等等活動,加深家長對孩子的認知,加深教師對學生的認知。讓學校和家庭統一想法,那就是不能僅用學習成績去評判孩子的好壞,教師和家長都應該學會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認識孩子,去認可他們的努力付出和正直品質。
(3)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豐富小學德育實踐活動
德育是道德教育,是行為教育,而非純粹的知識教育,在德育工作當中實踐比說教更重要得多。德育工作的關鍵在于要貼近孩子的實際生活,去關注他們的困惑、苦惱,幫助他們解決對于自我,對于世界的認知障礙。德育實踐活動可以從學生自我出發,幫助他們了解自我,認可自我;可以從學生行為出發,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可以從學生家庭出發,幫助他們表達對家人的情感,幫助他們更深地了解自己的父母;可以從學生的同學關系出發,幫助他們更能與同學和諧相處,互幫互助,等等。德育工作的核心就是“以人為主”,真實地去關注孩子們的想法,在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思考認知中提供引導。
[參考文獻]
[1] 方志義.提高小學德育教學質量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5(23):67.
[2] 高文鳳.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14):118.
(作者單位:佛山市順德區世紀小學,廣東 佛山 5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