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少康 張曉飛 屈穎 張曉玲
摘 要:貧困大學生問題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簡述了貧困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分析了心理問題對貧困大學生的影響,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案。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解決方案
近年來,貧困大學生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貧困大學生是指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因而生活拮據甚至無力負擔學雜費用的一類特殊群體。現實情況中,多數貧困大學生能夠正視困難,自立自強。但是,也有部分貧困大學生無法正確面對困難,背負著沉重的精神負擔,從而引發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嚴重影響其學業進步、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甚至導致違規違法。探尋解決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策略,促進貧困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是當前高校工作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一)自尊與自卑相互交織。貧困大學生容易存在過度自尊與過度自卑的心理現象。一方面,由于家境貧寒,部分貧困大學生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感到自卑,擔心因此得不到別人尊重,自我認知消極。另一方面,貧困大學生往往注重臉面,爭強好勝,不甘落后,具有強烈的自尊。而同時,強烈的自尊使得貧困大學生容易產生極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只接受成功,不接受失敗,也就形成了既自卑又自尊、既堅強又脆弱的雙重性格。
(二)自立自強與自我消沉兩極分化。由于家庭經濟狀況、生活環境、生活閱歷和性格特征的不同,面對經濟壓力時,每個人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反應。多數貧困大學生能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吃苦耐勞,自立自強。有部分貧困大學生面對困難自暴自棄、自我消沉。他們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缺乏改變命運的毅力和決心,缺乏擺脫貧困的具體行動,經濟上依賴被動救助,學習上缺乏進取精神,生活上缺乏斗志和信心,這種消沉狀態嚴重影響著他們健康成長。
(三)自我封閉與渴望交流相互沖突。渴望交流是大學生共有的特征,人際交往的狀況可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但部分貧困大學生因內心背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不能夠很好地處理人際交往關系,人際交往狀況堪憂??释涣?,但又恐懼社交、害怕歧視、自我孤立、沉默寡言成為他們最明顯的特征。這種自我封閉與渴望交流的矛盾沖突,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壓抑和焦慮,而長期的人際交往障礙則會導致其情感荒蕪、心情抑郁和人格扭曲。
二、心理問題對貧困大學生的影響
(一)對學業的影響:成績滑坡,學業荒廢。貧困生由于經常要為各種費用操心,無法專心學習。有的無視校紀校規,忙于賺錢而隨意曠課,直接影響學業。
(二)對身心的影響:心理脆弱,人格缺陷。一部分貧困生由于經濟上的重負,造成了精神和心理上的貧困,成為“雙困生”。
誘發心理疾病。貧困生正處于人生成熟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中情感中的對立面常常交織在一起。
三、解決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案
(一)正確引導其對待貧困的現實
貧困生對自身貧困的現狀以及致貧根源都非常敏感,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活動中必須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溝通教育,豐富其精神、提高其境界。接納貧困不是安于貧困, 而是要找到自己的優勢和亮點,找到支撐我們自信的立足點,這樣即使我們經濟困難,也有足夠的理由對自己充滿信心。接納貧困,還意味著要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冷靜地對待自己的得與失。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人也一樣各有長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不嫉妒、不攀比、不抱怨、不自憐,以平靜的心態處理人際關系。用理想激勵自己不斷克服消極情緒。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參加社團,發展自己的興趣,以積極心態適應環境,過好大學生活。
(二)搭建平臺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
貧困生身上有著很多“可塑性”,期望獲得鍛煉的機會,希望獲得學習和工作上的進步來不斷證明自己,同時大部分貧困生從小到大養成的“純樸”性格、吃苦耐勞的品性,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為同學和集體服務,從而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這些與高校學生干部的基本要求不謀而合,產生了諸多重疊部分,高校學生干部的先進性成為高校學生成才的目標導向,成為高校學生積極進取、努力向上的內在動力,在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活力中產生著顯著的作用,其個體素質及言行的示范性在大學生群體中起了榜樣教育作用。
(三)創造條件改變其貧困的心態
正確認識“人的本質”,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把個人命運和社會命運結合起來,在服務社會奉獻人民中實現自我價值,改變經濟的困難。在繼續做好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教育,盡量結合學生的個人性格特點,適當地把他們吸收到學生社團中來,安排學生工作,鼓勵他們參加學生社團,從而使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同時對他們做好責任意識教育,進而建立貧困大學生學生干部激勵管理機制,實行成功目標激勵,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陣地,作為學生自主參加的群眾性組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揮學生的專長,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四)目標激勵促進其健康成長
在目標激勵過程中,激勵者確立的目標要因人而異,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這樣才能對學生有吸引力。作為高校學生干部應具有一定的人際交往的能力,善于人際溝通。當代大學生視野開闊,求知欲強,精力充沛,社會參與意識日益增強,他們渴望建立起能夠充分交流思想、互相信任的交往網絡,以增廣見聞,提高能力。大學生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走到一起來的, 他們學習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作為學生干部在這群體中首先應培養良好的個性。“良好的個性是人際關系形成的基礎?!闭_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悅納自我,養成誠實的積極的助人的個性,這樣才能向他人直接傳遞樂意交往的信息,在交往群體中發揮榜樣作用,使整個交際群體朝著健康向上和諧的方向發展。
(五)建立多渠道扶助貧困生的機制。物質決定意識,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歸根結底是經濟困難造成的。因此,要高度重視貧困生問題,從實際需要出發,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資助體系,幫助他們解決經濟困難。進一步加大獎學金力度和覆蓋面,探索設立專門用于獎勵優秀貧困生的獎學金;擴大和完善高校學生貸學金管理制度,增加貸款數量,放寬貸款對象和類別限制,建立并完善借貸還貸的相應法規,提高學生貸學金的使用效益;努力拓展校內勤工儉學崗位并完善相關的保證機制,健全各種管理機制,落實經費,建立校園勤工助學陣地,有關部門也要制定有關政策措施,保護學生在校內外參加勤工儉學活動的安全及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減輕貧困生的學業負擔;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建立各種“愛心基金”或保障基金,充分發揮政府和學校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動員社會團體和個人捐款資助貧困生。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和收費制度的全面實施,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務之一。經濟的貧困、文化的失范和社會、學校、家庭環境都會影響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因而,要堅持心理扶貧與物質幫助相結合的方針,建立起政府、高校、社會三位一體的資助體系,以幫助貧困大學生從物質上、精神上徹底擺脫貧困,促進他們的順利成長。
[參考文獻]
[1]覃晶晶. 高校如何解決貧困生就業難問題的對策思考[J].科教文匯, 2007, 10
[2]張宏鑫. 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實現途徑[J]. 湖北社會科學,2007,8
[3]歐永美. 貧困大學生就業困境及解決之道[J]. 大眾科學,2007,18
(作者單位:渭南師范學院數理學院電氣工程系,陜西 渭南 71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