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妮
摘要:在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高校作為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基地,肩負著培養既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又能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是學生健康成長和順利就業創業的基礎。基于體驗式教學的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課程是培養學生良好職業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職業心理素質拓展;高職生
1.開設基于體驗式教學的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課程的原因
2017年8月18日,中共教育部黨組下發的《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大學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教黨〔2017〕45號)文件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積極推動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切實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素養,不斷強化適應時代發展的專業知識教育,更加注重面向未來發展的綜合能力培養,努力提高培養各類卓越拔尖和創新創業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在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高校作為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基地,肩負著培養既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又能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是學生健康成長和成功就業創業的基礎?;隗w驗式教學的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課程是培養學生良好職業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
首先,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一般側重學生技能的培養,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比較少,而注重職業心理素質的提升則更少。而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入學時本身文化功底相對較弱、綜合素養較低,高職生更需要提升其職業綜合素質。其次,目前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綜合素養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文化基礎課來實現,而文化基礎課一般采用傳統的知識講授,形式比較單一,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效果一般。而體驗式教學方法則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再次,高職院校的學生“重專業課,輕文化課”的思想觀念嚴重,他們認為文化課沒什么用,這種“功利性”的學習取向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基于以上原因,開設基于體驗式教學的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課程一方面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另一方面也能創新課程教學的模式,提高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2.基于體驗式教學的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課程的內容簡介
“體驗式教學”就是創設某種真實或模擬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引發他們的思考,喚醒他們的情感體驗,從而去探索、發現、領悟課程所要傳遞的核心內容和情感要素?!绑w驗式教學”的目的是把學生從課堂的聽眾變為課堂的主角,讓他們通過親身的經歷去感知、理解、領悟、驗證教學內容,從而真正地把外在的知識內化為內在的素質[1]。心理素質拓展訓練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以自然為舞臺的體驗式學習方式,寓教于樂,融挑戰性、教育性、實用性為一體。能為學生創造難忘的學習體驗,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在激勵中加速內化所學知識,感受人生挑戰和高峰的體驗,并使之通過對體驗的反思,超越體驗,效果更深遠、更持久。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屬于體驗式教學法。相對于傳統的心理知識講授課程,體驗式教學將心理健康知識寓于情感體驗、反思領悟、行為訓練、交往互動中,既關注知識的獲得,又關注其“情感”和“行為”,強調知、情、行三者之間的整合,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效路徑[2]。
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課程是學校自主研發開設的一門公共選修課,以“互動體驗式”的心理素質拓展形式開展,班級人數限40人,授課教師為接受過系統團體心理輔導的專業心理教師。課程內容分為領導力與執行力(BEST團隊、心有千千結)、人際溝通能力(相識葫蘆串、你說我畫)、團隊協作(同舟共濟、萬里長城永不倒)、自我認知(小小動物園、我真的很不錯)、壓力與情緒調節(情緒ABC、秘密大會串)、創新思維(解碼撲克、創意城堡)、意志力(生死電網、成長三部曲)、時間管理能力(人生繪本、一寸光陰一寸金)、感恩誠信(感恩主題繪畫、誠信之旅)等九個主題開展專題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訓練,每周一次,持續九周。每個主題都精心設計拓展方案,分知識導讀、活動熱身、主題游戲、我心我訴四個環節,由淺入深的層次展開。通過這一系列拓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自主創新、良好人際溝通等職業心理素質,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企業與社會的發展。
3.基于體驗式教學的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課程的初步成效
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課程現已經開設了3期,分別為2017級、2016級學生開設,累計受益學生115名。根據每次結課后學生的課程反饋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課程反響效果較好。首先,課程方案設計科學合理,拓展內容豐富,課程形式新穎,學生自我評估的參與課程的投入度達到98%,這表明課堂參與度高;其次,學生對授課內容、授課教師的滿意度高達99%,這表明課程滿意度高。再次,學生總結收獲多。具體有:通過課程的學習,自信心大大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改善,以前不敢與人交往的同學變化大;意識到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感覺該課程與其他文化課程不同,真正的能夠讓自己投入,非常輕松愉快,而且讓自己懂得了很多道理,真心不想結束該課程。
根據學生的課程反饋,結合三名授課教師的上課總結,為高職生開展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訓練非常有意義,學生的收獲很大。第一,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真正實現了從體驗中學習,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定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意志品質、創新精神、誠信品質,這對學生個人的成長、未來的就業非常有利。第二,創新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第三,優化了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的專業文化素養與綜合素養的協調發展,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4.基于體驗式教學的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課程的研究展望
該課程學生的反響較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課程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一是教學團隊進一步進行優化課程設計,進一步細化主題方案、優化教學內容。二是如何激活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敞開心扉投入到課堂體驗?因為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參與、體驗和分享,而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成長經歷不同,在課堂上的學生的心理開放程度不同。該課程絕大部分學生投入課堂,但是個別性格內向、主動性不強的學生課程投入度不高,還會經常曠課,最終被團隊邊緣化。這需要授課教師進一步關注到每名學生,幫助這些學生在課程之初就融入團隊訓練中,確保人人投入課堂、人人體驗活動、人人分享感悟。三是如何充分發揮課堂上學生朋輩互助的功能?課程中的每個心理活動項目都有目的,如何使學生真正體驗到這些活動目的,而且分享積極的情緒體驗,影響小組或者團體成員。這不僅需要優化教學方案,還需要授課教師能夠敏銳的觀察到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進行引導。
總之,基于體驗式教學的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課程能讓學生感受到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學習動機,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充分投入課堂,積極參與拓展項目、體驗分享感悟,真正實現了“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有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心理素養,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和順利就業創業。
[參考文獻]
[1]巴文娟.“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及思考[J].科教導刊(下旬),2016(11):80-81.
[2]楊通宇.論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10):216-217+23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省級項目中的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示范校建設項目”(項目編號:17XL08)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