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澤華
摘 要:目前我們國家的分散水源污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雖然對一些中小型的污水,我們可以采用就地處理、達標排放或就地回用等技術,而且在一些中小城鎮及農村、高速公路[1]、旅游景區等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研究前景,但目前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運行資金短缺、工藝選擇缺乏針對性、剩余污泥二次污染、管理水平低等[2]。分散污水源具有水量與水質的波動起伏大,污水點源規模小、從運行管理、經濟,工藝等等方面綜合考慮,提出了適用于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并對其原理、處理效果、優缺點進行探討,讓其為工程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價值[3]。
關鍵詞:污水處理;分散式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日益增加,環境污染的范圍也隨之不斷擴大,這就對環境區域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條件,對于未納入城市市政管網覆蓋范圍,以及地處市郊或偏遠城鎮的特定區域(例如一些農村、部隊營區、城鄉結合部療養院、別墅區等),污水排放量小且分散,污水水質與水量波動大。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可以對污水進行就地處理,達標排放,可以節約管網的建設和維護費用、同時還具有占地面積小、對環境影響小、因地制宜、靈活性好等優點。在分散污水治理過程中,如何根據分散式污水處理的特點,結合當地經濟樣等優點水平、環境目標、自然條件,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處理技術,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是目前我們面臨的新問題。
2.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的種類
2.1厭氧無動力污水處理技術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在厭氧條件下,兼性厭氧和厭氧微生物群體將有機物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近年來,發展了越來越多的高效厭氧處理設備和技術,如升流式污泥床反應器(UASB)、厭氧濾池(AF)、厭氧膨脹顆粒污泥床(EGSB)等。針對分散點源污水的特點,厭氧無動力污水處理裝置采用初沉池+厭氧污泥床接觸池+厭氧生物濾池工藝,將全套裝置埋于地下,工藝過程簡單,耗能低。
2.2膜處理技術
膜處理技術MBR是生物處理單元與膜分離單元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水處理技術,二沉池用膜組件代替,以減少處理設施的占地面積,并通過保持較低污泥負荷的方式來減少污泥量。在再生水資源日益得到重視的當今社會,MBR在污水處理領域特別是分散污水處理和回用方面得到普遍應用。為了克服獨立的MBR工藝對氮磷去除率較低的缺陷,通常將MBR與其他工藝進行組合。如淹沒復合式膜生物反應器、循環交替式活性污泥法MBR、生物移動床MBR、淹沒式MBR、循環間歇式活性污泥法MBR、厭氧+好氧+缺氧序批式MBR等,這些新工藝不僅強化了處理效果,提高了氮磷的去除率,同時減輕了膜污染。
2.3速分生物處理技術
速分生物處理技術是將“流離”原理應用到A/O技術或生物膜技術中,形成的一種新型污水處理技術。速分生化池內的填料為速分生化球,生化池內布設曝氣系統,污水中的懸浮顆粒經速分生化池的三相運動,由流速快的液體流向流速慢的固液界面富集,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反應器的空間劃分和多孔微生物載體均具有厭氧、缺氧、好態狀態,進而形成多樣的微生物生態系統。該技術具有處理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無污泥,無異味,維護方便與建設可模塊化等優點,目前已成功應用于多處國家級重點工程和不同規模的水處理站。
3. 工業技術要求
(1) 在工藝上,基于分散水源水量小、水量與水質的波動大等污染特征,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應具有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布置方式需靈活、產泥量小、能快速啟動等要求,以滿足適用環境的特殊要求。
(2)在運行管理方面,工藝應操作管理簡單方便。由于各種原因,偏遠地區很難配備專業維護人員進行專項管理,普遍存在運行管理維護難的問題。
(3)在經濟方面,運行費用應低。對于廣大農村、部隊營區、療養院等地區,大部分為非盈利性場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不控制運行費用,將陷入建得起用不起的窘境。
4. 技術特點及適用范圍
(1)使用費用低:使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化,大大降低了運行費用,運行成本僅為電費系統殘渣少: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基本上已被自身消化,僅有少量的污泥排出。
(2)處理效率高:經反應器后,可確保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3)自動化程度優:采用PLC智能控制系統及遠程監控系統,使系統處于最佳運行狀態。
(4)商業價值高:大面積管理間可做商鋪,精美廣告位設計,利于商業投資、經營。
(5)可移動性好:采用模塊化結構,根據污水處理量確定處理規模,現場安裝。
(6)工藝操作方式靈活:處理的關鍵單元為同步并聯運行,可選擇靈活的運行方式。
(7)適應范圍
1、村鎮生活污水就地處理與回用。
2、旅游景區酒店餐飲、沐浴廢水就地處理。
3、旅游景區廁所糞便污水處理。
4、紡織工業有機廢水處理與回用。
5、化工行業有機廢水處理與回用。
5.結語
(1)雖然我國現在在城市和城鎮污水處理技術研究上己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研究上進展依舊緩慢,依然有管理水平低、運行資金短缺等實際問題要去解決。
(2)分散污水與城鎮污水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的地方,具有面廣、量小、分散等特征,不僅在水質、水量及建設模式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工藝選擇、工程建設與投資、運行管理保障模式等方面也有較大的區別,所以分散式污水處理應根據具體情況特點、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及風俗習慣,因地制宜地進行選擇。
[參考文獻]
[1]李海明(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系統與實用技術研究,2009)
[2]王曉昌,彭黨聰,黃廷林(分散式污水處理和再利用,概念、系統和實施[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3]蘇東輝,鄭正,王勇,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探討(環境科學與技術,2005)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