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宇
摘 要:神秘國度朝鮮是當今僅存的五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為了保障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朝鮮在20世紀確立主體思想、紅旗思想和先軍政治等主要指導思想,大力開展思想文化建設,發展教育,開展文藝建設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體現出了其局限性。
關鍵詞:朝鮮式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主體思想;文學藝術
朝鮮作為五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在主體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朝鮮式社會主義而其中最具朝鮮特色,或者說朝鮮最重視、最傾盡全力建設的就是思想文化領域。
一、20世紀朝鮮的主要指導思想
(一)主體思想
主體思想可以說是朝鮮社會主義的核心指導思想。朝鮮主體思想的萌發以1930年金日成的報告《朝鮮革命前的道路》為標志,其正式提出是在1955年底,金日成發表了以《關于在思想工作中克服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確立主體》為題的重要講話。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主體思想的主導地位在朝鮮勞動黨代表大會和最高人民會議上正式確立下來。之后,繼承人金正日、金正恩嚴格執行并加以闡釋,主體思想理論進一步深化發展。
(二)紅旗思想和先軍政治
紅旗思想和先軍政治都是金正日執政后,在繼承主體思想的基礎上,在20世紀末對朝鮮指導思想提出的新思考。紅旗思想的定義為“在任何環境下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把革命進行到底的自力更生精神”[1],它的本質是“對領導者的絕對崇拜”,是與領導者“生死與共并且對領袖絕對崇拜、絕對擁護之精神”。[2]
先軍政治思想簡單來說就是以軍事為中心建設強國的戰略。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朝鮮格外突出軍隊的地位,將軍人置于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三大階層之前,同時,朝鮮領袖重點抓軍隊建設工作,以治軍的方式帶動全社會的運轉,全力保障軍費投入,無論國家財政如何困難,都要優先保障國防方面的費用,并以軍人的精神增強國民的凝聚力。
二、朝鮮思想文化建設的特色
黨的指導思想的落實一定離不開宣傳和教育,這也是朝鮮一直十分重視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將國家的主流思想根植于人民的心里,才能加強國家的統治和領導。朝鮮勞動黨黨徽圖案由錘子、毛筆、鐮刀交叉組成,中間正是象征著知識分子的毛筆,這也說明了朝鮮對教育、對文化知識的重視。經過長期的努力,朝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思想文化教育體系。
一是把主體思想融入在科學知識教育之中。朝鮮自20世紀七十年代起實施的十一年制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所設置的思想教育課是一系列的,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高中,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開設不同層次的課程,而政治課,也是朝鮮大學所有學科專業的必修課程。二是教育全民化。朝鮮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全面建成完善各種教育基地,為的就是讓上下人民全都能接受到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教育,營造濃厚的社會主義思想氛圍。三是強調熱愛領袖的教育。熱愛領袖教育可以說是朝鮮教育體系和思想文化建設的一大特色。朝鮮號召全國人民“敬仰領袖,樹立領袖的絕對權威,把領袖的思想新年化和信條化,無條件地、徹底地貫徹領袖的教導”[3]。很明顯,這樣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為了鞏固保障朝鮮社會主義制度,但也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個人崇拜現象,容易出現民眾盲目追崇領導人的現象。
三、朝鮮文學藝術建設
朝鮮還十分重視文學藝術方面的發展,盡管朝鮮在經濟上發展緩慢,但朝鮮的文學藝術建設可謂成果豐碩,是徹底體現朝鮮社會主義思想的載體。所以,朝鮮的文學藝術以主體文藝理論為基礎,用民族的形式展現社會主義內容,黨性、工人階級性和人民性是其本質特征,而這三者皆來源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文藝觀的基本藝術理念。其中,黨性是最根本的,它的含義是對黨的無限忠誠,對工人階級革命黨及其創始人的忠誠,對領導人的忠誠。
在一切以黨為先的體制下,在朝鮮,黨的文化藝術部門相對來說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朝鮮文學藝術政策格外強調黨性、階級性和人民性,而非追求美學價值。另一方面,朝鮮文學藝術政策具有操縱行,作品的創作不容許文學藝術家發表個人的觀點,整個創作過程受嚴格的審查和限制,而審查的標準不是藝術性而是思想性。
朝鮮有著自己的獨有的文藝創作制度。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由集體來完成,集體創作會受到黨的監督。文藝創作工作者隸屬于朝鮮文學藝術總同盟,并根據功績和能力被分為人民藝術家、功勛藝術家等八個級別,在總同盟的管轄下開展工作,由文化省這種行政機構負責提供創作條件。所以,創作者們作品的素材、構想、工作時間、工作量等都需要根據黨的指示而定。另外,朝鮮致力于文藝工作發展,創建了眾多極具實力的文學團體、演出團體、電影團體、美術團體。
四、20世紀朝鮮式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意義及局限性
朝鮮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投入,為朝鮮社會主義從建國初期到后續發展度過各種難關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確保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發展。同時,經過不斷的改革,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符合朝鮮國情的教育體系和文藝創作機制,形成了濃厚的、具有朝鮮特色的、具有凝聚力的思想文化氛圍,文學藝術建設的成果也非常顯著。在貧困的經濟條件下,朝鮮仍然重視教育,重視構筑朝鮮式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體系,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另一方面,朝鮮將有限的財力、物力全面投入到思想文化的建設中,經濟改革低調緩慢,導致朝鮮的經濟能力始終有限。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應該是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中心,也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力量和核心基礎。同時,雖然朝鮮各種類型的文藝作品成果豐碩,但集權式創作環境下的作品在每一個時期的主題思想幾乎一樣,導致了作品反應的主題內容單一,形式重復,創作人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缺少具有美學價值的純文學作品。而在主體思想、熱愛領袖思想教育下,朝鮮追求神化金日成和金正日以表忠心的作品,將他們評價為民族和世界的救世主,缺乏客觀性和科學性。
歷史的腳步總是曲折式向前的,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問題,甚至有更多的未知等待著我們去探索。社會主義的發展應該是全方位的、創新型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關系不應是完全的對立斗爭,而應該在矛盾中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伯松,逐漸走向改革開放的朝鮮式社會主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2.
[2]黃宗良,林勛健. 冷戰后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沈儀琳. 朝鮮主題思想資料選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盧繼元,吳東東. 朝鮮式社會主義制度分析[J].延邊大學學報.2014,(2)
[5]羅麗麗. 淺析朝鮮式社會主義[J].傳承.2010,(11)
[6]高放,李景治,蒲國良.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7]李海云. 冷戰后越南、古巴、朝鮮、老撾對社會主義的新探索與啟示[D].蒙古大學.2010.
(作者單位:延邊大學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吉林 延吉 1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