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敏
摘 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增多,已成為影響校園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研究,探析大學生心理問題對校園安全穩定的影響,提出可行性工作建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完善,有力的保障校園的安全穩定。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校園 ;安全穩定
高校是培養國家未來人才的搖籃,校園的安全穩定則是高校穩定建設、和諧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大學生是校園的主力軍,他們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依賴于整個校園的平安穩定,但同時他們也對校園的安全因素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對校園安全穩定的影響意義重大。
一、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日新月異,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各種變遷和發展,現代大學生在成長中缺少了很多的心理發展歷程,因此在大學階段,在離開父母保護的日子中,大學生有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適應問題
從高中到大學,無論是學習模式,還是生活環境,對新入學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如果學生沒有及時的適應或者接受改變的能力比較欠缺,就很有可能會引起心理適應問題。 在新生大學生中有因為學習方式不適應,成績大幅度下滑,產生心理問題的;有因為離開熟悉的家鄉環境,不適應大學的環境而整日郁郁寡歡的;也有不適應集體生活而引起寢室矛盾的。這樣的問題在新生中比較明顯。
2. 人際交往問題
調查顯示,大學里有近一半的學生最苦惱的是人際交往問題,其次才是學業等問題 ,由此可見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渴望和需求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現階段的應試教育模式導致很多學生在大學之前專注學習文化知識,并無很多人際交往經驗,這就極易導致大學生在各個階段可能會有人際交往而引起的各類心理困擾。
3. 情感情緒問題
情感情緒是我們每個人隨時都會產生的心理困擾,它來自于我們的認知,來自于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大學生尚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后形成階段,還不穩定,他們對事物發展的認知和評價并不完全正確,待人處事也不成熟,所以當他們在經歷男女之間的情感戀愛,處理朋友之間的各種微妙關系時,經常會遇到一些情感情緒上的問題,常常會有一種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我也控制不住自己這樣的狀態,這樣的情感情緒會令大學生們束手無策,煩惱無比。
4. 職業規劃及自我問題
現代的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的任務是非常單一的學習,較少時間有社會實踐,也沒有自己的自由規劃時間。然而,到了大學忽然沒有了約束和安排,他們在短時間內就會非常的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更加沒考慮過將來要干什么?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對自己不滿、評價低,不接納自己,討厭自己,焦慮自己的將來,產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5. 各類心理疾病
很多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可能就有了心理疾病, 然而為了面子問題,這些學生經常會隱瞞自己的病情,不吃藥, 不看醫生,時間久了,病情加重。大學校園,相對于初高中來說,各類關系更加復雜,需要良好的心理狀態去適應。如果學生本身的心理狀態不夠好,極易引發各類危機事件。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對校園安全穩定的影響
1.大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增多,可能引發多類校園安全穩定事件
綜觀多類文獻,均顯示大學生在進校后到畢業這個成長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種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的得到排解,可能會引發出一些校園安全事件。比如新生進校后因不適應集體生活而引發的寢室矛盾,嚴重的會產生打架斗毆的行為,嚴重擾亂寢室樓的穩定秩序。也有同學因情感失戀等心理問題不能及時得到疏導而做出了一些危害自己和他人的不正當行為,極大的影響了校園的安全穩定。還有一些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長期壓抑、煩悶,最終有可能采取一些極端行為來逃避自己的處境。這些都是校園安全穩定的隱患,需及時的清除。
2. 大學生心理狀態不積極,影響校園安全穩定的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提高自身基礎素質的重要載體,因此校園的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的成長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高校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校園安全文化活動,需要學生積極參與,鍛煉其能力,實現其提升,從而也可對大部分學生進行安全穩定的宣傳教育。然而現代大學生似乎更喜歡“線上活動”,拿著手機電腦可以聊得很歡,就不愿去現場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他們從未認識到身體的活動與心靈結合的重要性,所以就干脆不參加任何文化活動,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容易脫離多彩的現實生活,脫離隨時可能需要變化的實踐,嚴重者還會阻礙其自身的人格發展。
3.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是校園危機事件的重點發生人群
近幾年,校園危機事件頻頻發生,無論是傷害他人還是傷害自己,都給校園的安全穩定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縱觀全國各個高校的校園安全事件,絕大多數是因為大學生心理不健康引起的,特別是那些心理重點學生,發生心理危機事件的概率更是比一般學生要高出很多。一旦發生危機事件,不僅事件本身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還有可能引發校內學生恐慌,嚴重阻礙校園的安全穩定發展。
三、多部門聯動,點面結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校園安全穩定
1.加強心理重點學生的跟蹤關注工作
心理重點學生是指排查后,發現有心理問題 ,需要老師定期跟蹤關注的學生。很多學生在某個階段可能因為一些客觀事情影響了情緒,產生了心理問題 ,但是在后續發展過程中,有可能經過自我調節,沒有情緒了,也有可能因為事情更嚴重,情緒更差了。這樣的心理動態變化是需要學校心理工作者時時掌握的,在一定程度上可將心理危機事件扼殺在萌芽狀態。建議高校都應設立心理重點學生的數據庫,對這些學生進行定時的跟蹤談話或者關注,確保有任何心理隱患的學生能安全、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2.點面結合,做好發展性輔導和校園心理文化建設工作
校園的平安穩定不僅要在心理重點學生這個“點”上控制好危機事件的發生,更要在全校學生這個“面”上做好所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性輔導。通過心理校園文化的建設,例如舉辦心理活動月、開設心理工作坊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心理健康素質,提升學生管理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引導絕大多數學生有自信、有擔當、有勇謀,培養學生具有能吃苦、能耐搓、能抗壓的心理素質。點面結合的將整個校園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確保校園的平安穩定。
3.多部門聯動,做好各類心理危機事件的預防工作
心理危機事件防不勝防 ,一旦發生,需要校園多個部門快速配合才能盡快解決。假設有學生在寢室有自殘行為,就可能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去處理,比如公寓輔導員、分院輔導員、班主任、心理中心老師、安保部門老師等,這些人員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后應該做些什么,怎么做,都會影響這起心理危機事件的后續發展,嚴重的還會影響危機事件的最終結果。這就需要高校在平常的工作中設立心理危機預案,制定多部門聯動機制,出臺相關聯動工作條例,并參照實行、不斷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在危機處理時有條不紊,才能最大程度的預防校園危機事件的產生,保障校園平安穩定。
然而,看似簡單的機制設立,實際上要正常運作且多部門配合默契卻并沒有那么容易,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去摸索和不斷完善。建議高校還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特殊制定相關條例。總而言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對校園的平安穩定有著極大的影響,需要引起重視,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保障校園安全穩定,為學生更好的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豐韜.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分析及思考[J].考試周刊,2018(50):50.
[2]孫國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J/OL].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05):93-95.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