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
摘 要: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至1978年11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其間的兩年時間中,黨和國家為扭轉時局,開創國家社會的新局面,作了哪些重要的準備工作?我們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應該清晰地了解實現這一偉大轉折的歷程,才能更加全面準確把握歷史、總結經驗,也才能繼往開來,開創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關鍵詞:改革開放;真理標準;準備工作
關于拉開中國改革開放序幕的標志,毫無疑問大家都會準確的回答,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而且幾乎所有記載中國改革開放的著作,都用濃墨重彩記述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而對于實現這一偉大轉折背后所經歷的艱難曲折少有提及,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前的思想準備和理論準備等問題卻花費筆墨甚少,因而易使人認為,粉碎“四人幫”,結束文革混亂后,黨和國家就自然而然、順利地轉入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之路上來,卻不知這一“華麗轉身”的背后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進行的又一場真理與謬誤、開拓與保守、創新與守舊的艱苦斗爭,可謂是一場驚心動魄、雄偉壯觀的政治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于1976年10月結束,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時間1978年12月18日,這期間兩年多的時間中,黨和人民都在做什么呢?為什么不是盡早的進入到國家經濟建設的正常軌道上來呢?這就需要我們全面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的臺前幕后,尤其有兩個重要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為改革開放奠定思想基礎。
它為什么值得我們關注呢?我們都知道,告別過去并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歷史巨輪繼續在慣性的驅使下,繼續在過去的軌道上運行著。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后,人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期待,希望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從此峰回路轉,迎來歷史性轉機。但是,由于長期“個人崇拜”和“左”的宣傳灌輸,各種有形無形的“枷鎖”鉗制了人們獨立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要在短期內消除它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混亂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對“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進行全面徹底清理,就不能不涉及親自發動和領導“文化大革命”的毛澤東的晚年錯誤。這是一個敏感而又難以回避的重大政治問題。而時任中共中央主席,在粉碎“四人幫”斗爭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的華國鋒主席,在面對這個重大歷史問題時卻錯誤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方針:“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這種拒絕對事物作任何分析的方針,在理論上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實踐上為新形勢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設置了障礙。面對“兩個凡是”造成的嚴重影響,人們開始感到,要徹底澄清“四人幫”造成的思想混亂,不能不首先解決這樣的問題,即:究竟應當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毛澤東的指示?判定歷史是非的標準到底是什么?真理標準大討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起來的?!罢胬順藴蕟栴}”的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樊籬,撥開了“文化大革命”的思想迷霧,開始把人們從長期存在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把人們從毛澤東晚年錯誤、從“文化大革命”的極左錯誤中解放出來,重新恢復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而為改革開放、撥亂反正等一系列新政策、新主張、新思想、新辦法的提出,打開了通道,提供了思想空間和條件,為此后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歷史轉折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
二是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為改革開放拉開序幕作全面準備。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會議歷時36天,這是一次啟動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的極其重要的會議,它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充分的準備。實際上,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都在這次會議上進行了充分討論并達成共識。首先,會議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為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克服多年來的“左”傾指導思想,恢復黨的優良傳統,按正確方向尋求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其次,會議果斷地放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充分地醞釀了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問題,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確定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奠定了政治基礎;再者,會議平反了一批冤假錯案,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決定奠定了群眾基礎和組織基礎;最后,會議討論了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等問題,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決策奠定了制度基礎。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閉幕會上,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篇講話成為三天后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正是有了前面一系列工作鋪墊之后,才有了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的“一錘定音”,實現偉大歷史轉折。由此,中國開始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我們紀念改革開放應該清晰地了解實現這一偉大轉折的歷程,梳理其間的因果關系,才能更加全面準確把握歷史、總結經驗,也才能繼往開來,開創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何五星,牧歌.改革開放30年三次浪潮全實錄[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09.
[2] 曹普.改革開放研究中的若干重大問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 中共貴陽市觀山湖區委黨校,貴州 貴陽 55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