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晉
摘 要:《共產黨宣言》中蘊含著豐富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思想,其中不乏提到“人的教育”。在對資本主義教育的批判和審視的基礎上,揭示了資本主義教育是把人訓練成機器,但在對人類發展和共產主義社會理想的描繪中,將一切落腳在了“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需要中,表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戰略地位,深刻闡述了教育存在的意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啟示。當下,國內思政教育更要強化思政教育的政治引領和個人發展作用,增強人民在教育過程中的獲得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教育觀;發展感;《共產黨宣言》
為了更好地對《宣言》進行教育層面的解讀,首先應闡明的一個觀點是:對《宣言》中所涉及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問題的研究,必須從上下文關系中,更重要的是從《宣言》所指向的統一意義即作者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終目的——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中來加以把握。
一、馬克思主義教育觀在《共產黨宣言》中的初現
教育的性質是什么,它存在的根本意義,為什么服務及受什么規律制約,在馬克思主義產生前,尚未得到科學的、根本性的闡釋。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第一次對教育作出歷史唯物主義的闡述,他們在批判資產階級誣蔑共產黨人要消滅一切教育時,明確指出:“你們的教育不也是由社會決定的嗎?不也是由你們借以進行教育的那種社會關系決定的嗎?不也是由社會通過學校等等進行的直接的或間接的干涉決定的嗎?共產黨人并沒有發明社會對教育的影響,他們僅僅是要改變這種影響的性質,要使教育擺脫統治階級的影響。”①從根本上闡明了教育存在的基本屬性和發展規律,是無產階級教育觀的奠基,為教育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唯物主義、科學的理論基礎。基于《宣言》對馬克思主義教育觀的歸納,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教育與政治
《宣言》第一部分“資產者和無產者”中,提到“在這一切斗爭中,資產階級都不得不向無產階級呼吁,要求無產階級援助,這樣就把無產階級卷進了政治運動。于是,資產階級自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對自身的武器給予了無產階級”,“其次,我們已經看到工業的進步把統治階級的整批成員拋到無產階級隊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們的生活條件受到威脅。他們也給無產階級帶來了大量的教育因素。”②統治階級為了鞏固政治穩定和階級利益,盡管不同于自身的精英教育,但也不得不給工人階級以技術和宗教人道主義的教育灌輸,使其獲得了一小部分知識的增長,或多或少影響了工人階級思維的轉變。
由此,教育和政治的關系可看作兩個方面:一是政治對教育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政治決定著教育的性質,政治制度代表著階級利益和意識形態,決定著教育的政治方向和為誰服務的問題,并由此決定著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二是教育對政治具有反作用,工人階級接受教育的結果,不僅僅使其成為了機器,更讓資本家困惑的是,他們潛移默化般的學到了機器以外的思維。
二者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宣言》第二部分“無產者和共產黨人”中提到“正如階級的所有制的終止在資產者看來是生產本身的終止一樣,階級的教育的終止在他們看來就等于一切教育的終止。”③于是,資產階級的統治者不得不教育它統治下的勞動人民“最初反對貴族,后來反對同工業進步有利害沖突的那部分資產階級,經常反對一切外國的資產階級”,以達到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的目的。但從階級屬性上來看,他們反對的貴族和其他階級,恰恰是他們自身——資產階級。
正因為此,資產階級統治者對被統治階級實施教育,使得被統治階級也日益認識到資產階級的本質,反而造就了大批反對資產階級的人才。資產階級發展工業的同時,無產階級也日漸壯大,并且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其余階級都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沒落,而無產階級卻是大工業帶來的產物。無產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利,不得不同統治者展開斗爭,斗爭又推動了政治民主化,使資產階級不得不提出一些名為“民主”的保障工人利益的舉措,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工人階級的壯大和思想提升,從而整體上使整個社會的中間群體日益向工人階級轉變,對政治民主提出更高的要求,使社會結構不斷改善,教育漸趨平民化。
(二)教育與家庭
教育對家庭的構成和結合方式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個體和社會的和諧,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就不可忽視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對工人階級來說,性別和年齡的差別再沒有什么社會意義了。他們都只是勞動工具,不過因為年齡和性別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費用罷了。”④資產階級通過學校或生產指導,目的是要把他們變成勞動工具。而家庭中的教育也在這種社會制度及社會關系下發生了改變,灌輸“金錢萬能論”,家庭教育也變成以參與生產勞動為最終目的,“資產階級關于家庭和教育、關于父母和子女的親密關系的空話就越是令人作嘔。”⑤因而,共產黨人所言的消滅家庭和家庭教育,并不是拋棄家庭教育,而是要消滅那種在資本主義意識統治之下的把人變成工具、金錢奴隸的那種教育,“他們僅僅是要改變這種影響的性質,要使教育擺脫統治階級的影響。”⑥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產階級的家庭教育是無法正常開展的,是畸形發展的,父母子女之間無關乎愛和尊嚴,而關乎生存和金錢。與其說共產黨人要消滅資產階級的家庭,倒不如說要消滅資產階級統治下的家庭教育觀,以建立一種新的無產階級家庭和教育觀,回歸父母和子女的親密關系。
(三)教育與生產
《宣言》中提到,“最先進的國家幾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對所有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取消現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⑦但由于資本主義的“工廠勞動”并不能體現勞動和人的價值,只是資本家對于簡單工具性勞動的需求,不能給勞動者真正的價值體現。“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這種勞動比資產階級所謂的機器工廠的勞動要更廣泛多樣,這不僅是培養和造就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的方法,也是一種教育的發展觀。馬克思認為,在合理的社會制度下,每個適齡兒童都應接受適合其生理心理發展規律的教育,逐漸成為“勞動者”,不僅是體力勞動,更有腦力勞動。馬克思還認為,把有報酬的生產勞動同智育、體育和綜合技術結合起來,就會把工人階級提高到比貴族和資產階級高得多的水平,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方法,也是造就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的方法。
(四)教育與現代化、社會發展
《宣言》第二部分“無產者和共產黨人”中提出“正如階級的所有制的終止在資產者看來是生產本身的終止一樣,階級的教育的終止在他們看來就等于一切教育的終止”。⑧資產階級的教育是傳播資產階級思想、實行精神統治的工具。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思想的歷史除了證明精神生產隨著物質生產的改造而改造,還證明了什么呢?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⑨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統治著整個社會的財富和政治,支配物質生產,當然也支配精神生產。為了傳播有利于階級統治和資本主義大生產的思想,他們通過政治來壟斷教育,傳播資產階級世界觀,鼓吹“金錢萬能”,統治思想。
而無產階級的教育是為一切勞動者服務,為共同富裕而服務。因而大力傳播共產主義思想,便成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具。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后,應著重發展生產力,首先從生產上,改變工人的勞動價值觀,促使社會朝向公平正義發展,通過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來消解“金錢萬能”思想的物質根源,從思想上擺脫統治階級的影響。
(五)免費和義務教育的思想
《宣言》中提到,“最先進的國家幾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對所有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取消現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⑩《宣言》認為,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就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種教育和資產階級社會里的社會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是根本不同的,這種教育是以個人的自由發展為前提的,不再只是工具性勞動。
要普及義務教育,且廢除童工。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應用法律的形式規定對適齡的兒童實施規定年限的學校教育,并且免費。這是因為教育對兒童的影響非常系統和深刻,更重要的是,教育對生產力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無論哪個階級的統治都不會忽視這一點,當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亦要通過教育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六)馬克思主義社會公德觀念
馬克思不是簡單地把共產主義假定為一種理想,而是旨在詳細說明使這一理想得以實現的科學機制。正因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對人類來說是客觀的善,歷史才以善的方式前進。就馬克思的歷史觀而言,共產主義會擴大人的自由、使人得以全面發展。就其道德觀而言,馬克思相信共產主義比資本主義更具有善的道德價值,因為共產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更能自由發展所有人的才能,使人享有更大、更和諧的自由。
馬克思指出了教育的階級性和歷史性,目的就是要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教育和德育觀。在批判資本主義和私有制的基礎上,馬恩提出了共產主義理想的教育——“共產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馬克思反對把社會作為一個大課堂讓無產階級接受統治階級指定的道德教育,而是主張進行無產階級自己的道德教育,每個人既是道德教育的對象,也是主體,即道德教育是人們的之間的“相互教育”,而不是資產階級企圖強加的道德說教。
二、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對新時代我國教育工作的啟示
《共產黨宣言》強調了未來社會應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目標,其教育思想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國內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強化思政教育的政治引領和對個人發展的作用,增強人民在教育過程中的獲得感。
(一)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礎性和指導地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例如高校教育,要堅持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另一方面,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世界發展的本質規律,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
(二)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在生產力發展逐漸成熟的基礎上,逐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從娃娃抓起,近幾年幼兒教育事故頻發,推進將幼教納入統一教育部管控范圍內,而非市場化運作。
(三)繼續落實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工作應盡可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在新時代,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根據社會需要培養有用的人才。當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了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國家對于社會人才的培養,也應相應進行側重,師生之間都應跟上國家發展大勢。
(四)教育要以人為本,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教育公平。馬克思指出,教育具有社會性。一方面,教育不能脫離社會,所以要改革教育體制,首先要改變社會環境。另一方面,教育為社會發展服務,它應根據社會的需要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所以我們的教育工作應轉變觀念,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但歸根到底是通過為人的個性發展服務來實現的。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許多貧困山區“不缺錢但缺老師”的現象,僅靠志愿支教的政策難以保證九年義務教育。東西部區域、城鄉、學校之間教育發展極不平衡,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公平原則。應繼續深入扶貧攻堅,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當前我國社會公德建設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是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在新時代的運用和發展,是社會主義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最重要的著力點。加強馬克思主義社會公德理論和公德教育研究,對于建構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防止“反社會主義”行為、引導健康的社會公德方向、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精神生產隨著物質生產的改造而改造,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將馬克思主義教育原理與中國教育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的確定我國教育方針,才是對馬克思主義教育觀的繼承和發展。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在努力進行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還要建立起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任何一個新的社會,都要求人們有新思想、新紀律和新道德,以維持和發展新的生產關系。十九大報告指出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時期,如果忽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會使人們失去理想和戰斗的意志,就不能抵制各種腐化因素的侵襲,就會使社會主義走上畸形發展和變質的邪路,無產階級自身的政權鞏固亦是如此。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中,必須用共產主義思想教育群眾和培養青年,提高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的覺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人。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6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37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5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35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6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1頁。
⑦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50頁。
⑧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5-46頁。
⑨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45頁。
⑩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50頁。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盧嵐.試析《共產黨宣言》蘊涵的教育思想[J].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06(7)
[4]劉志超.《共產黨宣言》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當代啟示[J]. 科學社會主義,2008(5)
[5]汪麗君.《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探析[J]. 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24)
[6]程偉.《共產黨宣言》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7)
[7]席彩云.論馬克思主義社會公德觀念及其教育觀[J].中青年學者論壇,2010(2)
[8]周貝隆.民族振興靠創新創新能力何處尋——世界教育發展和改革動向及其啟示[J].教育研究,1998(6)
[9]周貝隆.市場經濟現代化與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1993(2)
[10]李惠林.試論共產黨宣言中的馬克思主義教育觀[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7(5)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