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蔣勝男
摘 要:對于人口政策而言,它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置若罔聞。積極參與其中,懷有人權意識。本文以人權標準作為為全新的思想意識形態,并以全新的思想意識形態為背景,提出充分貫徹權利與義務以及自由與責任相平衡的理念。最終在共識性政策的背景下,以思想為指導,完善人口政策,造福于人民、社會及國家,發揮人口政策真正的作用。
關鍵詞:共識性政策;人權理念;人口政策;多元化
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思想文化燦爛輝煌。但是,即使再優秀的民族,它們的思想文化中也難免有糟粕。我國的封建禮教、強權專政統治了我國數朝數代,思想意識形態所產生的影響極其深遠。封建禮教是由宗法制延伸而來的,它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它大肆宣揚“男尊女卑”的意識形態。①導致這種觀念牢牢根植于于人民心中,并“世代傳承”。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養老負擔過重以及國際形勢動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人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大意不得。不過,我國的傳統思想意識形態過于“牢固”,因此,人權理念光光是口頭上的呼吁是不夠的,對于我國而言,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便是立法保障。而此重任的承擔,中央政府責無旁貸。此外,隨著時代在進步,與以前不同的是,人民對于政府的立法行為也是有著參與和監督的權力。政府應該施與人民充分的空間去達到自我自由,享受自身權利,以使陳舊落后的思想意識形態發生轉變,以人權標準約束自身行為。政府可以開始意識到對人民不應強權專政,人民也能有意識去反抗強權主義,最終可以達到對自由和權利的重新認知。
一、政府承擔責任
建國初期,由于當時的國情,我國是鼓勵生育的,結果導致了人口的快速增長,國家認為這樣繼續下去的話,人民的生活水平難以提高。因此,我國開始頒布并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
20世紀初,歐美的節育之風開始以中國人口學專家為媒介傳入中國。而美國節育先驅瑪格麗特·桑格夫人的兩度來華,更是給中國直接帶來了西方的節育信息,對中國節育思想的形成,起了催化劑的作用。②20世紀70年代,在周恩來總理的大力倡導下,計劃生育工作在全國城鄉全面展開。1980年,中共中央發表了“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這也標志著中國的生育政策收緊,由20世紀50年代的鼓勵生育轉變為獨生子女或“少生優生”政策。③由此可見,我國的人口政策的制定完全屬于頂層設計。
1.政府應當承擔社會時間所產生的社會成本
在《蒂特馬斯社會政策十講》中,有對社會時間的講解,“社會時間是總體社會現象趨同和趨異運動的時間”、“總體社會現象既產生社會時間,同時又是社會時間的產品”。對于人口政策而言,它的制定與實施是具有時間的緊迫性;可是它的成效與影響是具有時間的滯后性,時間的這兩種特性相互存在,相互矛盾。可是,正是由于這兩種特性,它們就很有可能導致一系列的社會現象產生。那么,這期間的成本與風險究竟應該由誰來買單。筆者個人認為,這應該由政府負責,在我們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中,政府既然接受人民出讓的權力,就應該負起相應的責任。而不是一味假托思想意識、宗教文化,毫無長遠目光。
2.政府應當接受人口政策所必需的人權標準
我國現行的人口政策在短期來看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不難發現其中的局限性。忽視了個人和家庭的局部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人權的人口政策是否可以使國家長治久安。為了使社會時間所產生的社會成本能達到最小,也為了使政府不事后諸葛。所以,政府在制定人口政策時就應當充分考慮到人權標準的重要性。充滿人權要素的人口政策是利國利民,并可以促進國家的長遠發展。托馬瑟夫斯基教授在書中也明確表示出,“人權標準的目的就是限制這種干預以保護個人免收政府濫用權力的危害”。
二、共識性政策背景下行政參與主體的多元化
《人口政策中的人權問題》寫于上個世紀末,托馬瑟夫斯基教授在書中雖然強調自由和責任應當相互平衡,努力讓政府意識到現在的人口政策是不符合這個平衡的,并在書中最后強調各國應該立法保障人口政策中的人權領域,不過,在當時那個時代還是屬于政府主導的大趨勢。但隨著社會變遷,各國逐漸開始形成了公眾行政的態勢,也就是“共識性”政策的流行。
1. 意識形態的政治傳統
在上面我們已經分析了官本位思想給人口政策中呼吁人權領域而出現的諸多難題的成因。思想意識形態是具有強烈的主觀性色彩,這種主觀性是一個政治系統賴以生成和運作的文化背景與條件,作為人類價值理念的系統表達,意識形態是政治制度的靈魂。④對于我國而言,人口政策中的人權理念難以貫徹的首要原因便源于此。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我國政府的行政思想的主觀性色彩異常濃烈。
2. 行政主體的多元轉變
為了破解意識形態的政治傳統,加強我國人口政策中的人權觀念,我們需要行政主體從一元向多元轉變。而公眾參與行政古來有之,因此,多元主體參與行政是有理論依據的。由于我國建國時間較短,就人口政策而言,制度建立較為倉促。若全由政府制定與決策,必定會存在諸多漏洞,制度的實施不符合民意不說,還不利于我國的長遠發展。當多元主體參與到人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中,公眾行政必然從多個角度出發,多個方面考慮,因此,人口政策中的人權理念必定會貫徹落實到其中。
三、立法保障人權
雖然我國已經開始呼吁,在制定人口政策時應當注重人權,但是基于現實情況來看,呼吁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現在很多國家都已陸陸續續在人口政策方面發展人權保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我國不能盲目跟風,應當切身從本國的人口形勢出發。
1.立法保障人權的理論依據
對于立法保障人權,托馬瑟夫斯基教授也有談到,“將國際人口和發展大會的所有實質性建議按照法律、經濟、教育和文化等具體的實施領域進行討論的主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提供將人權標準與法律保障聯系起來的方法加強這些人權標準的機會”。
由此可見,單憑國際人權組織的大力呼吁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各國真正能夠立法保障人權,才能使人口政策真正為其國家服務。
2. 立法保障人權的公眾參與
當立法保障人權的事情需要政府落到實處之外,還應加強公眾對立法保障人權的支持。隨著時代在變遷,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開始發生轉變,政府在立法制定決策時應當將參與主體多元化,不應過分的強權專制。公眾的參與度提高有助于人口政策中人權領域的完善,于國于民都是有益的。人口政策只有加入公眾認可的元素,才能真正的從人權角度出發。同理,立法保障人權需有公眾的參與,這樣的立法保障方才是成功的。
3.立法保障人權的現實意義
在立法保障人權時,政府也應當摒棄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從人民的幸福出發,從國家的發展考慮,并結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建議,盡量做到公平公正地去立法保障人權以完善我國的人口政策,使其可以不帶著“血與淚”去執行,也更是可以為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以及動蕩不安的全球格局貢獻其本應發揮的作用。
[注釋]
①西同華.中國古代婦女地位低下原因剖析[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2).
②楊發祥.當代中國計劃生育史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4.
③鞠徳珩.完善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的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④葛壟.中國政治文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參考文獻]
[1]西同華.中國古代婦女地位低下原因剖析[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2).
[2]楊發祥.當代中國計劃生育史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4.
[3]鞠徳珩.完善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的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4]【丹麥】卡塔琳娜.托馬瑟夫斯基.人口政策中的人權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