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玉春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而我國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也已經發生改變。對于主要矛盾的正確認識,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對于主要矛盾的把握,對理解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方位也具有深遠的意義。對于矛盾的轉變的認識,也是我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認識,是基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項重大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又一重大發展。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矛盾;新時代
社會主要矛盾,其本質就是圍繞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關系來確定的。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的認識,就是在揭示人們生活生產、需求供給之間的關系并在其內在矛盾運動過程中發現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深刻認識,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國中產當人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現代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是基于中國國情的深刻認識以及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這一重大理論成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為實施新時代“兩步走”戰略提供了決策依據和理論支撐。
一、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依據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其中體現著馬克思主義原理。黨的十九大中將主要矛盾的表述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矛盾的轉變,體現著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原理。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解釋了實物的發展規律。事物總是普遍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而矛盾則是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用聯系的觀點看待新時代的中國,立足于中國國情以及社會主義的實踐,正確認識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
世間萬物的發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在的矛盾運動,發展是永遠人類社會的主題,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十八大以來的我國社會歷程,在十九大報告中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矛盾的主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領域內取得了許多的歷史成就,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而道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漸突兀。因此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舊的矛盾剛剛消失,新的矛盾就此產生,新的社會主要矛盾就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慢慢凸顯出來的。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于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大把奮斗目標提前十五年,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此期間一些問題也慢慢顯示出來。城鄉區域發展不均衡、廣大群眾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反面的難題,人民群眾并不滿足于簡單的物質需求,精神層面的獲得感、幸福感使得我們把眼光放在這些問題上,就此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生產力總體水平仍然處于發展中國家的歷史階段,這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基礎,也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另一方面,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又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歷史性進步。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穩居世界第二,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已經超過30%。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的需求已經不僅是“物質文化需要”,而擴展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社會生產領域則主要表現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新問題”,這就成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現實基礎。
二、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意義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全面分析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依據,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將對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發展進程發揮重大而深遠的引領和指導作用。
習近平強調,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鮮明產物。理論上,運用馬克思主義質變與量變的辯證關系、生產力決定矛盾轉化的變化規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本經驗、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精髓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分析。實踐上著重分析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表現,說明社會發展相對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和水平、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也就決定了黨的根本任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為人民謀幸福為使命,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構建產業體系為支撐,以構建現代經濟體系為動力,實現經濟社會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作者單位:煙臺市蛇窩泊鎮果品市場管理辦公室,山東 煙臺 26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