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韜瓊
摘 要 審丑文化是社會轉型時期的階段性產物。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審丑也隨之進入大眾生活各個方面。若網絡審丑不能被正確認識和看待,將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審美觀造成不良影響。網絡審丑泛化,將會導致大學生思想混亂、是非觀念混淆,美丑不分,甚至造成社會主流價值觀被顛覆、社會主流文化被否定的趨勢。因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固樹立文化自信,遏制審丑文化的異化傾向和錯位蔓延,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美學觀點,正確認識美丑,對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網絡審丑文化 泛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73
Abstract Ugliness culture is a stage product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ugliness of the Internet has also entered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ublic life. If we cannot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treat the ugliness of the network, it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aesthetic values. Generalization of online ugliness judgment will lead to confu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as, confusion of right and wrong concepts, indiscriminate beauty and ugliness, and even the trend that 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society are subverted and the mainstream culture of society is negated.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irmly establis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urb the alienation tendency and dislocation spread of ugliness culture,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aesthetic viewpoints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beauty and ugliness.
Keywords Internet appreciation of ugliness culture; generaliz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在當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網絡已經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作為新媒體使用最廣泛的群體,大學生在網絡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條件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誘惑和考驗。形形色色的信息不僅沖擊著大學生的視野,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也產生著日益重大的影響。當網絡審丑出現泛化,不但影響大學生的成長,更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產生不利影響。這不僅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更是網絡思政教育領域迫切需要研究和亟待解決的新問題。
1 網絡審丑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1.1 何為審丑
丑與美是一對矛盾,兩者性質相反,相比較相對應而存在。相對于“美”而言,“丑”意味著否定、不和諧,它的特征和表現是不合常規、怪異、錯位等?!皩彸蟆焙汀皩徝馈笔侵黧w對個體的特點、現象等進行鑒賞和判斷的感性活動過程的綜合?!皩彸蟆保傅氖菍徝乐黧w對客體形成的有關于丑的判斷、概念、推理等的總和,原本是指對丑惡現象及其本質的感知而形成的基本觀點與看法,很大程度反映了人們的價值取向。“以丑為美”、“趨丑避美”的審丑文化是社會轉型時期的階段性產物,真實地反映了社會民眾的多元化價值取向。正確的審丑可以幫助人們以否定的形式和反向的思維去審視大眾文化的負面情趣和負面價值,最終促使人們對現實提出質疑、提出抗議的過程。[1]無論是審丑還是審美,本意都是使人們更好感受、學習和倡導“真善美”,辨識、反對和批判“假惡丑”,從正反兩個方面引導大眾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使社會更和諧、更美好。
1.2 何為網絡審丑文化
網絡“審丑”現象則是審丑在互聯網時代的特殊產物,它的產生有其特殊社會歷史背景?!皩彸蟆遍_始稱為“惡搞”:即Kuso(日文“可惡”),源于日本網絡游戲,起初有搞笑、諷刺和惡作劇的涵義。[2]網絡的發展使得“惡搞”之風快速傳播和流傳。網絡審丑文化是指利用網絡媒體傳播的,“快速獲得大量注意力資源的,以顛覆傳統主流美感標準的、怪異的、不合常規的、非理性的人或事物為代表的社會亞文化。”[3]
1.3 網絡審丑文化的泛化與異化
“審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人類對“審美”的一種補缺,是通過“丑”的藝術形式從反面映襯、強調、說明和展示“美”。而當人們素養不夠或者處于展示個性、追求新奇等心理時,審丑文化走向以丑為美,也就是審丑文化的“泛化”與“異化”。網絡審丑正是這樣一種情況,通過互聯網絡發布個人或他人,包括名人的惡俗、低俗、媚俗、雷人、夸張等圖文、視頻,甚至惡搞名人、名作,嘩眾取寵,從而吸引民眾注意力、獲得個人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是對人們固有的價值觀念的顛覆,對主流文化造成了較大沖擊。網絡“丑星”的表現不僅扭曲了人們的審美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并且隨著事態的泛化,網絡審丑出現了大眾化、庸俗化、消費主體年輕化的趨勢。[4]甚至在各網絡直播平臺,出現了未成年人參與媚俗直播的現象,未成年人不僅觀看直播表演,更直接參與直播,內容涉及未成年人談論懷孕心得、未成年情侶“秀”恩愛等情況。
當網絡審丑越來越成為人們日益追捧的熱點,使越來越多的人逐漸失去了獨立的審丑意識、科學的審丑能力,尤其是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負面影響,使大學生無法正確、理性判斷和應對網絡審丑文化,審丑就慢慢把變成了一種應當引起我們關注和反思的社會現象。
2 網絡審丑文化對大學生的不良影響
2.1 對大學生的“三觀”造成沖擊
網絡“審丑”的流行出現了一批“審丑”偶像,這些所謂“偶像”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中快速流行成為“網絡紅人”。部分大學生迷戀和追逐“網紅”,從形象打扮、肢體語言等學習、模仿“審丑”對象??陀^地說,大學生對“審丑”偶像的追逐和模仿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凸顯出大學生的個性。但是當大學生出于投機心理,追求“成名要趁早”,認為只要暴露丑態,不用花大氣力,就能在經濟、情感、人際關系等方面獲得超值的回報,其價值觀出現庸俗化、功利化傾向。此外,社會審丑文化還有反規范化傾向,容易造成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使大學生出現判斷能力弱化,道德認知偏差,甚至引發一系列社會道德問題,大學生追求從“審丑”文化中帶來的刺激,從而導致面對現實的道德冷漠。[5]
2.2 使大學生的德行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傳統美學意義上的“審丑”強調的是以丑見美。然而網絡“審丑”只是單純的以丑論丑,甚至以丑為美,缺少對于美的價值的追求,對大眾產生的影響以負面影響為主。網絡上各種惡搞視頻和各種直播,宣傳自私自利、金錢至上等不良價值取向,散布炫富、追星、崇洋甚至精日的負面信息,助長了社會不正之風,背離了傳統美學的“審丑”意義,對社會主義主流文化造成了沖擊,甚至是一種顛覆。它所反映和崇尚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背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利于大學生正確德行的養成。
2.3 不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審丑文化的盛行和傳播主要依賴于互聯網、電視和手機等現代傳播媒體。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傳播的兼容性、傳播內容的廣泛性以及網絡的低門檻、高覆蓋率,網民在網絡上毫無顧忌地釋放個性,展示個性,甚至皆有謾罵、嘲諷、侮辱等手段宣泄個人情感,釋放壓力,網絡丑星和媒體、商家推波助瀾,積極涌入,不惜突破道德責任的底線博取民眾的關注,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也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視覺沖擊。這不僅阻礙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利于建設和諧社會,也不利于培養人格健全有理想有道德的大學生。
大學生是網絡使用最廣泛的群體,是網絡等新媒體的主力軍,在網絡審丑文化的沖擊下受到的不良影響最大。青年大學生如果沉溺網絡審丑文化,必然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金錢。部分大學生熱衷于網絡圍觀,對網絡上傳播的不良現象、負面觀點、錯誤言行缺乏正確的判斷,沒有個人主張和正確價值導向,盲目跟風、肆意傳播,不僅成為審丑文化的受害者,還成了這些不良文化的參與者和傳播者。還有學生受到審丑文化的影響,成為這些審丑文化擁豸。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交往,還影響其學業與心智成長。[6]
3 自媒體時代應對網絡審丑文化的對策建議
在網絡時代,大學生不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傳播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作為網絡文化的接受者,更要關注大學生作為“網絡主播”對網絡文化乃至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發揮大學生在網絡建設和傳播中的主體作用,消除網絡審丑文化的負面作用,建設清朗網絡。
(1)建立健全教育機制,系統設計并有針對性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三觀”,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文化,文明使用網絡。高校要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建設,貫徹落實全員全過程育人的原則;要在社會上深入、持續、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主流的價值理念深入人心;要統籌社會資源,系統開展審美教育,使大學生成為“美”的宣講人和代言人。
(2)建設教育平臺,辨證地系統地處理好美學教育與思政教育工作的關系,開展中國傳統文化建設,依托中國傳統文化的美育功能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針對網絡開放性、共享性、實時性和時空超越性的特點,特別是移動互聯時代以及網絡直播的新特性,加強網絡平臺建設,開設“移動課堂”鞏固和強化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陣地;積極開發能夠吸引大學生的網絡教育素材,確保正面輿論的主導地位,要系統開展文明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3)完善網絡監督機制。高校要建設大學生網評員、輿情信息員等學生主體的網絡監督隊伍,發揮大學生主體作用;政府部門要加強網絡監督,加強對網絡平臺和平臺內容的監管和督查,出臺并實行必要的網絡信息發布審批制度,利用經濟杠桿和法律規范多管齊下凈化網絡空間。
(4)發揮高校育人職能,加強網絡文明文化建設。網絡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必須把現實文明與網絡文明結合起來,既要充分利用網絡的積極作用全覆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又要高度重視網絡審丑的負面影響;既要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值觀,培養正確的審美情趣,還要加強宣傳教育,使大學生能正視和抵制網絡審丑文化的不良影響;既要樹立文化自信,也要正視網絡審丑的負面影響,積極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發掘和建設一批符合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網絡文化作品,引領社會文化潮流。
參考文獻
[1] 丁慧民.網絡“審丑”泛化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120-124.
[2] 謝曉娟,郭安寧.從四個自信的角度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3):52-56.
[3] 梅萍,羅佳.大眾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的研究現狀及趨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4.
[4] 陳美玲.網絡審丑現象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的調查與分析——以杭州市濱江高教園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9):184-185.
[5] 黃高鋒.社會“審丑”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路徑探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5(6):30-32.
[6] 丁慧民,潘陳鈺.網絡“審丑”現象研究的梳理及現實反思,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1023/c399384-27732732.html?url_type=39&object;_type=webpage&pos;=1,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