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
摘要:本文對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思維和視角轉換的必要性進行了闡述,從新時期、新時代的背景下探討了轉化的方法和路徑,為提升人們文化素養、藝術內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思維;視角
在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的過程中,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現有的古代文學作品鑒賞形式在思維、方式、視角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要求思維的創新,將目標放在全方位古代文學作品鑒賞實踐上。
一、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思維和視角轉換的意義
在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之中,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中,首先要對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創作背景、文章標題立意、創作的藝術形式進行介紹和分析,但這種傳統鑒賞方式鑒賞角度是單一的:僅僅從作品本身出發,也就是說僅僅重視對某一個角度的挖掘和分析,沒有意識到在更廣闊的社會環境空間進行文學作品鑒賞的重要意義,這樣難以從全局和整體對文學作品有所把握。因此,本文嘗試轉變古代文學作品的鑒賞思維和鑒賞視角,為古代文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二、文學作品鑒賞思維和視角轉化的途徑與方式
(一)創新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思維
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是提升人們歷史人文素養、藝術修養和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是我國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根基,同時也是傳承和宣揚傳統文化的關鍵環節。在高校古代文學作品鑒賞和其他學科結合在一起往往能夠對人才培養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要對古代文學作品鑒賞的思維進行理性的、恰當的創新。
一方面,在傳統古代文學作品鑒賞之中,教師主講是主要形式,在作品相關的歷史背景介紹、文章主旨思想分析、作者情感歷程描述、寫作風格上大多采取呆板的解讀和介紹形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在這種形式的古代文學作品講解之中,也很少出現將古代文學作品和現代社會形式有效融合的環節,聽課的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節奏進行背誦或者默默地記筆記。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都將目光放在通過考試上面,很少將目光聚焦在挖掘古代文學作品的內涵上,也很難站在作者的角度和立場去體會、理解和感受其情感和經歷。因此,古代文學作品鑒賞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學方法創新,使得新思維和新思路融入到教學活動開展之中來,讓學生從關注教學形式轉變為關注作品內核,同時要運用創新的鑒賞思維為學生帶來新的知識和新的視野,使得學生能夠站在更廣闊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古代文學作品,并接受嶄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循序漸進提升文學素養。
另一方面,學生要轉變自己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思維,成為鑒賞主體。學生要形成獨立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戰略,自動自覺地突破傳統鑒賞模式的限制和束縛,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挖掘,得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見解和想法,通過多次的研究和調查找到文學作品鑒賞正確的方向和思路。學生要加深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還要對古代文學作品鑒賞資料進行鉆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競爭和比賽,提升他們鑒賞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轉變古代文學作品鑒賞視角
很多研究人員習慣于從文化、心理、美學等多個角度開展文學作品鑒賞,筆者認為應當將古代文學作品鑒賞代表性的方式集成、綜合在一起,結合社會發展現實需要選擇文學作品鑒賞視角,從審美與實用性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開展文學作品鑒賞。
第一,從審美和實用性并重的視角進行古代文學作品鑒賞,并將審美性作為側重點。古代文學作品中包含歷史元素、自然環境元素、文化元素和其他獨有元素,這些元素之中包含著大量的審美觀念。因此,在古代文學作品鑒賞的過程中。需要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古代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豐富其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從藝術的角度和情感體驗的視角來進行古代文學作品研究,提升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注重古代文學作品的實用性也是文學作品鑒賞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古代文學作品的內涵來指導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古代文學作品散發出現代魅力,并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將古代文學作品的精髓融入到現實生活之中。
第二,將古代文學作品鑒賞的理論與實踐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完成古代文學作品鑒賞課程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開展實踐、進行寫作,寫一些讀后感和觀后感的文章,檢測學生學習質量,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在古代文學作品鑒賞之中的不足。
總之,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是提升人們文化素養、藝術修養和思想道德品質的關鍵途徑,當今時代學科改革不斷深入、社會需求日益變化,豐富當代社會文化內容需要轉變古代文學作品鑒賞的思維與視角,提升全民古代文學作品鑒賞的能力,進而賦予古代文學作品新的內涵和新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魏學寶.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課程教學與考試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語文建設,2016(11):13-17.
[2]張爽.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教學對策的構想[J].課程教育研究,2015(27):19-20.
[3]史小建.論古代文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語文建設,2017(1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