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冬 郭宇琛 張一笑 彭俊仙 郭攀輝
【摘 要】在新時代道路上,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培養過程中,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更要加強對實踐的重視。因此,通過對路徑的設計與實施,以及對學生進行的調查,我們最終抓住實踐這一主線,從:體驗式教學法、健康人文月、見習實習這三條路徑出發,完善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路徑;實踐;體驗式教學法;健康人文月;見習實習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003-01
新時代的道路上,醫務工作者的職業精神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v觀醫學界,醫者職業精神的培養的關鍵時期是在學生時代。通過何種方式能有效的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精神呢?故此,我們以山西醫科大學在校生為例進行了研究,探討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路徑。
一、職業精神的內涵:
醫生的職業精神是醫生在職業活動中應具有的醫學科學精神與醫學人文精神的統一。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精神,不僅順應新時代的發展,更是醫者職業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我國提出“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國家衛計委編制《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為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需要深化醫藥體制改革。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健康中國”戰略,說明中央極其重視全民健康,這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行動指南。這種醫療氛圍,不僅需要醫者有過硬的臨床技術去支撐,更要有高尚的職業精神去維持。在新時代“健康中國”的指引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體現出:人民渴望的美好生活不僅僅停留在物質生活層面,他們渴望有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渴望著能成長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當其就醫時,不僅期望有一位醫術精湛的醫生,更期望這位醫生懷有良好的職業精神。
醫者的職業精神,不是臨床上簡單的學習可以習得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潛移默化的作用根植于心的。學生時代對于事物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很強,故在校期間,醫學生的職業精神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對其日后走向社會,起著打基礎、系好第一個紐扣的作用。就如習總書記所說:“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而且總書記寄語青年:“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所以,身為醫學 ⒅囟雜謚耙稻竦吶嘌*?
二、職業精神的教育現狀:
如今的醫學生,大多數并沒有從內心深處意識到職業精神的重要性。為了應付考試,為了獎學金,更多的是為了考研,而一心投入到書本中。正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誠然,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基礎知識的確很重要,沒有課本上的知識,到了臨床,遇事而不知所措。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如果為了讀書,而死讀書,讀死書,不走出課本,不走進人心,沒有形成良好的職業精神,那讀再多的書又有何用?再者,醫學生通過課本的學習,即使掌握的臨床知識再多,但如果不通過相關活動、臨床實踐,不去切實體會臨床醫生該具有的職業精神,而依然是一副呆頭呆腦的書生氣,那知識掌握的再牢,又有何用?
同時,學校的教育模式也存在不足:(學校對職業精神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理論教育枯燥乏味,實踐教育內容空泛,形式單一?,F有的醫學職業精神課程大多還是以教師課堂教授為主,而且很多都是照本宣科,不注重學生需求,難以引起學生興趣。亦有學者指出,人文課程確有存在的價值,如果所有的課程都是為了訓練學生的醫護能力,那么,會將學生培養成眼里只有疾病而沒有病人的人。
研讀文獻,認識到培養職業精神需要采取更加生動、靈活、多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接受度、增強感染力的很多;但是采取哪種方式更有效、更富感染力、更能體現職業精神教育所要求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卻很少。對于職業精神的培養,注重思想方面的熏陶和教育的占多數;而讓學生真正通過實踐去感受的卻很少。因此,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特點和規律,不斷加強和改進醫學生職業精神教育,是醫學教育科學發展的迫切需要。
三、職業精神的培養路徑:
以山西醫科大學在校生為研究對象,我們進行了如下工作:
前期,通過粗略制定的培養路徑,我們將其應用于實踐。在課堂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為起點,圍繞醫學生的職業精神,我們已經連續兩年四學期運用了“體驗式教學法”。每次參與者都包括了大一到大三的學生,目前已有上萬人參與其中,同學一致認同這種模式的課堂。在校園內,我們進行了連續3年的“健康人文月”系列活動。該活動面向全校,目前已有2萬多人參與其中。通過該活動,醫學生對職業精神有了更全新的認知。在醫院,通過大三物診實習,大四見習,大五實習,學生切身感受到了醫學生職業精神在醫院尤其在患者面前的重要性。而且此期我們收集了大量資料,以便為后期做準備。
后期,針對培養情況,我們分別對學生進行相關問卷調查。問卷包括:問卷一:對思政課堂和校園活動的認識,有效回收了1108份來自大一到大三學生的問卷。年級比例:大一57.5%;大二41.6%;大三0.3%;其他0.6%;問卷二:對社會實踐的看法,有效回收了246份來自大四到大五學生的問卷。年級比例:大四61.7%;大五9.3%;其他19%。
通過對路徑的反思與總結,以及對問卷的收集、整理與分析,我們得出:實踐在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故我們經過優化,抓住實踐這一主線,從:體驗式教學法、健康人文月、見習實習這三條路徑出發,完善了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路徑。
(一)體驗式教學法。
即在人文課堂上,老師不再機械地講授理論知識,而是圍繞醫學生職業精神的相關主題,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實踐性活動,使其成為課堂主體。通過情景劇、微電影等形式,由學生主持、任課老師點評總結,通過情感和生活體驗來實現價值認同的教學模式。
填鴨式的理論教學模式對于培養醫學生職業精神的作用是很小的。課堂上,因為形式單調,學生對該種課堂也缺乏熱情,導致課堂效率極低。然而,對于這種實踐性的課堂教學模式,深受學生喜愛。圍繞該模式,不是強硬被動的接受老師的看法,而是將知識內化,將專題所蘊含的精神和內涵通過多種形式展現出來,加深對主題的掌握和理解,對于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精神有很大幫助。更能培養其尊重生命、敬仰生命的態度,對其日后走進職業崗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健康人文月。
該系列活動首先要充分發揮醫學院校的平臺作用,調動校園各個組織,面向全校學生,以人文情懷、醫學生的職業精神為中心,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特色鮮明、德智體美有機結合的情景劇、微電影等形式的大型活動,對學生進行實踐化教育,以培養其職業精神。
這一系列活動,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提前對專業的適應性實踐,類似于已經投入職業,對職業精神的考驗較大,讓其可以從不同角度體會到醫學生職業精神的重要性。也為自己未來生涯中如何處理醫患關系,避免醫患糾紛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
但是同學們也指出,諾大的校園,諸多的資源,如果僅限于“健康人文月”系列校園活動,會顯得形式的單調,資源的浪費。因此,要充分挖掘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引導醫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強化其社會責任感 。
對此,我們有如下建議:對于課堂表演的優秀的作品,可以通過該活動,讓更多的師生看到,而非僅限于各個專業內部;也可以在校園里開展相關的墻繪,進行相關優秀文章的征文活動,編寫相關的宣傳冊等,進行氣氛的渲染;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學校官網、微信平臺、橫幅標語之類的媒介,對職業精神進行宣傳等。
(三)見習實習。
身為醫學生,最重要還是臨床。通過在臨床的親力親為,增強其對職業精神的理解。它是檢驗職業精神教育實際效果的標準,是醫學生所掌握的醫德理論知識是否內化為醫德實踐、是否掌握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試金石[7]。
通過床旁實踐,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知識內化于心,進而靈活地運用于實踐。所以,同學們應該在熟悉課本知識的基礎上認真對待見習實習;因為老師忙,想要學到知識,學生不要膽怯,可以主動提出,并認真學習;也要把病人當親人,體會病人的感受,從而更好的培養職業精神;同時認真學習、總結臨床實踐的經驗,豐富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帶教老師要言傳身教,更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幫助其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通過讓學生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讓學生建立自己對患者的治療方案,然后帶教老師進行修正。這一過程對其職業精神的培養是很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黃朝暉.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實踐體驗教育策略初探[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4(4):20-21.
[2] 于晨,李紅.醫學職業精神教育及其研究現狀[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2):240-241.
[3] 周維紅.淺析美國醫學生職業精神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職教通訊,2015,31:45-46.
[4] 程現昆.論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J].高教研究,衛生職業教育,2012,30(8):5-6.
[5] 程現昆.論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J].高教研究,衛生職業教育,2012,30(8):5-6.
[6] 于芳,徐玉梅.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中的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評價研究——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研究之五[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4,27(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