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張雪
【摘 要】目的:對不同治療方式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比較。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接收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分泌性中耳炎常規方式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滴鼻液滴鼻、鼓室內注射藥物、口服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3.02%,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5%,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常規治療方式相比,采取滴鼻液滴鼻、鼓室內注射藥物、口服抗生素藥物對分泌性中耳炎進行綜合治療,臨床效果良好,不良反應減少,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分泌性中耳炎;綜合治療;臨床療效;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851.6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073-01
分泌性中耳炎在臨床中屬于一種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也稱作滲出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患病人群中兒童占多數[1]。主要致病原因是咽鼓管阻塞,中耳氣體被黏膜吸收,黏膜靜脈擴張,血清漏出在中耳堆積,形成中耳積液。患者經常出現輕微耳痛、耳鳴、搖頭時出現水聲、睡眠質量差等癥狀,對患者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引起了各界臨床的廣泛關注。近幾年,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方式逐漸呈現出多樣化。本文主要對比分析不同治療方式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選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接收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43例,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齡(37.57±8.34)歲,平均病程(0.84±0.41)年。觀察組43例,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齡(37.75±8.40)歲,平均病程(0.89±0.51)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法,首先對患者外耳道以及鼓膜位置實施常規消毒措施,在鼓膜表面進行麻醉,切開耳內鏡,清理鼓室內分泌物。之后將醫用耳通氣管放置于切口位置,根據患者耳內機構合理調整氣管位置,將鼓室內堆積液抽取干凈。手術結束后,給予患者服用抗生素,維持7天左右。觀察組患者采用分泌性中耳炎綜合治療方式,使用1%呋麻滴鼻液對患者雙側鼻腔進行滴注,保持患者頭部傾斜后仰,方便藥物能夠順利進入鼻腔。患者采取常規鼓室穿刺,即利用對照組相同方法將鼓室內積液抽取出,在抽取結束后,向患者耳內注射2毫克的地塞米松注射液,同時配以5毫克糜蛋白酶對耳部環境進行清洗,在以上治療結束后給予患者口服抗生素。每周治療一次,連續治療4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聽力、唇音檢測正常,鼓室積液消失;有效:患者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聽力、唇音檢測出現少許雜音;無效:患者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惡化。(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不良情況包括眩暈、中耳感染、永久性骨膜穿孔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對以上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x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為74.42%,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5%,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分泌性中耳炎近年來發病幾率不斷增大,以往偏向于兒童,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成年人發病人數也是不斷增多。發病機理主要是耳鼓室管功能由于損害、感染、免疫反應等出現一定障礙,致使患者出現耳鳴、耳痛、耳部悶脹、聽力退化等病癥,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學習造成極大困擾[2]。目前臨床對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工作還在不斷探索過程中,尚未得出準確性高效率治療措施。在以往臨床治療中,只對患者實施單純性局部穿刺,無法完全清除鼓室堆積液,將穿刺針頭直接刺進患者耳腔內,以緩慢動作抽取耳內積液,雖然操作簡單、在耳部形成創傷小等優點,但由于耳部結構較為脆弱,包含聽骨鏈、蝸窗等重要功能結構[3]。因此要求臨床醫師能夠熟練掌握手術操作技能,尤其是在進行抽吸操作時,操作不當極易造成各種并發癥,例如患者鼓室內側壁出血或者鼓膜撕裂等,很難把控實際情況。
在本文中,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措施,觀察組采用綜合治療措施,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為74.42%,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5%,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可以看出,采用滴鼻液滴鼻、鼓室內注射藥物、口服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臨床療效顯著,不良反應減少,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 徐雋彥, 劉春麗, 倪立群. 耳內鏡下 哪ぶ霉芑虼┐討瘟坡苑置諦災卸椎牧俅殘Ч員齲跩].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5, 22(1):21-23.
[2] 秦文芳. 耳內鏡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對比[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54):10531-10532.
[3] 劉華. 分泌性中耳炎治療中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J]. 中外醫療, 2017, 36(18):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