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欣
1.指標資產凈利率分母、分子不匹配
在傳統杜邦分析體系中,資產凈利率=凈利潤/總資產。在會計學中,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包括負債和股東權益兩部分,其所有人分別是債權人和股東。而負債利息是只屬于股東的權益,可見分母和分子的范圍不匹配。
為使該指標匹配,本文將總資產所有人分為不分享利益的無息債權人、可分享利益的有息債權人及股東,根據各部分投入的資本,重新確定分子分母的范圍,得到合理的該項指標。
2.未考慮現金流量數據
一般來說,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附注(簡稱“四表一注”)為企業外部及內部人員分析財務信息的主要來源,但傳統杜邦分析體系僅利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相關信息。另外,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采用權責發生制,可能存在存貨計價方式等人為活動影響報表。而現金流量表采用收付實現制,直接反映現金的實際收支情況,企業應重點關注這一分析,達到有效控制不當行為的目的,同時幫助經營者和投資者達到準確識別企業風險的目的。
鑒于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在傳統和改進模型的計算過程中均被引用,所以在此。僅考慮引入現金流量相關信息。
3.未區分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
本文將明確區分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來改進杜邦分析法,其實質其實是將一般財務報表調整為管理用財務報表。在將金融活動和經營活動分別核算的同時,也應區分金融負債和經營負債。因為金融活動籌資活動的成本只是金融負債的成本,且經營負債屬于無息負債,本身無財務杠桿的作用。
4.未明確體現成本信息
成本控制傳統杜邦分析體系中并未直接體現的指標,只是在計算過程中涉及。本文引入銷售成本率和經營成本凈利率來反映企業的成本控制情況。
5.缺少可持續發展指標
傳統杜邦分析體系側重分析企業當前短期的經營情況,可能會助長公司管理層的短期行為,而忽視長期發展能力。而發展能力是企業可進行財務分析的最基本條件,處于核心地位。故本文引入可持續增長率和股利支付率指標來分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并且將可持續增長率作為本文改進杜邦分析體系的核心指標。

該集團主營業務包括房地產開發和物業服務。該集團可以說是當前房地產行業的龍頭。因為近幾年該公司發展趨于平穩,故本文以該企業2014、2015年較大變動的財務報告為基準,計算各項指標,并做出相應分析。
1.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得出該企業的留存收益2014年為71%,2015年為69%,下降2%。根據財務報告顯示,2015年較2014年凈利潤增多,2015年對股東分配878751萬元也比2014年增加546520萬元,所以導致2015年留存收益減少兩個百分點。通過現金流量表我們可以看到,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015年較2014年增加39800950223.47元,說明該公司完全有能力承擔這種程度的股東利潤分配。該企業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龍頭,很明顯的展現了回報股東的態勢。
該企業的可持續增長率2014為20%,2015年21%,呈穩步上漲趨勢,企業管理者應繼續保持這項優勢,進一步提升企業本身的競爭力。但也要注意同步擴大企業自身的內部資源,防止內部資源跟不上發展速度,產生潛在的財務風險。
2.盈利能力分析
該企業的權益凈利率2014年16%,2015年19%,增加三個百分點,可見該企業的盈利能力在不斷增強。從其分解指標來看,權益凈利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2015年凈經營資產凈利率12%較2014年10%的大幅度增加。
但是,稅后經營凈利潤率2014年13.2%,2015年13.1%,呈下降趨勢,這主要是因為該企業近幾年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導致的土地、建筑等各種成本的增加。因此,我建議該企業在注重銷售收入的同時,也要注意經營利潤的增加。
3.償債能力分析
由財務報表計算得出,凈財務杠桿2014年57.6%,2015年56.3%,下降1.3個百分點,可見股東權益對凈負債的保障程度有所上升,降低了償債風險,說明企業近幾年注重財務風險管控。稅后利息率2014年0.72%,2015年0.48%,相對穩定,保持較低水平,可見其成功地優化債務結構,降低了融資成本。
經營差異率是衡量借款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指標,2014年9.9%,2015年11.7%,可見其上升趨勢,說明該公司之前的借款展示了積極的作用,提高了股東的報酬。
4.營運能力分析
該企業的凈經營資產周轉率2014年79%,2015年91%,指標數可以說是明顯增加,由此可見其經營活動的營運能力大幅度上升。這說明公司也近幾年非常重視企業的資產周轉率,尤其還是在房地產行業這種資產比重較大的存貨的周轉速度,行業領先者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