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棣
摘 要 財政涉企專項資金是政府為了企業的發展,采用財政預算等形式撥付給企業的專項資金,是政府補助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其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上存在不規范、不合理的問題。本文從企業角度對專項資金的核算和管理進行探討。
關鍵詞 專項資金 政府補助 會計核算 財務管理
財政涉企專項資金,是指政府財政部門通過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安排的專門用于支持企業發展的資金。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競爭愈加激烈,企業面臨經濟結構轉型、創新技術研發、轉化等一系列發展上的問題。為了鼓勵企業不斷創新,國家往往在財政、稅收等各個方面予以支持。其中,企業以項目申請方式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撥款,是獲得財政補助的重要途徑。財政涉企專項資金對于促進企業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企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實踐中,一些企業往往重申請、輕管理,導致財務核算不準確,資金管理不規范、不合理等問題產生。本文主要針對企業的財政涉企專項資金會計核算及專項資金的管理進行探討。
一、專項資金的性質
專項資金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第二條的規定,是一種政府補助的形式。也就是說,國家給企業提供的資金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具有無償性特點的政府補助形式;另一種形式是政府作為企業的擁有者所投入的資本。所以當企業收到政府資金時,也會收到隨政府資金的撥付而下發的批文,批文的內容標明了所獲資金是屬于無償獲得的政府補助還是資本性投入。專項資金作為政府補助,按照會計準則應在遞延收益科目下核算。而屬于資本投入的資金,根據“專項應付款”科目使用的規定:“專項應付款”主要核算國家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專門款項。政府購買的服務和商品則需要按會計收入準則處理。目前,企業收到的專項資金多屬于政府補助范疇,且多為財政直接撥付貨幣資金形式。本文主要討論政府補助中財政涉企專項資金的核算、管理。
二、專項資金的會計核算
在具體核算時一般用的會計科目有遞延收益、營業外收入、固定資產、在建工程、費用(成本)、其他收益等。一般來說可以分為以下情況:
(一)收到單純補貼
該補貼不和項目或企業的服務產品掛鉤,如某新聞單位收到由宣傳部撥付的文化改革補貼。企業收到補助專項資金,按2017年財政部頒發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直接確認當期營業外收入,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二)只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這是使用專項資金補償企業內發生的損失或相關費用。當取得專項資金時,可以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如果取得專項資金時,企業還沒有發生相關費用或損失的,就可以將專項資金計為遞延收益,直到企業發生了實際相關費用時,再將專項基金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收到與專門項目有關的專項資金,首先在取得政府部門撥付的專項資金時,需根據專項資金內容設立明細。
收到款項是: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XX專項
發生費用時:
借:費用科目
貸:銀行存款
同時將費用結轉:
借:其他收益
貸:遞延收益——XX專項
(三)如果收到的資金有明確的用途用于購買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
那么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中第八條的規定,這部分資金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用于與資產相關的賬面價值沖減,另一方面可計為遞延收益。如果政府補助被計為遞延收益時,那么就要對這部分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合理的估計,并在其壽命期內分期計入損益。如果有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前預先處置(出售、轉讓、報廢或損壞等),那么在處置相關資產時,一并把尚未分配的相關遞延收益余額轉入當期損益。這樣企業在處理收到的政府補助時可以使用凈額法和總額法兩種會計核算處理方法。
1.總額法,即將收到的政府補助確認為遞延收益。例如,A公司于2016年6月29日購入某新型設備一臺,金額為60萬元,設備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殘值率為5%,該設備無須安裝,購入當月即投入使用。因為該設備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要求,所以企業特向政府申請購置設備提供10萬元補助,補助金額于2016年6月30日到賬。2018年7月1日,因企業業務需要,提前處置該設備,獲得處置價款45萬元。假定該政府補助無須返還,不考慮增值稅。
購買資產時的會計處理:
借:固定資產 600,000.00
貸:銀行存款 600,000.00
獲得政府補助時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100,000.00
貸:遞延收益 100,000.00
計提折舊的會計處理:
該設備的月折舊額為(600,000.00-600,000.00*5%)/10/12
=4,750(元),相關會計處理為:
借:制造費用 4750.00
貸:累計折舊 4750.00
攤銷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每月應平均攤銷的政府補助為100,000.00/10/12=833.33元
借:遞延收益 833.33
貸:營業外收入 833.33
提前處置時的會計處理:
2018年7月1日該設備的累計折舊為4,750*12*2=114,000(元),遞延收益余額為100,000.00-8,33.33*12*2=80,000.08(元),相關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450,000.00
累計折舊 114,000.00
遞延收益 80,000.68
貸:固定資產 600,000.00
營業外收入 44,000.68 (差額)
2.凈額法,既在收到專項資金時,直接沖減資產賬面價值。同上例,會計核算如下:
購買資產時的會計處理:
借:固定資產 600,000.00
貸:銀行存款 600,000.00
獲得政府補助時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100,000.00
貸:固定資產 100,000.00
計提折舊的會計處理:
該設備的月折舊額為(600,000.00-600,000.00*5%-100,000.00)/10/12=3,916.67(元)
借:制造費用 3,916.67
貸:累計折舊 3,916.67
提前處置時的會計處理:
2018年7月1日該設備的累計折舊為3,916.67*12*2=94,000.08(元),相關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450,000.00
累計折舊 94,000.08
貸:固定資產 500,000.00
營業外收入 44,000.08
(差額)
三、專項資金對財務管理的要求
財務上準確核算專項資金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專項資金使用方面做得安全、規范、高效,讓專項資金取得最大效益,才是財務管理專項資金額的最終目標。隨著國家管理部門對企業專項資金申請的條件篩選越來越嚴格、對專項資金使用的要求越來越規范、對專項資金的審計越來越頻繁,要求企業財務管理必須跟上要求,這需要財務部門全面參與到專項資金的申請、使用、驗收等各個環節中去。
(一)積極參與專項資金項目的申請
一般來說,企業會成立由業務部門人員組成的專項資金申報小組,由項目小組來負責申報、實施項目資金。業務部門人員通常長于技術而對資金預算不擅長,這會導致編制的資金預算、資金用途不準確、不合理,在實際使用專項資金時和所提交申請資金預算存在很大的差異。為避免此種情況發生,可以讓財務部門在項目申報階段就介入。通過和業務部門的深入溝通,對項目申請的金額、費用明細反復比較測算,確保制定一份項目費用預算合理、和實際相符的專項資金申請預算,為項目預算的順利執行打下基礎。
(二)嚴控專項資金的使用
當項目資金獲得批準后,財務部門應積極制定專項資金的使用規范和內部流程。第一,在項目資金核算上做到單獨建賬、專款專用。第二,建立有效的報銷審批制度,幫助專項資金項目人員設計合理的內部控制流程。做到既方便業務人員辦理業務,又遵守財務規章制度,不失去有效的監督。第三,對照項目預算表,審核報銷項目費用,杜絕非項目的費用擠占項目資金。第四,對用大額的項目資金購置的設備,需組建由業務、法務、財務人員的采購招標小組,制定采購流程,公開招標。
(三)做好專項資金的檔案管理、結項、驗收等工作
財務部門的檔案不僅是會計憑證,還包括項目申請、執行、驗收等所有環節的文件,包括項目申請書、可行性報告、項目預算表、項目批復文件、收支出憑證、重要合同、決算數據等。這些文件應歸類整理裝訂,已備核算查詢、審計。財務不僅要為專項資金單獨建賬,還應另建一本項目資金臺賬,按項目資金到賬起,逐筆登記每一筆支出,把支出時間、金額、內容、會計憑證號一一記錄在案。這樣保證整個項目資金的開支清楚、明了。項目結項后,財務部門應該及時處理結轉資產,統計項目收益等工作。
四、結語
對專項資金的管理要建立在準確核算基礎之上,要把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有機結合。第一,財務人員要準確理解相關的會計準則,提高自身的會計專業水平。第二,虛心向業務部門人員學習業務知識,從而融入業務流程之中。第三,注意和單位領導、業務部門、審計部門加強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服務好、監督好,促進企業所獲政府專項資金的財務管理水平,提高企業效益。
(作者單位為安徽日報報業集團)
參考文獻
[1] 劉錦宏,趙雨婷.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績效提升對策研究 [J].出版發行研究,2018(1): 36-39.
[2] 葉玉宇.財政專項資金會計核算的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9):36-37.
[3] 張彥.關于企業科技專項資金的核算與管理思考[J].現代商業,2015(9):204-205.
[4]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S]. 2017.
[5]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 [Z].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