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瑾
摘 要 知識產權,這一兼具創造性和壟斷性色彩的權利,在當今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強大威力進一步凸顯。有時它會化作一柄利劍,為企業披荊斬棘、開疆拓土;有時它也會成為一座堡壘,拒敵于外、克敵制勝。在當今的數據時代背景下,掌握更多的準確信息技術的企業更能夠在產品開發、市場推廣、技術更替等多方面游刃有余。本文主要闡述了專利文獻翻譯工作和企業產品創新與保護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 專利 文獻 外文 翻譯
專利文獻是集技術情報、法律情報、經濟情報于一體的綜合信息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專利文獻能夠極大地促進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上結論的出處源于哪里呢?就在于專利文獻指的是包含已經申請或被確認為發現,發明,實用新型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的研究、設計、開發和試驗成果的有關資料,以及保護發明人、專利所有人及工業品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注冊證書持有人權利的有關資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的總稱。
一、專利文獻之于產品的創新與保護
專利文獻不僅內容廣泛、詳盡、新穎,而且對于大多數實用技術,專利文獻往往是唯一的情報源,文獻中只反映5%~10%。專利制度特有的審查功能,決定了從專利文獻獲取技術情報較之其他情報源更加可靠,使用價值更大。另外,專利文獻出版歷史悠久,從未間斷,具有世界規模,所以作為技術情報,專利文獻得天獨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資料介紹,全世界每年發明成果的90%~95%在專利文獻中可以查到。
利用專利文獻中的技術要素,再通過對這些要素的檢索,可以鎖定對研發有幫助的同類專利、熱點技術。而對于外文專利文獻,就要通過翻譯要素的提煉,從大量的外文文獻中快速找到我們最需要的,涵蓋我們關注的技術點最多的專利文獻,用它們的內容結合企業當前研發的創新點,它可以成為我們產品創新中的可利用的技術要素。
二、外文專利文獻特點
很多人對專利翻譯工作有一些誤解,認為懂英文且懂中文就可以做,不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或者專業精通具有深厚的理工學背景,英文水平一般也可以進行翻譯。而且市面上開發出了很多翻譯軟件或翻譯數據庫來幫助我們進行翻譯。但是事實上,翻譯軟件尚且無法兼顧外文專利文獻的全部特征,也就是語種多樣性、技術全面性、語言復雜性。
(一)語種多樣性
以歐專局的專利申請為例,一項歐洲專利申請授權,可以在任何一個成員國中享有同等效力,申請人收到授權通知后,就必須決定需要在哪些國家生效,而且根據各生效國的規定,還需要將此項歐洲專利的全部內容翻譯成該國認可的語言。對于我國申請人來說,起碼就需要中、英、法、德之間的語種轉換。而以我國申請為例,2010—2014年,我國共受理來自167個國家的150627件專利申請,除了那些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外,許多來自其他國家的專利申請也是用英語準備的。在語言轉換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將非英語的源語言直接翻譯成漢語,也可以以英語作為一個中間媒介,先翻譯成英語申請文件,再翻譯成中文的。尤其是在中譯外的過程中,由于中譯小語種語言的譯員領域局限性比較強,不像中譯英可以覆蓋全部技術領域,所以為了保證技術內容不偏差,可以利用英文作為中間的媒介。在這個過程中,要依賴的就是精準的專利文獻翻譯工作。
法律,是用專業的語言來規范地描述這個世界,任何法律執業最核心的都是對語言的熟練應用。不能以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專利法律內容,那么專利就失去了它的核心生命。所以,我們說做專利翻譯人員需要很強的理解能力和雙語的表達能力,要充分理解內涵,不能止步于字面翻譯。
(二)技術全面性
第一,專利文獻在國際專利分類體系中覆蓋近7萬條,包括部、大類、小類、大組和在某些技術領域的少量多點組的小組,從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精尖軍事武器,無一遺漏。從IPC國際專利分類體系可以看出,專利文獻所覆蓋的技術領域極為詳細。第二,由于受到專利法的約束,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要求技術內容的詳盡,已達到可以實際應用的標準,再加上世界各國和專利組織大都采取早期公開制原則,因此這些技術信息的披露先于授權,這就使得大量的技術信息可以為我們所參考。
(三)語言復雜性
顧名思義,不同語種的翻譯并不僅僅是文字上的轉換,更是內涵的深刻理解,翻譯不僅是一種藝術,一種技巧,還是一門科學。來自不同語系的語種存在很大的邏輯結構差異,專利文獻的翻譯不像文學藝術翻譯,為做到信達雅,譯者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情和表達。在翻譯科技文獻尤其是專利文獻的時候,要保證技術內容的真實轉換。這就需要理解原文所表達的真實含義,而且熟悉專利文獻特點的具有相應技術背景的專業人員。
三、數據準確之源泉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統計,目前有90多個國家及組織用大約30種文字出版專利文獻,每年出版的專利文獻有幾百萬件。這些專利文獻匯集了極其豐富的科技信息,從尖端的航天技術到人們日常生活用品的生產制造,幾乎涉及人類生活的全部技術領域。
這些專利文獻作為基礎性信息,可以作為研究的基礎,為行業技術發展水平、同類技術研究趨勢、周邊產業發展、競爭對手分析等提供大量可靠的分析數據。
我們所處的大數據時代要求我們要能夠利用數據,作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依據。翻譯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是基礎性的角色,是為數據可靠性提供保障的服務的首要環節。
(作者單位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咨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