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涵 李后振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今的教學需求。在小學教學中,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對于培養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而影響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出相應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改進措施,從而為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60-01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從而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也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今的教學需求。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相關部門及教師應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不斷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不僅能更好的培養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樣也能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為小學教學事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1.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觀念較為落后
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結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從而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1.2教師與學生關系過于死板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樣的教學氛圍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間接的也會使學生降低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間接的限制了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固話學生的思維模式,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也間接的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1]。
1.3部分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不過關
雖然小學是學生接觸知識的初級階段,但是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在小學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不夠,在教學中忽略了教學內容的重要性,有時甚至出現脫離課本的現象,同時過于重視應試教育,從而限制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及影響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
1.4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及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地位,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科學合理的選擇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但是,部分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知識的容納器一味的進行灌輸,極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影響到學生今后學習[2]。
2.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必要性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今后接觸知識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及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教育事業中的不斷應用,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而語文教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繼承及發揚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及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
3.1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
小學作為學生接觸知識的初級階段,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小學教師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的關鍵性因素,應當不斷拓展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
3.2不斷改善師生關系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作為主體引導學生學習,間接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更好的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將過去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收知識,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3結合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多媒體技術將相應的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通過動畫、視頻等相應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更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3]。
3.4重視對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基礎能力的重要課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首先,通過相應的課外讀物對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進行培養。其次,充分利用語文教學資源,組織相應的角色扮演游戲,引導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角色語言交流的模式,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使學生將自身想要表達的內容能夠清晰的表現出來[4]。最后,為了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應當通過相應的文章,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及掌握,為小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5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隨著新課改在教育事業中的不斷應用,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提高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視,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及學生自身的特點,科學、合理的選擇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供幫助。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今的教學需求。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自身的特點完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僅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樣也能更好的培養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任海霞.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外語文.2016,(1),2.
[2]蔡樹宣.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6,(7),122.
[3]拜文文.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微[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9),41.
[4]趙豐.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北橋.2017,(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