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平 李娜
摘 要 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及數據統計法,對宏圖客運公司職工業余體育鍛煉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發現了職工們鍛煉身體的頻次較少,其運動目的也不是為了健身而是為了休閑和交友,他們對運動的效果也不甚認同。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舉辦了單位內籃球和羽毛球小型比賽。促進大家對運動產生深刻的理解并認同鍛煉的必要性,養成定時鍛煉的生活習慣。
關鍵詞 企業 職工 體育鍛煉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宏圖公司在冊職工。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企業職工運動頻次的分析
在我們小組所調查的人群之中,有大約20%的人堅持每周3次或以上進行體育鍛煉;約有33%的人會每周做1~2次體育運動,他們認為這樣的頻率比較合適,也比較符合他們的興趣熱度,因為他們進行的活動都是自己較為喜歡的,過于頻繁地反復進行反而會降低他們的興趣度;大約有16%的被調查者每周進行一次體育運動活動,他們認為體育運動只是自己的興趣所致,什么時候興趣來了而且又有時間就會約朋友去運動,這一類職工的運動時間往往比較隨意,沒有固定的規律;剩余大約31%的職工在生活中幾乎不怎么運動,或基于沒有時間或基于沒有喜歡的運動等,他們幾乎在單位不參加任何運動。
(二)企業職工參加運動的目的分析
在我們小組調查的職工中,大約有28%的人表示自己參加體育運動是基于想要強身健體而進行體育運動的;而46%人表示自己參加體育運動,除了健康還因為運動是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參加體育活動時和朋友同事在一起,有團隊協作的集體榮譽感,進行此項活動的時候心情愉悅,樂意進行下去;約20%的人也表示參加體育運動是想要緩解壓力,放松自己,更好地在日常的工作中發揮能力;剩下約6%的被調查者表示是其他原因讓他們參加體育運動的。(以上所有數據皆為除去不參加體育運動的被調查人群后的人數作為總體后的比例)但追求身體健康已經不是他們運動的唯一目的,多數運動愛好者表示,在團隊項目(如籃球、羽毛球)中更能讓他們體會到勝利的愉悅,促進健康的同時更增進同事間的友誼,讓大家彼此信任,互相幫助,為了同一個目標團結協作。
(三)職工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分析
在認為體育運動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人之中有53%的人認為應該積極宣傳體育運動對人的身體乃至身心健康的極大好處。39%的人認為體育鍛煉可以一定程度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減少感冒等疾病的發生。8%的人則認為體育運動是自己的事,主動與消極自己來掌握,不需要外界因素的干擾。在這其中,約27%的人覺得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體育運動;31%的人則表示是氣候和場地的限制無法參加體育運動;其中25%的人表示在無人陪伴的情況下不參加體育運動;沒有經濟預算不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占17%。基于此,單位應為運動提供良好的場地與設施,安排一些空余的活動時間,讓體育運動在職工之間廣泛傳播開來。
(四)參加體育運動對工作能力以及人際關系提升的分析
在被調查人群中有約52%的人表示參加體育運動對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有較為明顯的提升,大約有14%的人則認為自己的領導能力在體育運動中有了改善,另外28%的人表示自己在體育運動中的收獲是提升了自己的交際能力,6%的人表示體育運動對自己集中精力工作有幫助。約有25.2%的被調查職工認為體育運動對他們人際關系的影響效果不明顯,和平時好像差不多;另有約18.4%的人表示尚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也不會特意去關注這個方面;其余10.7%的被調查者表示不經常參加運動,對此不發表看法。
三、結論
(一)結論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職工已經對體育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并且進行長期的有規律的鍛煉,通過鍛煉身體,他們擁有良好的健康狀況和精神狀況。我們通過一系列的調查、訪問、問卷、民意考察得出:職工是期待運動的,需要單位提供適合的場地設施,職工中男女比例不均,中青年男職工喜歡籃球的比例大,另外一部分喜歡羽毛球,他們均認為定期運動不僅有益于身體健康,更有益于心理健康。我們將這次調查的結果與主辦方負責人進行商討,決定在提供運動場地設施的基礎上,組織職工每周進行2~3次的運動,并于4月上旬進行小型籃球和羽毛球職工友誼賽,滿足職工的要求。
(二)建議
建議主辦方能夠關注他們的運動需求,提供安全舒適的運動環境,按時組織大家參加各自喜歡的體育運動,比如建立籃球愛好者俱樂部、羽毛球愛好者俱樂部,并以微信群等形式集中組織大家在同一時間地點進行活動,保證大家愉快鍛煉。職工提出,適當舉行一些大家喜歡和熟悉的體育比賽,來促進運動的開展,通過比賽提高職工的運動水平,也能讓優勝者體驗到按時鍛煉身體的成就感。
(作者單位為咸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作者簡介:李艷平,女,畢業于河南大學,研究方向:大眾體育。]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課題組. 21世紀的中國經濟[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2] 秦椿林.體育健身活動的組織與管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 王則珊.群眾體育學[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9.
[4] 盧元鎮.中國職工體育全書[M].北京:紅旗出版社,1997.
[5] 劉志敏,聶真新,王樹金.大中型企業職工體育的現狀與對策 [J].體育文化導刊,2002.